綏陽縣2007年全縣和縣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及2008年全縣和縣本級預算草案的報告

一、2007年全縣和縣本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據年終財政決算反映,2007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4,324萬元,為年度預算(調整預算數,下同)13,480萬元的106.26%,超收844萬元,比上年增長29.05%,增收3,224萬元。各徵收部門的完成情況是:國稅系統完成5,864.4萬元,為年預算5,480萬元的107.01%,超收384.4萬元,比上年增長43.49%,增收1,777.3萬元;地稅系統完成6,498.8萬元,為年預算6,400萬元的101.54%,超收98.8萬元,比上年增長62.73%,增收2,505.1萬元;財政系統完成1,960.8萬元,為年預算1,600萬元的122.55%,超收360.8萬元,比上年下降35.06%,減收1,058.4萬元(主要是菸葉稅調整由地稅系統徵收)。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466.7萬元,為年度預算8,150萬元的103.89%,超收316.7萬元,比上年增長20.56%,增收1,444.1萬元。各徵收系統的完成情況是:國稅系統完成653.1萬元,為年預算630萬元的103.67%,超收23.1萬元,比上年增長26.01%,增收134.8萬元;地稅系統完成6,000萬元,為年預算6,000萬元的100%,比上年增長69.60%,增收2,462.2萬元;財政系統完成1,813.6萬元,為預算1,520萬元的119.32%,超收293.6萬元,比上年下降38.86%,減收1,152.9萬元。
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53,158.5萬元,為年度預算53,463.6萬元(調整預算42,854.9萬元,上級專款10,608.7萬元)的99.43%,比上年增長35.87%,增支14,132.0萬元。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算帳,全縣可用財力為53,490.5萬元,收支相抵,財政淨結餘332萬元。
縣本級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452.1萬元,為年度預算6,069.7萬元的106.30%,超收320.4萬元,比上年增長25.05%,增收1,292.5萬元;縣本級支出完成47,071.4萬元,為年預算47,258.2萬元的99.60%,比上年增長37.90%,增支12,937.4萬元。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算帳,縣本級可用財力為47,326.4萬元,收支相抵,結餘255萬元。
縣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具體項目完成情況是:
(一)稅收收入完成情況
1、增值稅完成637.2萬元, 為預算的101.15%,同比(比上年實際完成數,下同)增長22.94%,增收118.9萬元;
2、營業稅完成2,967.5萬元,為預算的94.09%,同比增長29.14%,增收669.6萬元;
3、企業所得稅完成58.0萬元,為預算的116.07%,同比增長64.13%,增收22.7萬元;
4、個人所得稅完成114.6萬元,為預算的143.25%,同比增長86.47%,增收53.1萬元;
5、資源稅完成34.0萬元,為預算的85.07%,同比增長59.27%,增收12.7萬元;
6、城市維護建設稅完成820.9萬元,為預算的117.28%,同比增長34.18%,增收209.1萬元;
7、房產稅完成140.9萬元,為預算的78.29%,同比下降7.91%,減收12.1萬元;
8、印花稅完成42.8萬元,為預算的71.28%,同比增長14.25%,增收5.3萬元;
9、城鎮土地使用稅完成56.2萬元,為預算的 140.54%,同比增長68.46%,增收22.8萬元;
10、土地增值稅完成85.4萬元,為預算的170.71%,同比增長85.27%,增收39.3萬元;
11、車船使用和牌照稅完成21.3萬元,為預算的106.37%,同比增長78.42%,增收9.4萬元;
12、菸葉稅完成130.2萬元,同比減收17.3萬元。
(二)非稅收入完成情況
1、專項收入完成244.8萬元,為預算的152.95%,同比增長5.41%,增收13.0萬元;
2、行政性收費完成236.8萬元,為預算的176.47%,同比增長63.85%,增收92.3萬元;
3、罰沒收入完成494.6萬元,為預算的123.65%,同比下降1.20%,減收6.0萬元;
4、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完成296.1萬元,為預算的105.74%,同比下降4.30%,減收13.2萬元;
5、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完成70.7萬元,同比增收70.7萬元。
縣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具體項目完成情況是:
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完成7,445.0萬元,為預算的100.11%,同比增長48.10%,增支2,417.9萬元。
2、公共安全支出完成2,276.9萬元,為預算的100.25%,同比增長25.18%,增支457.9萬元。
3、教育支出完成14,283.2萬元,為預算的100.04%,同比增長26.37%,增支2,980.1萬元。
4、科學技術支出完成83.0萬元,為預算的100%,同比增長36.04%,增支21.9萬元。
5、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完成1,027.8萬元,為預算的100.12%,同比增長292.16%,增支765.8萬元。
6、社會保障和就業完成2,846.9萬元,為預算的99.98%,同比增長44.22%,增支872.9萬元。
7、醫療衛生支出完成3,296.0萬元,為預算的99.20%,同比增長136.78%,增支1,904.0萬元。
8、環境保護支出完成449.9萬元,為預算的100%,同比增長20.31%,增支75.9萬元。
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完成458.5萬元,為預算的99.55%,同比下降60.68%,減支707.5萬元。
10、農林水事務支出完成6,631.8萬元,為預算的99.80%,同比增長49.2%,增支2,186.8萬元。
11、交通運輸支出完成362.2萬元,為預算的99.40%,同比下降67.13%,減支739.8萬元。
12、工業商業金融等事務支出完成940.4萬元,為預算的99.94%,同比增長25.73%,增支192.5萬元。
13、其他支出完成 6,969.8萬元(其中:預留調資4559萬元,財源建設獎150萬元,住房公積金357萬元,項目費用184.1萬元,償債1105萬元,其他收支兩條線614.7萬元),為預算的97.73%,同比增長56.24%,增支2,508.8萬元。
2007年財政工作取得的成績集中表現在:
