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後出血

絕經後出血

絕經後出血是更年期婦女月經停閉一年後再次出現陰道流血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患者重視。60年代國內報告絕經後出血婦女中,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占76.2%,其中3/4為宮頸癌。隨著醫療保健工作的廣泛開展,80年代絕經後出血婦女中惡性腫瘤發生率已下降至10%~20%,其中多數為子宮內膜腺癌,宮頸癌及卵巢癌次之。其他良性病因還有老年性陰道炎、宮頸糜爛或息肉、子宮內膜息肉、良性的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值得提出的是,還有婦女因服用雌激素或上雌激素坐藥後亦可引起絕經後出血。

基本信息

原因

絕經後出血絕經後出血
女性進入絕經期,月經不再來潮。如果停經1年以上又發生陰道出血,常常是產生疾病的早期信號。絕經後陰道出血,最為常見的部位是外陰、陰道和子宮。其中最為多見的是子宮出血,而且也最為複雜。絕絕後陰道出血有良性也有惡性。較為常見的良性疾病有老年性陰道炎子宮內膜炎宮頸息肉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卒中綜合徵、絕經後宮內節育器久置不取等。較為常見的惡性疾病有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卵巢癌、輸卵管癌等,其中,子宮內膜癌占整個絕經後出血的80%左右。及時找出絕經後陰道出血的原因,是正確處理該類疾病的關鍵。陰道出血不是一個孤立的症狀,而是一種疾病,甚至是多種疾病的一個外在表現。通過症狀了解疾病,通過外在表現認識疾病,在許多疾病中都是可以辦到的。
絕經後的良性疾病陰道出血,一般全身症狀不明顯,出不太嚴重,很少發生惡病質樣體質,白帶沒有明顯異常,除非伴有細菌感染才會有異常的氣味。老年性陰道炎出血量少,常常是點滴血絲,並伴有外陰搔癢、灼熱感,或小腹部墜脹不適,有時可查到滴蟲、黴菌,但子宮大小、形態、質地正常。子宮內膜炎有有規則的陰道出血,約半數以上的患者下腹部疼痛或感到墜脹,白帶增多,如果屬於急性者還會伴有發熱,婦科檢查無明顯異常,抗生素治療有明顯的效果。宮頸息肉也是常見的出血原因之一,本病出血多發生在性生活之中,婦科檢查或B超檢查均可發現宮頸上的息肉,和惡性腫瘤有別,可疑時可進行活組織檢查。子宮卒中綜合徵,阻道出血很像月經來潮,出血量稍大,如並發感染可出現低熱、白細胞增高,本病均有動脈硬化的症狀,並有心臟功能異常表現,常發生咳嗽、呼吸困難、心慌、心臟擴大、下肢浮腫、肝臟增大等一系列心衰的症狀,子宮大小正常、盆腔無包塊,診斷性刮宮證實為子宮內膜壞死性出血。
惡性疾病發生在絕經之後,同樣有陰道出血。該類疾病出血,大多並發一系列惡性病症狀,體質較差,消瘦、乏力、低熱,陰道血性分泌物氣味難聞,而且抗生素治療沒有明顯效果。子宮內膜癌,多有陰道不規則的出血,或出血伴溢液,液體為黃水樣,氣味特別難聞,下腹部疼痛,腹部包塊,B超、婦科檢查均可查出異常,本病常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多產、未產、不孕症等病史。子宮頸癌,也有陰道不規則的出血,出現血性分泌物,腹部疼痛,有下墜感,晚期還會發生尿頻尿急尿痛或血尿,B超或婦科檢查可發現異常的宮頸。卵巢癌也是常見的惡生腫瘤,本病發症原因複雜、種類繁多,但均有下腹部不適感、腹部包塊、腹部疼痛、陰道出血等症狀,婦科檢查、有關儀器檢查和化驗檢查均可以確診。輸卵管癌,是不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有類似上述疾病的症狀,只是不明顯而已。

檢查

婦女一般在50歲以後,月經連續閉經一年以上稱為絕經。絕經後再次陰道出血,稱絕經後出血。絕經後出血一般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陰道和子宮頸因素造成的絕經後出血,通過詳細問病史、婦科檢查、宮頸細胞學及組織學檢查,一般不難做出明確診斷。子宮因素造成的出血原因,良性病變如子宮內膜萎縮、子宮內膜炎、內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套用激素替代療法治療造成的子宮內膜增生及功能性改變。惡性病變包括子宮內膜癌、子宮肉瘤等。
內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引起的絕經後出血。絕經後因卵巢生理功能逐漸衰退使雌激素水平下降,不能支持子宮內膜有效的增長,但絕經後婦女子宮內膜對雌激素仍有反應。絕經後卵巢間質及腎上腺皮質均能分泌雄激素,雄激素轉化為雌酮。故雌激素波動時可引起陰道出血。同樣子宮內膜接受外來雌激素的作用時也可引起出血。
惡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癌、子宮頸腺癌、子宮肉瘤、卵巢惡性腫瘤等。
良性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出血:常見有子宮內膜炎、宮內節育器、黏膜下子宮肌瘤、卵巢良性腫瘤、宮頸息肉、尿道肉阜、老年性陰道炎等。

