絼

絼,古漢字,現不常用。音:朕,意:古同“紖”。

漢字——絼

基本字義

拼音:zhèn
注音:ㄓㄣˋ
簡部:糹,部外筆畫:7,總筆畫:13
繁部:糸
筆順:5544443443533
編碼:CJK 統一漢字
五筆:XEET
◎ 古同“紖”。
方言集匯
◎ 粵語:zam2 zi6

字源演變

中國漢字影響深遠,所以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國家,出現了不同的變化。

康熙字典釋義

【未集中】【糸字部】絼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7
【集韻】丈忍切,音朕。【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置其絼。【注】鄭司農云:絼,著牛鼻繩,所以牽牛者。今時謂之雉,與古者名同。鄭康成云:絼字當以豸為聲。zhèn 【釋文】亦作紖。

字源演變
楷體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大陸

香港香港

台灣台灣

韓國韓國

舊字形舊字形

拼音是zhe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