一是繼續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在財力比較枯竭,增量不明顯的情況下,圓滿完成全年收支任務,繼續保持財政收支平衡。財政總收入與地方財政收入分別比上年實績增長29.05%和20.56%,創造10年以來最高增長速度;增值稅在完成政策性退稅590萬元後,實現了“淨上劃基數”穩定增長;二是繼續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鄉財縣管鄉用”、國庫集中收付制度運行進一步規範,並順利啟動和實施了全省首批“村財鄉代管村用”改革試點工作;三是有效對接國家財政轉移支付政策,認真制定和實施新一輪縣鄉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方案,為促進我縣財政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四是全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國有資產管理得到進一步規範;五是黨的農村政策落實到位,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通過農民直補網實現各項補貼達1,847萬元,惠及全縣廣大農村;工資性支出24,372萬元,占全縣財政總支出53,158.50萬元的45.85%,幹部職工工資收入穩定增長;農村醫保、城鎮醫保總計投入1,154萬元;民政救災救濟投入1,785萬元,教育投入2,899萬元,四在農家、沼氣池建設等投入948萬元,計畫生育、衛生、安全等各項社會事業投入穩定增長;六是積極消化政府負債,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在歷年通過本級預算安排,逐步消化政府負債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安排預算資金1,605萬元消化歷史欠帳,財政運行環境得以進一步好轉;七是逐步轉變鄉鎮財政職能,積極探索農村公共財政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保障作用的實現途徑,大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為了完成全年預算任務,我們著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強稅收征管,圓滿完成收入任務
一是堅持依法治稅的原則,認真貫徹落實“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工作方針,切實維護國家稅收法規的嚴肅性和統一性。從嚴查處偷、逃、抗稅行為,確保國家稅收不流失,努力促進全年財政稅收任務的圓滿實現;二是加強對所得稅、營業稅、菸葉稅等重點行業和重點稅源的監管,努力增加稅收收入,不斷提高收入質量;三是加強征管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大力推行文明辦稅;四是強化任務考核,以組織收入為核心,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和保護各級各部門組織收入的積極性,確保收入及時足額入庫。2007年,由於生豬稅源減少、煤礦停產技改等因素,在畜牧、煤炭稅短收近200萬元的情況下,縣財政積極協調地稅加大徵收力度,保證了全年稅收計畫任務的完成,為促進2007年財政收入實現穩定增長作出了努力。
(二)強化預算執行,加強支出管理
一是嚴格執行支出預算。堅持撥款按預算、追加按程式,著力杜絕無預算撥款,強化預算的剛性、嚴肅性和有效性;二是嚴格執行轉移支付政策。按照規定用途使用中央和省財政轉移支付資金,集中用於基本工資發放、增加幹部職工津貼和緩解縣鄉財政困難;三是穩定增加幹部職工收入。近年來縣財政始終著力於穩步增加幹部職工收入。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基本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規範津補貼工作已經按照省市要求全面啟動,待市政府批覆後即可實施;四是始終堅持“還債也是政績”的觀念。我們制定縣級政府債務管理辦法,堅持“借得來、還得起、講效益”的基本原則,重大項目舉債堅持報縣人大常委會批准,鄉鎮舉債必須報經縣委縣政府審批。積極做好償債準備,按時歸還到期債務,促進財政運行環境的進一步好轉。
(三)深化財政改革,著力構建公共財政基本框架
一是深化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通過五年多來的不斷探索和完善,改革取得明顯成效。銀行賬戶管理與收支行為更加規範,資金撥付透明度進一步增強,政府採購行為不斷規範,財政監督進一步加強,有效地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二是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惠民政策。對接中國農民補貼網,繼續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和雜稻補貼等。按照“三個百分之百”的要求,兌現糧食直補、雜稻直補、綜合直補、大中型水庫移民補貼、能繁母豬補貼等資金總計1,847萬元,受益農戶10.5萬戶,46.6萬人。農村、城鎮醫保投入1,154萬元。真正把黨和國家對廣大農民民眾的關懷不折不扣地送進千家萬戶,公共財政的保障能力日益凸顯。三是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我們積極穩妥地開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在繼續鞏固和推行 “鄉財縣管鄉用”與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基礎上,2007年啟動和實施了“村財鄉代管村用”改革和清理化解鄉村債務方案的編制。四是完成了全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據統計,全縣財務獨立核算的行政事業單位共146戶,資產總額877.69億元,基本摸清了家底,為今後進一步加強和規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奠定了基礎。
(四)強化財政監管,規範財經秩序
一是加強會計基礎規範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大力宣傳貫徹《會計法》,組織開展執法大檢查。據統計,2007年,我們組織了全縣736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了《會計法》知識競賽,有效地提高了《會計法》的宣傳及貫徹力度;二是抓制度建設。規範全縣鄉鎮財務管理。充分運用財務檢查成果,對鄉鎮預算編制、財政從業人員規範、鄉鎮政府負債做出專項規定,努力提高財政管理水平;三是開展收支脫鉤試點。在全縣政法系統推行收支脫鉤試點工作,其收入全額上繳財政,其支出由財政全額保障,取消與收入掛鈎的返還和獎勵;四是加強票據管理,從源頭治理亂收費。全面開展票據使用情況檢查,嚴肅查處違紀違規行為。進一步規範票據領用、繳銷制度,從源頭遏制和治理涉農“三亂”現象。
2007年財政預算執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有:
一是財源結構單一,收入結構性矛盾突出。到12月底全縣地方收入完成8,466.7萬元,其中:“收支兩條線”的非稅收入1,834萬元,占地方收入的21.66%,相應減少了實際可用財力。主要原因是市政府下達的年度考核任務未考慮農業稅免徵的減收因素,分月考核任務又未考慮菸葉稅的季節性因素。為了完成市政府考核任務,上半年只能加大以計生收費和國資收益為主的非稅收入入庫進度,由此造成非稅收入比重居高不下。二是“三線企業”增值稅退稅。今年“三線企業”增值稅退稅任務700萬元,實際退庫590萬元,直接影響本級財力200萬元以上。三是財政支出矛盾日趨加大,首先是進一步改善民生、支持經濟發展、深化各項改革以及解決各方面的矛盾都需要繼續加大財政投入,財政支出壓力增大。其次是大部分鄉鎮財政困難狀況仍然突出,促進區域間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任務還很艱巨。四是財政管理水平有待繼續提高,財政監督需要加強,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2008年全縣和縣本級財政預算草案
全縣財政總收入預算安排17,500萬元,同比(比上年實際完成數,下同)增長22.17%,增加3,176萬元。各徵收單位的任務是:國稅系統7,600萬元,同比增長29.60%,增加1,736萬元;地稅系統7,930萬元,同比增長22.02%,增加1,431萬元;財政系統1,970萬元,同比增長0.46%,增加9萬元。地方財政收入預算安排10,160萬元,同比增長20.00%,增加1,693萬元。各徵收單位的任務是:國稅系統830萬元,同比增長27.11%,增加177萬元,其中:增值稅810萬元(總額5,400萬元),同比增長27.16%,增加173萬元,所得稅20萬元,同比增長25.00%,增加4萬元;地稅系統7,510萬元,同比增長25.17%,增加1,510萬元,其中煤炭550萬元、畜牧180萬元分別由地稅局委託鄉企局和畜牧局負責組織徵收。地稅系統組織收入5,130萬元,同比增長32.76%,增加1,266萬元;菸葉稅1,500萬元,專項收入150萬元。財政系統1,820萬元,同比增長0.33%,增加6萬元。
