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陽縣2008年全縣和縣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及2009年全縣和縣本級預算草案的報告

一、2008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08年財政工作在縣委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全縣各級各部門團結協作,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工作大局,緊緊圍繞增收節支、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保障民生的財政工作主線,認真組織實施縣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批准的財政預算方案,較好地完成了財政各項工作任務,為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8年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19,256萬元,為年度預算17,500萬元的110.03%,超收1,756萬元,同比(比上年實績,下同)增長34.43%,增收4,932萬元。各徵收部門的完成情況是:國稅系統完成7,655萬元,為年預算7,600萬元的100.72%,超收55萬元,同比增長17.53%,增收1,791萬元;地稅系統完成8,603萬元,為年預算8330萬元的103.28%,增收273萬元,同比增長32.38%,增收2104萬元;財政系統完成2,998萬元,為年預算1,570萬元的190.96%,超收1,428萬元,同比增長52.90%,增收1,037萬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674萬元,為年度預算10,160萬元的105.06%,超收514萬元,比上年增長26.07%,增收2,207萬元。各徵收系統的完成情況是:國稅系統完成915萬元,為年度預算830萬元的110.24%,超收85萬元,同比增長40.10%,增收262萬元;地稅系統完成7,841萬元,為年度預算7,910萬元的99.13%,減收69萬元,同比增長30.68%,增收1,841萬元;財政系統完成1,918萬元,為年度預算1,420萬元的104.40%,超收498萬元,同比增長5.76%,增收104萬元。
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72,537萬元,為年度預算72,675萬元(調整預算55,457 萬元,上級專款17,218萬元)的99.81%,比上年增長34.86%,增加18,748萬元。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算帳,全縣可用財力為72,675萬元,收支相抵,財政結餘138萬元。
縣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651萬元,為年度預算 7,557萬元的101.25%,增收94萬元,比上年增長17.17%,增收1,109萬元;縣本級支出完成63,452萬元,為年預算63,496萬元的99.93%,比上年增長35.23%,增支15,750萬元。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算帳,縣本級可用財力為63496萬元,收支相抵,財政結餘44萬元。
縣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情況是:
(一)稅收收入完成情況
1、增值稅完成910萬元, 為預算的112.35%,同比(比上年實際完成數,下同)增長42.86 %,增收273萬元;
2、營業稅完成3,389萬元,為預算的82.82%,同比增長14.22%,增收422萬元;
3、企業所得稅完成66萬元,為預算的109.76%,同比增長13.79%,增收8萬元;
4、個人所得稅完成182萬元,為預算的142.19%,同比增長58.26 %,增收67萬元;
5、資源稅完成67元,為預算的163.41%,同比增長97.06%,增收33萬元;
6、城市維護建設稅完成717萬元,為預算的72.79%,同比減少12.67%,減收103萬元;
7、房產稅完成130萬元,為預算的76.74%,同比減少7.8%,減收11萬元;
8、印花稅完成43萬元,為預算的82.69%,同比持平。
9、城鎮土地使用稅完成177萬元,為預算的263.92%,同比增長216.07%,增收121萬元;
10、土地增值稅完成104萬元,為預算的113.04%,同比增長22.35%,增收27萬元;
11、車船使用和牌照稅完成52萬元,為預算的208.00%,同比增長128.57%,增收27萬元;
12、菸葉稅完成243萬元,為預算的328.38%,同比增長228.38%,增收169萬元。
(二)非稅收入完成情況
1、專項收入完成632萬元,為預算的225.71%,同比增長157.96 %,增收387萬元;
2、行政性收費完成256萬元,為預算的83.93%,同比增長8.02%,增收19萬元;
3、罰沒收入完成496萬元,為預算的130.18%,同比持平;
4、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完成64萬元,為預算的34.78%,同比下降 78.38%,減收232萬元;
5、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完成115萬元,為預算的161.97%,同比增長61.97,增收44萬元;
6、其他收入完成8萬元,為預算的9.64%,同比增收8萬元。
縣級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完成情況是:
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完成7,537萬元,為預算的99.97%,同比增長1.24%,增支92萬元。
2、公共安全支出完成3,009萬元,為預算的100.01%,同比增長32.16%,增支732萬元。