鑑別診斷

絕經後出血絕經後出血
宮腔鏡檢查:纖維宮腔鏡的診斷準確率高於TVS,TVS可遺漏局部增生病變,腺癌,即使TVS和SHSG探及的內膜所見也需在宮腔鏡下直接活檢,故檢查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子宮出血的病變,纖維宮腔鏡優於陰道超聲,原因有四:其一,未經激素治療的雙層子宮內膜厚度以4mm為切點,陰道超聲檢查異常子宮內膜的漏診率為5.5%,而纖維宮腔鏡下定位活檢的準確率高於94%;其二,子宮內膜增生和子宮內膜腺癌的初期均為局灶性,陰道超聲易漏診,而纖維官腔鏡可在直視下察見及取活檢;其三,有時為確定腫瘤或病變的延伸範圍,需作兩次以上活檢,纖維宮腔鏡可在直視下探查,並作多點活檢;其四,陰道超聲異常發現均需病理證實,纖維宮腔鏡可直接作活檢。TVs是非侵入的檢查方法:常用來初篩絕經後子宮出血的原因,Karlsson研究PMB其中TVS未見任何異常,子宮內膜4nnn,而官腔鏡發現1例內膜小息肉;39例子宮內膜4mm者,TVS提示子宮內膜異常,宮腔鏡檢查只證實了35例,4例假陽性;9例子宮內膜8mm,宮腔鏡示8例有內膜息肉,1例為內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以病理所見為最後診斷,TVS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各為100%、75%,、90%、100%,相應的宮腔鏡檢查為97%、88%、94%、93%。因而認為在做官腔鏡檢查前可先行TVS篩查。0rsquo;Connell等報導TVS和宮腔鏡下組織活檢的結果與手術的符合率90%,TVS的敏感性94%,特異性96%,沒有內膜增生或癌漏診,認為此法是門診評估PMB的可信工具。Granberg認為TVS可作為評估PMB常規檢查的第一步,對於超聲圖像異常或不能確定時,或超聲圖像正常而病人持續有症狀時,必須套用宮腔鏡檢查,同時進一步行鏡下活檢,以排除或顯示病理情況。

緩解方法

有絕經後出血的婦女應立即到醫院檢查,不可麻痹大意。尤其是肥胖婦女,絕經10年以上,有多次陰道出血,而且淋漓不止達一個月以上者更應高度懷疑癌瘤的可能性。
最為罕見的情況是絕經後出血反覆出現,各方面檢查原因未找到,如果患者一般情況能耐受並願意手術,亦不妨可行剖腹探查及子宮卵巢全部切除術,以防後患。
在以往有關PMB的診斷方法中,大多數醫生認為子宮的分段診刮術是診斷的金標準。隨著醫學的進步,人們逐漸發現了這種方法的缺點和局限性。首先,診斷性刮宮對診斷子宮內膜息肉和子宮黏膜下肌瘤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診刮的準確性受到質疑。其次,診刮術本身是一種有創傷性的、有一定併發症的診斷方法。現在陰道超聲和宮腔鏡檢查在已開發國家已經取代了傳統的診刮術。
經陰道超聲檢查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非侵入性診斷技術,它省時無痛苦,不需麻醉,敏感性高,已逐漸為醫生患者所接受。但是陰道超聲檢查對檢測子宮內膜團塊性病變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但無特異性。因其不能鑑別小的子宮內膜病灶或黏膜下團塊。
由於宮腔鏡設備的改進和鏡體的微型化,使得在門診行宮腔鏡檢查已經是一件非常簡便易行、安全可靠的事情。以往的需要通過手術才能解決的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甚至診斷不明確的絕經後陰道出血,現在通過宮腔鏡技術可以使絕大部分良性病因的PMB患者只治療疾病,保留本來正常的器官。這不僅可以減少手術的痛苦,而且可以避免子宮切除術給病人帶來的一系列併發症。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以手術、放射治療為主。內膜癌一般惡性度低,手術範圍不宜過大,原位癌以下,不用切除子宮,單純宮腔鏡內膜切除即可。原位癌以上,II期以內,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足夠;III期以上腹腔鏡下子宮全切加雙附屬檔案結合放療就可以了,過渡手術並不延長生存時間。
功血的治療:
根據電化學發光法檢測的內分泌結果,採用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套用雌孕雄激素動態調理,事半功倍,既能止血,又能提高生殖器抵抗力,控制感染,明顯提高生活質量。
生殖道炎症治療:
陰道活氧消毒+菌群置換是最有效的治療措施,不要亂用抗生素,另外根據電化學發光法檢測的內分泌結果,糾正激素失衡也是很重要的。
子宮脫垂的治療:
子宮脫垂用腹腔鏡懸吊子宮+圓韌帶縮短,陰道前後壁橋氏緊縮,效果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