全縣支出預算安排39,354萬元,同比(比上年年初預算數,下同)增加4,454萬元,增長12.76%;其中人員經費27,047萬元,同比增加4,217萬元,增長18.47%;公務費2,146萬元,同比增加157萬元,增長7.89%;專項經費9,302.5萬元,同比增加213萬元,增長2.34%;總預備費858.5萬元,占支出的2.18%,同比減少133萬元,下降13.41%。
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算帳,全縣可用財力為39,369萬元,其中本級收入10,160萬元,稅收返還1,381萬元,以獎代補4,951萬元,調整工資補助9,866萬元,“三費一補”補助2,165萬元,“海爾”財力劃轉73萬元,農村稅改轉移支付3,609萬元,所得稅補助202萬元,退耕還林補助54萬元,投調稅補助96萬元,天然林補助18萬元,“三獎一補”轉移支付6,472萬元,國防廠礦劃轉補助380萬元,上年結餘332萬元,下級上解收入396萬元,上解上級支出786萬元。
2008年縣本級支出預算安排34,566萬元,同比增長12.36%,增加3,802萬元。其中人員經費23,839萬元,同比增長18.17%,增加3,665萬元;公務費1,678萬元,同比增長11.64%,增加175萬元;專項經費8,363.5萬元,同比下降0.45%,減少38萬元;總預備費685.5萬元,占支出的1.98%,同比持平。
縣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具體項目安排情況是:
(一)稅收收入安排情況
1、增值稅810萬元,同比(比上年實際完成數,下同)增長 27.16%,增加173萬元;
2、營業稅4,092萬元,同比增長37.89%,增收1,125萬元;
3、企業所得稅60萬元,同比增長3.38%,增收 2萬元;
4、個人所得稅128萬元,同比增長 11.69%,增收13萬元;
5、資源稅41萬元,同比增長20.49%,增收7萬元;
6、城市維護建設稅985萬元,同比增長19.98%,增收164萬元;
7、房產稅169萬元,同比增長19.93%,增收28萬元;
8、印花稅52萬元,同比增長21.59%,增收9萬元;
9、城鎮土地使用稅67萬元,同比增長19.19%,增收11萬元;
10、土地增值稅92萬元,同比增長7.78%,增收7萬元;
11、車船使用和牌照稅25萬元,同比增長17.51%,增收4 萬元;
12、耕地占用稅79萬元,增收79萬元;
13、契稅16萬元,增收 16萬元;
14、菸葉稅74萬元。
(二)非稅收入安排情況
1、專項收入280萬元,同比(比上年實際完成數,下同)增長 14.41%,增收 35萬元;
2、行政性收費305萬元,同比增長28.78%,增收68萬元;
3、罰沒收入381萬元,同比下降22.97%,減收114萬元;
4、國有資本經營收入299萬元,同比增長0.98%,增收3萬元;
5、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71萬元,與上年持平;
6、其他收入83萬元,比上年增收83萬元。
縣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具體項目安排情況是:
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458萬元,同比(比上年年初預算數,下同)增長13.20%,增支520萬元;
2、公共安全支出1,631萬元,同比增長17.51%,增支 243萬元;
3、教育支出12,237萬元,同比增長 25.39%,增支2,478萬元;
4、科學技術支出74萬元,同比增長37.04%,增支20萬元;
5、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452萬元,同比下降6.80%,減支33萬元;
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29萬元,同比增長 37.35%,增支307萬元;
7、醫療衛生支出2,560萬元,同比增長34.10%,增支651萬元;
8、環境保護支出113萬元,同比增長48.68%,增支37萬元;
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506萬元,同比增長49.70%,增支168萬元;
10、農林水事務支出3,217萬元,同比增長26.85%,增支681萬元;
11、交通運輸支出331萬元,同比下降 57.07 %,減支440萬元;
12、工業商業金融等事務支出573萬元,同比增長3.06%,增支17萬元;
13、其他支出7,285萬元(其中:預備費685.5,萬元,住房公積金540萬元,收支兩條線660萬元,項目前期經費300萬元,項目前期管理費60萬元,財源建設獎100萬元,償債310萬元,預留工資和津貼4,100萬元,績效考評180萬元,事業單位失業保險240萬元,工會費44.5萬元,突發事件處置60萬元,市場經濟整頓5萬元),同比下降10.42%,減支 847萬元。
2008年地方財政收入預算安排比上年實績增長20%,符合縣域經濟發展的客觀實際,與市政府考核目標一致。今年我縣財政經濟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一是我們擁有良好的巨觀經濟發展環境。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交通、教育、衛生、農村社會保障等投入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具有良好的投資發展機遇,包括我縣在內的廣大西部地區的能源、鄉村旅遊和特色旅遊成為投資熱點;中央財政實施“緩解縣鄉困難補助”政策,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縣鄉財政困難逐步得到緩解。二是我們擁有良好的微觀經濟發展機遇。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基地建設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清溪河電站、S207省道改造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旅遊資源整體開發按計畫推進。縣域經濟正處在飛躍發展的起跑線上,蓄勢待發。2008年收入預算是可行的。其中,增值稅的主要增量在於工業拉動這個增長點上,加上現有稅源存量,具備完成任務的稅源基礎;地稅系統的主要增量是s207省道、清溪河電站、土地整治、煙水配套、沼氣池建設等,也具備完成任務的稅源基礎。
支出預算安排,工資和運轉有保障,民生支出穩定增加,住房公積金可以按照規定標準啟動;經濟結構調整、社會保障和重點項目建設投入穩中有升。支出預算安排充分考慮了穩定、改革、發展的需要,科學合理。
但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估計也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基地建設項目的不確定因素很多,還需要艱苦努力,繼續做好相關工作;二是中西部地區之間、西部地區內部之間、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在繼續擴大,社會矛盾突出;三是全縣經濟結構仍不合理,大項目建設舉步維艱,固定資產增長乏力,縣域經濟總量小,財政收入增長形勢不明顯;四是農村弱勢群體保障、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農村義務教育投入、重點項目建設前期投入和配套資金需要量大,財政收支矛盾仍比較突出。為此,我們必須冷靜分析,正確估價我們面臨的財政經濟形勢,堅定信心,沉著應對,紮實工作,確保完成預算任務。
2008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緊緊圍繞“工業強縣、旅遊興縣、農業穩縣”的經濟工作主線,切實加強財源建設