3、教育支出完成18,883萬元,為預算的99.98%,同比增長32.21%,增支4,600萬元。
4、科學技術支出完成81萬元,為預算的100%,同比減少2.41%,減支2萬元。
5、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完成606萬元,為預算的100.01%,同比減少41.05%,減支422萬元。
6、社會保障和就業完成4,093萬元,為預算的99.99%,同比增長43.77%,增支1,246萬元。
7、醫療衛生支出完成5,507萬元,為預算的99.98%,同比增長67.09%,增支2,211萬元。
8、環境保護支出完成699萬元,為預算的100.00%,同比增長55.34%,增支249萬元。
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完成2,029萬元,為預算的100.00%,同比增長342.05%,增支1,570萬元。
10、農林水事務支出完成12,796萬元,為預算的99.99%,同比增長92.94%,增支6,164萬元。
11、交通運輸支出完成363萬元,為預算的100.00%,同比與上年持平。
12、工業商業金融等事務支出完成1,299萬元,為預算的100.00%,同比增長38.20%,增支359萬元。
13、其他支出完成6,550萬元(其中:預留調資2,484萬元,財源建設獎100萬元,住房公積金540萬元,項目費用360萬元,償債567萬元,循環經濟項目配套1,118萬元,鄉鎮以獎代補250萬元,南部新區優惠政策兌現300萬元,工會費和市場經濟整頓55萬元,其他收支兩條線776萬元),為預算的98.94%,同比減少6.03%,減支420萬元。
2008年財政工作取得的成績集中表現在:
一是繼續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努力克服世界金融危機和多方面的政策性減收因素,實現財政總收入比上年實績增長34.43%,地方財政收入比上年實績增長26.07%,完成市政府提出的“雙20”的增長目標;增值稅在完成政策性退稅392萬元後,實現了“淨上劃基數”穩定增長;二是認真對接財政政策。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的要求,審時度勢,採取有效措施控制非稅收入的增長,杜絕因非稅收入增長而出現財政“虛增”現象,著力做實做大財政蛋糕,壯大可用財力總量;三是繼續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進一步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四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維護基層政權的穩定。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之際,財政一方面投入50萬元,保障該項工作開展的經費,另一方面及時完善縣鄉財政預算管理體制,建立村級運轉保障機制,保證基層政權的長期穩定;五是黨在農村的惠民政策落實到位,財政保障能力增強,幹部職工工資收入大幅增加;六是積極消化政府負債,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在歷年通過本級預算安排,逐步消化政府負債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安排預算資金409萬元消化歷史欠債。提前償還“普九”債務1,629萬元;七是繼續保持財政收支平衡。
為完成全年各項財政目標任務,我們著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緊緊圍繞收支平衡,突出抓好增收節支
一是堅持依法治稅。認真貫徹落實“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工作方針,切實維護國家稅收法規的嚴肅性和統一性;二是加強重點稅源監管。加強對煤炭、畜牧和所得稅、營業稅、菸葉稅等重點行業和重點稅源的監管,努力增加稅收收入,不斷提高收入質量;三是強化任務考核,以財政收入為核心,完善收入激勵機制,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四是嚴格執行支出預算。嚴格執行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批准的支出預算,堅持按預算撥款,嚴把支出關;五是加強資金監管。規範縣級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嚴格控制授權支付範圍,提高直接支付比例,強化財政監管職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六是嚴格執行轉移支付政策。按照規定用途使用中央和省財政轉移支付資金,集中用於基本工資發放和緩解縣鄉財政困難。
(二)深化財政改革,著力構建公共財政基本框架
一是繼續完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和鞏固“鄉財縣管鄉用”改革成果。通過學習借鑑其他地方的國庫集中收付的先進做法,進一步完善國庫集中收付的網路化管理,及時推行部門預算軟體,促進部門預算編制的科學化、精細化。銀行賬戶管理與收支行為更加規範,資金撥付透明度進一步增強;二是進一步完善縣鄉財政預算管理體制。在嚴格執行《綏陽縣2007年至2011年鄉鎮預算管理體制方案》的同時,通過深入各鎮鄉開展實際調研後,以增強鄉鎮財政運轉保障為目的,對原體制部分內容進行微調,解決了鄉鎮增資、償債等壓力,緩解了鄉鎮財政困難;三是擴大政府採購範圍,節約財政資金辦實事。按要求編制政府2008年採購預算1,690.88萬元(預算內1,647.08萬元,預算外43.8萬元)。截止2008年11月20日止,及時下達採購計畫1,303.30萬元,實際採購金額1,190.03(預算內1,155.05萬元,預算外34.98萬元),節約資金113.2萬元,節約率達9.13%;四是抓好村級組織運轉保障的調研,及時建立保障機制,切實加大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投入,為夯實基層組織建設,鞏固基層政權,作出了最大努力;五是做好“第四輪農村綜合改革試驗試點”工作。積極抓好“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試點課題的前期調研,方案編制及配套管理措施等工作,積極推進改革,努力探索建設新農村的新舉措、新辦法;六是加大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室的改造與建設力度,參合農民醫療費報銷管理進一步規範。