發展工業經濟是擴大縣域經濟總量、解決財政困難問題的唯一途徑。一是認真研究和積極應對國家巨觀經濟調控政策和產業政策,千方百計最佳化招商引資環境,做好服務,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全力支持煤電化循環經濟型生態工業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農產品資源開發和加工,加快資源型企業技改擴能和新建,加快小水電開發建設,著力培植大企業、大集團。突破工業發展瓶頸,建設新型工業,增強發展後勁;二是大力支持旅遊產業和三產發展。圍繞“旅遊休閒新區”的定位,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加強與貴州聯華集團等投資開發機構的合作,使旅遊資源整體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把綏陽建成以“洞、林、山、水”為主要特色的生態旅遊、鄉村旅遊和詩鄉文化旅遊新區,儘快形成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量。三是通過預算安排、吸納上級轉移支付、融資等形式多方籌集資金,加快全縣產業化龍頭企業、病險水庫、煙水配套、沼氣池等項目建設,積極支持貴辣和空心面等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改善農村以生產、生活、生態為主的“三生”條件,發展現代農業;加強後勤服務,支持S207省道、清溪河電站等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四是進一步完善烤菸風險機制和後勤保障機制,切實抓好烤菸生產;認真落實縣委關於建設畜牧強縣的各項措施,積極探索多元投入機制,繼續執行能繁母豬補貼及保險保費補貼制度,支持畜牧產業發展;五是繼續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六是要充分發揮財政調控職能,加強軟環境治理。規範非稅收入減免程式,全面推行收支脫鉤,消除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通過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以工業為支柱、以旅遊為後續、以農業為基礎的多元化財源體系。
(二)規範收入征管,著力做大財政“蛋糕”
一是進一步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確保稅收收入隨著經濟發展平穩較快增長。切實增強稅收經濟分析和納稅評估能力,提高稅收徵收率。二是認真執行國家稅收政策。做好企業所得稅合併後的組織實施工作,做好其他各項稅收改革的政策準備工作,有效發揮稅收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三是完善和規範非稅收入管理機制,強化各類國有資產和資源收益管理。四是強化收入考核。為了進一步提高收入質量,對2008年的鄉鎮財政收入考核,將以完成稅收收入數為準進行量化考核,杜絕因非稅收入增長而出現財政“虛增”現象,著力做大財政“蛋糕”,壯大可用財力總量。
(三)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切實關注民生,努力構建和諧綏陽
1、優先保障教育發展。加強義務教育的政府保障,鞏固全面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成果,積極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化解試點工作,公共教育資源繼續向農村傾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進一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全縣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城區學生超員問題,最佳化教學環境。繼續加強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提高職業教育水平。
2、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促進再就業的有效機制。加強社會保障,必須加快建立多層次、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一是進一步增加社會保障支出,擴大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面,著力解決困難企業人員參保問題,積極探索事業單位養老保障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用好就業再就業資金,把失業、低保等待遇的確定與積極的就業政策銜接好,建立三項政策執行之間的聯動機制。二是堅持政府主導,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城鎮住房保障制度,關注弱勢群體,繼續支持廉租房制度建設。
3、努力推動城鄉衛生事業發展。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增加財政投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提高疾病防控能力。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擴大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大力發展城區社會衛生服務。切實解決困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4、積極支持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支持鄉鎮社區文化站(室)建設。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等。支持城鄉體育設施建設,支持做好迎接奧運會的各項工作。
5、加大環境保護投入,推動綏陽生態文明建設。繼續加大環境保護的經費投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支持封山育林等重點林業工程,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大節能減排工作的支持,認真落實鼓勵節能減排的財稅優惠政策;推進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
(四)深化財政改革,提高理財水平
一是進一步研究調整完善縣鄉財政體制的思路。繼續加大對下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形成統一、規範、透明的轉移支付制度。二是完善部門預算編制,2008年6月以前啟動部門預算軟體編制工作,促進部門預算編制的科學化和精細化;進一步做實基本支出預算,逐步對項目支出預算實行項目庫滾動管理,進一步加強預算監督,強化預算約束,嚴格預算執行。三是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四是擴大政府採購範圍,提高採購效率,提高監管和操作水平。五是深入推進“鄉財縣管鄉用”和“村財鄉代管村用”改革。六是加快推進“金財工程”建設,推動財政工作信息化進程。
(五)加強支出管理,強化財政監督
建立健全財政監督和追蹤問效機制,擴大績效評價工作試點範圍;強化對扶貧、農業、教育、社會保障等資金的監管,加大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的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規範各部門、各單位的津貼補貼。切實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積極落實財政配套資金,保證中央、省、市解決民生問題的各項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用好、管好增量資金。用增量去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集中財力辦大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長,杜絕各種鋪張浪費行為。
財政部門作為財政資金的管理部門,要全程參與各個項目的規劃設計、項目實施、竣工驗收等工作,嚴格事前、事中、事後監督機制,切實加強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六)強化支農惠農政策,著力支持解決“三農”問題
一是按照“三個高於”的要求,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推進支農資金整合,進一步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二是改善公共服務設施,重點支持通村公路、水利設施維修、人畜飲水解困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落實農民增收措施,確保各項惠農補貼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四是大力支持畜牧業等特色產業發展,積極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五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全面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促進生態改善、農民增收和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六是大力支持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大力支持“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四在農家”創建活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適當增加財政投入,引導農民民眾投資投勞。落實配套資金,支持沼氣池建設。突出生產、生活、生態條件的改善,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七)堅持政府決策,市場化運作,開展資本營運,搭建融資平台
擴大國泰國有資產營運公司經營國有資產的規模,加大籌資力度,構建我縣引資、融資大平台。一是抓住國防廠礦搬遷的機遇,按照《綏陽縣061基地調遷和原址資產利用工作方案》的要求,努力盤活其閒置資產,為招商引資做好資產儲備。二是實施農業科技示範園項目。按照政府規劃、市場運作的原則,通過招商引資啟動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為農業實用技術試驗示範和推廣提供場所,為旅遊觀光增添亮點。三是搭建融資平台。國防廠礦閒置資產、農業科技示範園、機關事業單位“非轉經”資產,要採取有效的產權轉讓方式,增加資產規模,增強融資能力,確保資產保值增值,發揮其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8年地方財政收入預算安排比上年實績增長20%,符合縣域經濟發展的客觀實際,與市政府考核目標一致。今年我縣財政經濟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一是我們擁有良好的巨觀經濟發展環境。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交通、教育、衛生、農村社會保障等投入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具有良好的投資發展機遇,包括我縣在內的廣大西部地區的能源、鄉村旅遊和特色旅遊成為投資熱點;中央財政實施“緩解縣鄉困難補助”政策,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縣鄉財政困難逐步得到緩解。二是我們擁有良好的微觀經濟發展機遇。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基地建設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清溪河電站、S207省道改造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旅遊資源整體開發按計畫推進。縣域經濟正處在飛躍發展的起跑線上,蓄勢待發。2008年收入預算是可行的。其中,增值稅的主要增量在於工業拉動這個增長點上,加上現有稅源存量,具備完成任務的稅源基礎;地稅系統的主要增量是s207省道、清溪河電站、土地整治、煙水配套、沼氣池建設等,也具備完成任務的稅源基礎。
支出預算安排,工資和運轉有保障,民生支出穩定增加,住房公積金可以按照規定標準啟動;經濟結構調整、社會保障和重點項目建設投入穩中有升。支出預算安排充分考慮了穩定、改革、發展的需要,科學合理。
但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估計也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基地建設項目的不確定因素很多,還需要艱苦努力,繼續做好相關工作;二是中西部地區之間、西部地區內部之間、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在繼續擴大,社會矛盾突出;三是全縣經濟結構仍不合理,大項目建設舉步維艱,固定資產增長乏力,縣域經濟總量小,財政收入增長形勢不明顯;四是農村弱勢群體保障、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農村義務教育投入、重點項目建設前期投入和配套資金需要量大,財政收支矛盾仍比較突出。為此,我們必須冷靜分析,正確估價我們面臨的財政經濟形勢,堅定信心,沉著應對,紮實工作,確保完成預算任務。
2008年全縣財政工作將緊緊圍繞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綏陽這一主題,貫徹實施穩健財政政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著力構建公共財政體系,努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重點支持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繼續深化財政改革,繼續推進財政管理改革和機制創新,切實提高財政監督管理水平。在確保全面完成財政各項任務的基礎上,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緊緊圍繞“工業強縣、旅遊興縣、農業穩縣”的經濟工作主線,切實加強財源建設
發展工業經濟是擴大縣域經濟總量、解決財政困難問題的唯一途徑。一是認真研究和積極應對國家巨觀經濟調控政策和產業政策,千方百計最佳化招商引資環境,做好服務,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全力支持煤電化循環經濟型生態工業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農產品資源開發和加工,加快資源型企業技改擴能和新建,加快小水電開發建設,著力培植大企業、大集團。突破工業發展瓶頸,建設新型工業,增強發展後勁;二是大力支持旅遊產業和三產發展。圍繞“旅遊休閒新區”的定位,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加強與貴州聯華集團等投資開發機構的合作,使旅遊資源整體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把綏陽建成以“洞、林、山、水”為主要特色的生態旅遊、鄉村旅遊和詩鄉文化旅遊新區,儘快形成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量。三是通過預算安排、吸納上級轉移支付、融資等形式多方籌集資金,加快全縣產業化龍頭企業、病險水庫、煙水配套、沼氣池等項目建設,積極支持貴辣和空心面等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改善農村以生產、生活、生態為主的“三生”條件,發展現代農業;加強後勤服務,支持S207省道、清溪河電站等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四是進一步完善烤菸風險機制和後勤保障機制,切實抓好烤菸生產;認真落實縣委關於建設畜牧強縣的各項措施,積極探索多元投入機制,繼續執行能繁母豬補貼及保險保費補貼制度,支持畜牧產業發展;五是繼續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六是要充分發揮財政調控職能,加強軟環境治理。規範非稅收入減免程式,全面推行收支脫鉤,消除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通過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以工業為支柱、以旅遊為後續、以農業為基礎的多元化財源體系。