(三)、認真落實惠民政策,強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按照“三個百分之百”的要求,兌現糧食直補資金140.17 萬元,兌現雜稻直補資金277.85萬元,兌現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資金3,921.14萬元,兌現種糧大戶補貼 44.78萬元,兌現玉米補貼140萬元,大中性水庫移民補貼89.39萬元等總計4,613.33萬元,受益11.07萬戶,受益46.82萬人(含大中型水庫移民1,919人);城鎮醫保投入31萬元;農村合作醫療投入180萬元,受益13.72萬人。真正把黨和國家對廣大農民民眾的關懷不折不扣地送進千家萬戶。
(四)、強化財政監督,規範財經秩序
一是加強會計基礎規範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大力宣傳貫徹《會計法》,組織開展《會計法》執法大檢查;二是加強對民政救災救濟、涉農補貼、合作醫療、政府採購及其他事關民生的專項資金進行專項監督檢查,確保專項資金專款專用;三是抓制度建設。規範全縣鄉鎮財務管理。充分運用財務檢查成果,對縣鄉預算編制、財政從業人員規範、政府負債做出專項規定,努力提高財政管理水平。
(五)規範國有資產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一是完成了鄉鎮集體衛生所改革改制工作,妥善處理改革改制中存在的遺留問題;二是配合縣監察局完成2005-2007年度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清理,收回企業欠款224.10萬元;三是制定了《綏陽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規範資產管理;四是通過市場化運作和資產置換,使閒置資產變為有用資產,最大限度的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2008年財政預算執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集中表現在:一是財源結構單一,財政收入增長缺乏工業項目支撐,三產發展滯後,地方收入增長後勁明顯不足,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0,674萬元占總收入19,256萬元的55.43%;二是財政依存度高,自我發展能力弱。2008年可用財力中,轉移支付為44,659萬元,占61.45%;三是財政公共職能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不大;四是民生支出日益加大,加劇了財政支出壓力。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2009年全縣和縣本級財政預算草案
2009年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及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財政工作全局,緊緊圍繞縣委提出的“綠色產品基地、旅遊休閒新區、發展新型工業、躋身經濟強縣”的發展思路,堅持從源頭抓起的財政工作方針,加強財源建設,最佳化財源結構;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完善縣鄉財政體制和考核機制,促進縣鄉經濟協調發展;轉變財政職能,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化財政改革,強化財政監督,規範財經秩序;高度關注民生,著力構建和諧綏陽,促進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國民經濟發展計畫,2009年財政預算安排的基本原則是:收入預算安排堅持最佳化結構,提高質量,積極可靠的原則;支出預算安排堅持有序原則,安排幹部職工工資和機構運轉經費;優先安排農村社會保障、農業、教育、計畫生育投入;堅持“一是吃飯、二要建設”的方針,適當集中財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促進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據此,全縣財政總收入預算安排23,000萬元,同比(比上年實際完成數,下同)增長19.44%,增加3,744萬元。各徵收單位的任務是:國稅系統9,500萬元,同比增長24.11%,增加1,845萬元;地稅系統11,250萬元,同比增長30.77%(含氯鹼基地和耕契稅增量),增加2,467萬元;財政系統2,250萬元,同比下降24.95%,減收748萬元。全縣地方財政收入預算安排12,700萬元,同比增長18.98%,增加2,026萬元。各徵收單位的任務是:國稅系統1,100萬元,同比增長20.22%,增加185萬元;地稅系統10,050萬元,同比增長28.17%(含氯鹼基地和耕契稅增量),增加2,209萬元。其中煤炭750萬元、畜牧100萬元分別由地稅局委託鄉企局和畜牧局負責組織徵收。地稅系統組織收入6,000萬元,同比增長 25%,增加 1,200 萬元;菸葉稅2,000萬元;專項收入 180 萬元;財政系統1,550萬元,同比下降19.19%,減收368萬元。
全縣支出預算安排45,490萬元,同比(比上年年初預算數,下同)增加6,135.8萬元,增長15.6%;其中人員經費31,555萬元,同比增加4,508萬元,增長16.7%;公務用經費2,194萬元,同比增加48萬元,增長2.2%;專項經費10,971萬元,同比增加1,668.3萬元,增長17.9%;總預備費安排770萬元,同比減少88.5萬元,下降10.3%。
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算帳,全縣可用財力為45,616萬元。其中本級收入12,700萬元,稅收返還1,397萬元,以獎代補4,951萬元,調整工資補助9,866萬元,“三費一補”補助2,165萬元,“海爾”財力劃轉73萬元,農村稅改轉移支付3,609萬元,國防廠礦子校劃轉380萬元,所得稅補助202萬元,退耕還林補助54萬元,投調稅補助94萬元,天然林補助18萬元,“三獎一補”轉移支付6,466萬元,產油補助449萬元,民族地區轉移支付528萬元,年終困難補助2,763萬元,調入資金40,上年結餘249萬元,上解上級支出390萬元。
2009年縣本級支出預算安排39,129萬元,同比增長13.2%,增加4,562.8萬元。其中人員經費27,041萬元,同比增長13.4%,增加3,202萬元;公用經費1,697萬元,同比增長1.1%,增加19萬元;專項經費 9,701萬元,同比增長16.0%,增加1,337.3萬元;總預備費 690 萬元,占支出的1.76%,同比增長0.7%,增加4.5萬元。
2009年縣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具體項目安排情況是:
(一)稅收收入安排情況
1、增值稅 1,080萬元,同比(比上年實際完成數,下同)增長15.51 %,增加145 萬元;
2、營業稅5,500萬元,同比增長64.82 %,增收2163 萬元;
3、企業所得稅80 萬元,同比增長 21.21 %,增收 14 萬元;
4、個人所得稅220萬元,同比增長22.22 %,增收40 萬元;
5、資源稅90萬元,同比增長34.32 %,增收23 萬元;
6、城市維護建設稅 900 萬元,同比增長25.35%,增收182萬元;
7、房產稅160萬元,同比增長23.07 %,增收 30 萬元;
8、印花稅 60 萬元,同比增長 39.53%,增收17萬元;
9、城鎮土地使用稅220 萬元,同比增長24.29%,增收43萬元;
10、土地增值稅 130萬元,同比增長26.21%,增收27萬元;
11、車船使用和牌照稅 60萬元,同比增長 30.43 %,增收 14 萬元;
12、菸葉稅200 萬元。
(二)非稅收入安排情況
1、專項收入 480 萬元,同比(比上年實際完成數,下同)下降 19.32%,減收 115萬元;
2、行政性收費 200 萬元,同比下降1.96%,減收4 萬元;
3、罰沒收入350 萬元,同比下降31.37 %,減收 160萬元;
4、國有資本經營收入 250萬元,同比增長190.7 %,增收164萬元;
5、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 100 萬元,與上年持平;
6、其他收入 120萬元,比上年增收120萬元。
縣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具體項目安排情況是:
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583萬元,同比(比上年年初預算數,下同)增長25.24%,增支1,125萬元;
2、公共安全支出2,568萬元,同比增長57.45%,增支937萬元;
3、教育支出17,043 萬元,同比增長22.45%,增支3,206萬元;
4、科學技術支出90萬元,同比增長21.62%,增支16萬元;
5、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98萬元,同比下降11.95%,減支54萬元(剔除臨時性和一次性投入不再安排,實際增支86萬元);
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47萬元,同比增長10.45%,增支118萬元;
7、醫療衛生支出3,062萬元,同比增長19.61%,增支502萬元;
8、環境保護支出99萬元,同比下降12.39%,減支14萬元(剔除一次性投入和排污費是按照11月底收入數安排,實際增支24萬元);
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568萬元,同比增長12.25%,增支62萬元;
10、農林水事務支出3,564萬元,同比增長10.79%,增支347萬元;
11、交通運輸支出359萬元,同比增長8.46%,增支28萬元;
12、工業商業金融等事務支出743萬元,同比增長29.67%,增支170萬元;
13、其他支出3,806萬元(其中:預備費690萬元,住房公積金560萬元,收支兩條線600萬元,項目前期經費562萬元,項目前期管理費 60萬元,財源建設獎100萬元,突發事件處置60萬元,償債700萬元,指揮部運轉7萬元,工會費85萬元,市場經濟整頓5萬元,新招考65名教師工資125萬,藥監局專項2萬元,效能建設250萬元),同比下降47.76%,減支3,479萬元。
2009年地方財政收入預算安排比上年預計完成數增長20.95%,符合縣域經濟發展的客觀實際。完成預算收支任務,機遇與挑戰並存。好的機遇是:一是中央從2008年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對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公路、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生態環境等民生領域的投入,將為我縣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的進步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二是中央財政實施“緩解縣鄉困難補助”政策的繼續實施,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縣鄉財政困難逐步得到改善;三是綏陽煤電化一體化循環工業基地建設已經啟動,清溪河電站、207省道改造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旅遊資源整體開發更加向前邁進,縣域經濟進入迅速發展階段。這些都為完成2009年預算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但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估計也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在短期內將緩慢發展;二是中西部地區之間、西部地區內部之間、城鄉之間的仍存在差距,社會矛盾突出;三是農村弱勢群體保障、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農村義務教育投入、重點項目建設前期投入和配套資金需要量大,民生支出大量增加,財政收支矛盾仍比較突出。為此,我們必須冷靜分析,正確估價我們面臨的財政經濟形勢,堅定信心,沉著應對,紮實工作,確保完成預算任務。