(二)規範收入征管,著力做大財政“蛋糕”
一是進一步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確保稅收收入隨著經濟發展平穩較快增長。切實增強稅收經濟分析和納稅評估能力,提高稅收徵收率。二是認真執行國家稅收政策。做好企業所得稅合併後的組織實施工作,做好其他各項稅收改革的政策準備工作,有效發揮稅收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三是完善和規範非稅收入管理機制,強化各類國有資產和資源收益管理。四是強化收入考核。為了進一步提高收入質量,對2008年的鄉鎮財政收入考核,將以完成稅收收入數為準進行量化考核,杜絕因非稅收入增長而出現財政“虛增”現象,著力做大財政“蛋糕”,壯大可用財力總量。
(三)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切實關注民生,努力構建和諧綏陽
1、優先保障教育發展。加強義務教育的政府保障,鞏固全面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成果,積極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化解試點工作,公共教育資源繼續向農村傾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進一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全縣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城區學生超員問題,最佳化教學環境。繼續加強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提高職業教育水平。
2、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促進再就業的有效機制。加強社會保障,必須加快建立多層次、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一是進一步增加社會保障支出,擴大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面,著力解決困難企業人員參保問題,積極探索事業單位養老保障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用好就業再就業資金,把失業、低保等待遇的確定與積極的就業政策銜接好,建立三項政策執行之間的聯動機制。二是堅持政府主導,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城鎮住房保障制度,關注弱勢群體,繼續支持廉租房制度建設。
3、努力推動城鄉衛生事業發展。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增加財政投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提高疾病防控能力。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擴大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大力發展城區社會衛生服務。切實解決困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4、積極支持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支持鄉鎮社區文化站(室)建設。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等。支持城鄉體育設施建設,支持做好迎接奧運會的各項工作。
5、加大環境保護投入,推動綏陽生態文明建設。繼續加大環境保護的經費投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支持封山育林等重點林業工程,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大節能減排工作的支持,認真落實鼓勵節能減排的財稅優惠政策;推進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
(四)深化財政改革,提高理財水平
一是進一步研究調整完善縣鄉財政體制的思路。繼續加大對下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形成統一、規範、透明的轉移支付制度。二是完善部門預算編制,2008年6月以前啟動部門預算軟體編制工作,促進部門預算編制的科學化和精細化;進一步做實基本支出預算,逐步對項目支出預算實行項目庫滾動管理,進一步加強預算監督,強化預算約束,嚴格預算執行。三是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四是擴大政府採購範圍,提高採購效率,提高監管和操作水平。五是深入推進“鄉財縣管鄉用”和“村財鄉代管村用”改革。六是加快推進“金財工程”建設,推動財政工作信息化進程。
(五)加強支出管理,強化財政監督
建立健全財政監督和追蹤問效機制,擴大績效評價工作試點範圍;強化對扶貧、農業、教育、社會保障等資金的監管,加大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的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規範各部門、各單位的津貼補貼。切實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積極落實財政配套資金,保證中央、省、市解決民生問題的各項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用好、管好增量資金。用增量去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集中財力辦大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長,杜絕各種鋪張浪費行為。
財政部門作為財政資金的管理部門,要全程參與各個項目的規劃設計、項目實施、竣工驗收等工作,嚴格事前、事中、事後監督機制,切實加強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六)強化支農惠農政策,著力支持解決“三農”問題