三、把握大局,突出重點,堅定信心,為全面完成財政收支預算而努力奮鬥
2009年財政預算任務十分艱巨,必須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工作大局,逐步轉變財政職能,加快農村公共財政體系建設,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突出抓好增收節支,穩步推進財政改革,大力促進財政發展,充分發揮縣鄉財政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保障作用。
(一)圍繞“工業強縣、旅遊興縣、農業穩縣”的經濟工作主線,堅持從源頭抓起的財政工作方針,切實加強財源建設
發展工業經濟是擴大縣域經濟總量,解決財政困難的唯一途徑。一是全縣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大項目大發展、小項目小發展、沒有項目不發展”的觀念,通過調整支出結構,適當集中財力千方百計保證重點項目前期投入需要,全力支持“循環經濟型綏陽重化工基地”一期工程順利推進和清溪河電站的續建工作。繼續做好“通鄉油路”和S207綏陽至土坪段改造為主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現投資拉動,做大經濟總量,增強發展後勁;二是繼續加大對烤菸、畜牧產業的扶持力度,提高煤炭生產能力建設,鞏固現有財源;三是繼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煙水配套”工程,土地整治,“萬元田”的推廣,繼續實施農業綜合開發,著力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能力;四是“圍繞旅遊休閒新區”的定位,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著力推進寬闊水、雙河洞、九道門為主的旅遊資源整體開發。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完善綜合服務功能,把綏陽建成以“洞、林、山、水”為主要特色的生態旅遊、鄉村旅遊和詩鄉文化旅遊新區,儘快形成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量;五是多渠道籌集資金,解決影響構建和諧社會的瓶頸問題。
(二)堅持以組織收入為中心,嚴格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各級各部門必須嚴格執行稅收法規,堅持依法治稅。堅決反對和制止越權減免稅行為,嚴肅查處偷、逃、抗稅案件,切實維護國家稅收法規的嚴肅性和統一性;最佳化收入結構,杜絕非稅收入“虛增現象”,著力提高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提高收入“含金量”,妥善處理速度與效益的關係,準確對接國家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增強財政實力;完善收入激勵機制,強化稅收考核,充分調動和保護鄉鎮政府和徵收單位組織收入的積極性;加強收入調度,抓好均衡入庫,確保完成收入預算。
(三)嚴格執行支出預算,加強支出管理,強化財政監督
嚴格執行《預算法》,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深化預算編制改革,全面施行細化部門預算,進一步增強財政預算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加強支出預算管理,堅持撥款按預算、追加按程式、開支按標準,有效制止支出隨意性;堅持有序原則,加強資金調度,確保工資發放和機構運轉,確保重點需要;堅持公共財政理論,最佳化支出結構,逐步增強財政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保障力度;積極籌措資金,確保按照序時進度和工程進度供應資金,增強資金供應的時效性;全面開展專項資金使用情況檢查,加強跟蹤問效,堅決制止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的行為;開展績效評價試點,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四)切實關注民生,努力構建和諧綏陽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和諧社會建設”。我們必須真誠傾聽民眾呼聲,真實反映民眾願望,真情關心民眾疾苦,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財政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
1、優先保障教育發展。加強義務教育的政府保障,鞏固全面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成果,公共教育資源繼續向農村傾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進一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全縣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嚴格執行“兩免一補”工作,切實解決上學難、上學貴問題。
2、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促進再就業的有效機制。加強社會保障,必須加快建立多層次、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一是進一步增加社會保障支出,擴大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面,著力解決困難企業人員參保問題,積極探索事業單位養老保障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管好用好就業再就業資金,把失業、低保等待遇的確定與積極的就業政策銜接好,建立三項政策執行之間的聯動機制。二是堅持政府主導,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城鎮住房保障制度,關注弱勢群體,繼續支持廉租房制度建設。
3、努力推動城鄉衛生事業發展。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增加財政投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提高疾病防控能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擴大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大力發展城區社會衛生服務。爭取上級資金加大農村衛生醫院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醫療衛生環境。切實解決困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4、積極支持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支持鄉鎮社區文化站(室)建設。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等。支持城鄉體育設施建設。
5、加大環境保護投入,推動綏陽生態文明建設。繼續加大環境保護的經費投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支持封山育林等重點林業工程,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大節能減排工作的支持,認真落實鼓勵節能減排的財稅優惠政策;推進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
6、強化支農惠農政策,著力支持解決“三農”問題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措施,我們必須在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推進支農資金整合,進一步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改善公共服務設施,爭取省的“農村公用事業一事一議” 建設項目試驗試點在我縣啟動,支持通村公路、水利設施維修、人畜飲水解困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落實好農民增收措施,確保各項惠農補貼不折不扣落實到位;進一步支持畜牧業等特色產業發展,積極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現代農業發展。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促進生態改善、農民增收和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適當增加財政投入,大力支持“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引導農民民眾投資投勞。落實配套資金,支持沼氣池建設。突出生產、生活、生態條件的改善,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五)深化財政改革,提高理財水平
一是進一步研究和完善縣鄉財政預算管理體制的思路。繼續加大對下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形成統一、規範、透明的轉移支付制度;二是進一步完善部門預算編制,促進部門預算編制的科學化和精細化。進一步加強預算監督,強化預算約束,嚴格預算執行;三是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及時推行國庫集中支付軟體,運用國庫集中支付軟體和金財工程的科技手段,加強各級支出管理的規範性;四是擴大政府採購範圍,提高採購效率,提高監管和操作水平;五是深化“鄉財縣管鄉用”和“村財鄉代管村用”改革;六是繼續抓好“第四輪農村綜合改革試驗試點”的各項準備工作。
(六)切實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一是進一步加強各單位國有資產的基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及時進國有資產產權登記,做到家底清楚,賬賬相符,賬實相符;二是加強“非轉經”資產管理。機關事業單位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必須按程式報批,足額徵收“非轉經”占用費,增加財政收入;三是努力盤活閒置資產。利用資產置換,閒置資產的市場化運作等手段,充分發揮閒置資產的利用率。
各位代表、各位委員:由於該報告起草時間為2008年11月底, 2008年度尚未終結,特對有關事項作如下說明:一是2008年收入數為預計完成數,支出數為11月底預計數。二是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和專項資金指標一部分要到年底才下達,財力計算也是預計數。三是2009年的收入與支出預算數的安排, 鑒於上級經濟工作及大政方針政策不明朗,以及2008年度決算未辦理,財力算帳不準確,待決算完成後,針對這些不確定因素,屆時再向人大常委會報批時進行相關調整和加以說明。
各位代表、各位委員:新年的財政工作目標即將鎖定,任務光榮而艱巨。讓我們在縣委領導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為全面完成2009年財政預算任務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