一是按照“三個高於”的要求,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推進支農資金整合,進一步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二是改善公共服務設施,重點支持通村公路、水利設施維修、人畜飲水解困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落實農民增收措施,確保各項惠農補貼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四是大力支持畜牧業等特色產業發展,積極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五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全面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促進生態改善、農民增收和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六是大力支持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大力支持“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四在農家”創建活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適當增加財政投入,引導農民民眾投資投勞。落實配套資金,支持沼氣池建設。突出生產、生活、生態條件的改善,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七)堅持政府決策,市場化運作,開展資本營運,搭建融資平台
擴大國泰國有資產營運公司經營國有資產的規模,加大籌資力度,構建我縣引資、融資大平台。一是抓住國防廠礦搬遷的機遇,按照《綏陽縣061基地調遷和原址資產利用工作方案》的要求,努力盤活其閒置資產,為招商引資做好資產儲備。二是實施農業科技示範園項目。按照政府規劃、市場運作的原則,通過招商引資啟動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為農業實用技術試驗示範和推廣提供場所,為旅遊觀光增添亮點。三是搭建融資平台。國防廠礦閒置資產、農業科技示範園、機關事業單位“非轉經”資產,要採取有效的產權轉讓方式,增加資產規模,增強融資能力,確保資產保值增值,發揮其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8年地方財政收入預算安排比上年實績增長20%,符合縣域經濟發展的客觀實際,與市政府考核目標一致。今年我縣財政經濟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一是我們擁有良好的巨觀經濟發展環境。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交通、教育、衛生、農村社會保障等投入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具有良好的投資發展機遇,包括我縣在內的廣大西部地區的能源、鄉村旅遊和特色旅遊成為投資熱點;中央財政實施“緩解縣鄉困難補助”政策,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縣鄉財政困難逐步得到緩解。二是我們擁有良好的微觀經濟發展機遇。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基地建設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清溪河電站、S207省道改造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旅遊資源整體開發按計畫推進。縣域經濟正處在飛躍發展的起跑線上,蓄勢待發。2008年收入預算是可行的。其中,增值稅的主要增量在於工業拉動這個增長點上,加上現有稅源存量,具備完成任務的稅源基礎;地稅系統的主要增量是s207省道、清溪河電站、土地整治、煙水配套、沼氣池建設等,也具備完成任務的稅源基礎。
支出預算安排,工資和運轉有保障,民生支出穩定增加,住房公積金可以按照規定標準啟動;經濟結構調整、社會保障和重點項目建設投入穩中有升。支出預算安排充分考慮了穩定、改革、發展的需要,科學合理。
但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估計也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基地建設項目的不確定因素很多,還需要艱苦努力,繼續做好相關工作;二是中西部地區之間、西部地區內部之間、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在繼續擴大,社會矛盾突出;三是全縣經濟結構仍不合理,大項目建設舉步維艱,固定資產增長乏力,縣域經濟總量小,財政收入增長形勢不明顯;四是農村弱勢群體保障、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農村義務教育投入、重點項目建設前期投入和配套資金需要量大,財政收支矛盾仍比較突出。為此,我們必須冷靜分析,正確估價我們面臨的財政經濟形勢,堅定信心,沉著應對,紮實工作,確保完成預算任務。
2008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緊緊圍繞“工業強縣、旅遊興縣、農業穩縣”的經濟工作主線,切實加強財源建設
發展工業經濟是擴大縣域經濟總量、解決財政困難問題的唯一途徑。一是認真研究和積極應對國家巨觀經濟調控政策和產業政策,千方百計最佳化招商引資環境,做好服務,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全力支持煤電化循環經濟型生態工業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農產品資源開發和加工,加快資源型企業技改擴能和新建,加快小水電開發建設,著力培植大企業、大集團。突破工業發展瓶頸,建設新型工業,增強發展後勁;二是大力支持旅遊產業和三產發展。圍繞“旅遊休閒新區”的定位,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加強與貴州聯華集團等投資開發機構的合作,使旅遊資源整體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把綏陽建成以“洞、林、山、水”為主要特色的生態旅遊、鄉村旅遊和詩鄉文化旅遊新區,儘快形成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量。三是通過預算安排、吸納上級轉移支付、融資等形式多方籌集資金,加快全縣產業化龍頭企業、病險水庫、煙水配套、沼氣池等項目建設,積極支持貴辣和空心面等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改善農村以生產、生活、生態為主的“三生”條件,發展現代農業;加強後勤服務,支持S207省道、清溪河電站等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四是進一步完善烤菸風險機制和後勤保障機制,切實抓好烤菸生產;認真落實縣委關於建設畜牧強縣的各項措施,積極探索多元投入機制,繼續執行能繁母豬補貼及保險保費補貼制度,支持畜牧產業發展;五是繼續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六是要充分發揮財政調控職能,加強軟環境治理。規範非稅收入減免程式,全面推行收支脫鉤,消除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通過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以工業為支柱、以旅遊為後續、以農業為基礎的多元化財源體系。
(二)規範收入征管,著力做大財政“蛋糕”
一是進一步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確保稅收收入隨著經濟發展平穩較快增長。切實增強稅收經濟分析和納稅評估能力,提高稅收徵收率。二是認真執行國家稅收政策。做好企業所得稅合併後的組織實施工作,做好其他各項稅收改革的政策準備工作,有效發揮稅收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三是完善和規範非稅收入管理機制,強化各類國有資產和資源收益管理。四是強化收入考核。為了進一步提高收入質量,對2008年的鄉鎮財政收入考核,將以完成稅收收入數為準進行量化考核,杜絕因非稅收入增長而出現財政“虛增”現象,著力做大財政“蛋糕”,壯大可用財力總量。
(三)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切實關注民生,努力構建和諧綏陽
1、優先保障教育發展。加強義務教育的政府保障,鞏固全面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成果,積極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化解試點工作,公共教育資源繼續向農村傾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進一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全縣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城區學生超員問題,最佳化教學環境。繼續加強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提高職業教育水平。
2、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促進再就業的有效機制。加強社會保障,必須加快建立多層次、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一是進一步增加社會保障支出,擴大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面,著力解決困難企業人員參保問題,積極探索事業單位養老保障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用好就業再就業資金,把失業、低保等待遇的確定與積極的就業政策銜接好,建立三項政策執行之間的聯動機制。二是堅持政府主導,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城鎮住房保障制度,關注弱勢群體,繼續支持廉租房制度建設。
3、努力推動城鄉衛生事業發展。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增加財政投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提高疾病防控能力。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擴大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大力發展城區社會衛生服務。切實解決困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4、積極支持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支持鄉鎮社區文化站(室)建設。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等。支持城鄉體育設施建設,支持做好迎接奧運會的各項工作。
5、加大環境保護投入,推動綏陽生態文明建設。繼續加大環境保護的經費投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支持封山育林等重點林業工程,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大節能減排工作的支持,認真落實鼓勵節能減排的財稅優惠政策;推進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
(四)深化財政改革,提高理財水平
一是進一步研究調整完善縣鄉財政體制的思路。繼續加大對下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形成統一、規範、透明的轉移支付制度。二是完善部門預算編制,2008年6月以前啟動部門預算軟體編制工作,促進部門預算編制的科學化和精細化;進一步做實基本支出預算,逐步對項目支出預算實行項目庫滾動管理,進一步加強預算監督,強化預算約束,嚴格預算執行。三是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四是擴大政府採購範圍,提高採購效率,提高監管和操作水平。五是深入推進“鄉財縣管鄉用”和“村財鄉代管村用”改革。六是加快推進“金財工程”建設,推動財政工作信息化進程。
(五)加強支出管理,強化財政監督
建立健全財政監督和追蹤問效機制,擴大績效評價工作試點範圍;強化對扶貧、農業、教育、社會保障等資金的監管,加大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的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規範各部門、各單位的津貼補貼。切實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積極落實財政配套資金,保證中央、省、市解決民生問題的各項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用好、管好增量資金。用增量去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集中財力辦大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長,杜絕各種鋪張浪費行為。
財政部門作為財政資金的管理部門,要全程參與各個項目的規劃設計、項目實施、竣工驗收等工作,嚴格事前、事中、事後監督機制,切實加強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六)強化支農惠農政策,著力支持解決“三農”問題
一是按照“三個高於”的要求,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推進支農資金整合,進一步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二是改善公共服務設施,重點支持通村公路、水利設施維修、人畜飲水解困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落實農民增收措施,確保各項惠農補貼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四是大力支持畜牧業等特色產業發展,積極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五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全面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促進生態改善、農民增收和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六是大力支持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大力支持“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四在農家”創建活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適當增加財政投入,引導農民民眾投資投勞。落實配套資金,支持沼氣池建設。突出生產、生活、生態條件的改善,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七)堅持政府決策,市場化運作,開展資本營運,搭建融資平台
擴大國泰國有資產營運公司經營國有資產的規模,加大籌資力度,構建我縣引資、融資大平台。一是抓住國防廠礦搬遷的機遇,按照《綏陽縣061基地調遷和原址資產利用工作方案》的要求,努力盤活其閒置資產,為招商引資做好資產儲備。二是實施農業科技示範園項目。按照政府規劃、市場運作的原則,通過招商引資啟動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為農業實用技術試驗示範和推廣提供場所,為旅遊觀光增添亮點。三是搭建融資平台。國防廠礦閒置資產、農業科技示範園、機關事業單位“非轉經”資產,要採取有效的產權轉讓方式,增加資產規模,增強融資能力,確保資產保值增值,發揮其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