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翁

終南山翁

白居易《賣炭翁》中人物,因居住在終南山靠砍柴賣炭生活,故稱終南山翁。

基本信息

從前有一位賣炭的老人,他以在終南山砍柴燒炭來維持生活。由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砍柴燒炭,使他過早的衰老了,頭髮白白的,十指黑黑的,滿頭滿臉沾滿了黑灰色的菸灰。一連幾天,燒的碳都沒能賣掉。灶台冷冰冰,土炕冰冰涼,肚子餓的咕咕叫。老人蹣跚地走到灶台前,揭開鍋蓋,目光呆滯地看著鍋里,什麼也沒有。老人縮卷在牆角,身上只有一件滿是補丁的單衣,被凍得瑟瑟發抖,但他仍捨不得燒一點炭來取取暖。老人抬頭仰望著夜空,祈禱著上蒼,再冷點吧!再冷點吧!好讓我儘快地把炭賣出去,賣一個好價錢呀!可憐的老人真可謂是身無過冬衣,家無隔夜糧。

歷史故事

終南山翁終南山翁
清晨,老人醒來,看到地上積了一尺多厚的雪,他萬分驚喜,雙手放在胸前,感謝上蒼的恩惠。他連忙備好炭車,軋著凍了凍的車轍,走在了賣炭的路上。由於路上積雪太厚,很難行進,到了正午,才趕到集市。牛也乏了,人也餓了,只好在市場門外泥濘的路旁歇歇腳。過度的寒冷、飢餓、勞累,老人倚在牛背上取取暖,不知不覺,漸漸地進入了夢鄉。老人夢見自己很快把炭賣了,並且賣了一個好價錢,他趕緊買了一件過冬的棉衣,買了一包金黃的玉米面,哼著山歌,趕著牛,輕快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正在這時,老人隱約聽見了一陣由遠而進的馬蹄聲,他猛地驚醒了,看到站在眼前的是出使宮市的太監帶著爪牙,嚷到,“老頭,起來,起來!”太監手中拿著文書,口口聲聲說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叫老人把炭運向皇宮可憐的老人怒視著宮使,萬般無耐地調轉車頭,吆喝著勞累的牛,拖著疲憊和飢餓的身子走向皇宮。這滿滿的一車碳,足有千餘斤,宮使們硬是從老人手中搶走了。老人的心如刀割,老人在無聲的哭泣卻又無能為力。宮使把陳舊的半匹紅綃和一丈綾,掛在牛頭上,就算是買炭錢了。宮使們把老人趕出了宮門,他辛辛苦苦燒的一大車炭,就這樣被掠奪走了。老人牽著牛,還有那連炭渣一粒不剩的炭車,含著淚,拖著沉重的雙腿,一步一步走回了終南山。

天蒙蒙亮,昨夜的雪很大,地上積了足有一尺深。臨街店鋪的門板緊閉著,偶而一陣寒風卷著地面的雪花吹來,吹得門板呼呼作響。這時,靜靜的街上傳來一聲微顫的吆喝:“賣炭啦——賣炭——”一輛牛車載著一位蜷縮著身體的老漢正緩緩向前移動,老漢臉上灰撲撲的,額頭上煙火薰染的烏黑與車上所載的木炭,很容易讓人看出,這是一位靠終日砍柴燒炭為生的人,老漢身上的單衣顯然抵不過寒風的凜冽,他又打了個寒顫,極不情願地抽出褪在袖子裡的那隻長滿老繭,沾滿炭黑的手,揮了一下鞭子,又向前趕路了。

天已亮了,路上的行人多起來,可買炭的人卻少之又少,即使有人打探一下,價格也壓得極低,老漢本盤算著用今天賺的錢買些口糧回去,再給自己添件過冬的衣服,可這樣一來,便沒指望了,老漢用疲倦的眼睛回頭望了一眼這一車浸透他心血的木炭,又想起趕早賣炭的艱辛,不禁一陣心酸,眉頭緊擰在一起,車行至集市南門已牛困人飢,只好在泥濘的路上稍作休息。得得,得得……馬啼聲由遠而近。兩個騎馬人在老漢面前勒住了馬,他們一路經過的地方小商販躲的躲,藏的藏,一片狼藉。老漢對朝延宦官出來強買強換的行為也早有耳聞,正要駕車離去,“老頭,慢著”,那個騎馬的白衣人攔住了他的去路,老漢不敢反抗,試探地問:“大人有何吩咐?”

白衣人開了口,說:“跟你做宗買賣。”邊說邊從行囊中拿出半匹舊錦綾,系在老黃牛頭上,“這些,換你一車炭。”“啊!”老漢聽後猶如五雷轟頂,苦苦哀求道:“大人,您可不能啊!這車上千斤的炭怎么也比這緞子值錢啊!你這樣,不是要了我的命嗎?”說罷跪下抱住白衣人的腿,白衣人一腳把老漢踢開,去卸牛車。馬上那個宦官大聲喝斥道:“老東西你知足吧,我等依聖上旨意辦事,你敢抗旨?”說罷,兩人騎著馬,拉著炭車往北去了。老漢癱坐在地上,兩行渾濁的淚水順眼角流下。

賣炭翁在終南山里砍柴燒炭,他只能靠自己賣炭養活自己。賣炭翁的臉成了煙火色,還有燒炭時的灰,額頭兩邊全是白髮,十指已經變成了黑色。他賣炭得來的錢都要買衣服、買飯,沒有一點餘下的了,所以老人能讓自己吃飽穿暖就已經很不錯了,他自己也很知足。有一天下著鵝毛大雪,地上時候厚一層冰,然而在這種北風呼嘯、滴水成凍的天氣里,賣炭翁還是穿著單薄的衣裳像以往一樣坐在那裡燒炭,他也只能借著火取一下暖。炭燒好了,老翁把炭裝到車子裡,讓牛拉著,自己坐到車的沿上,拿著趕牛的鞭子,趕往京城賣炭去了。

這時已是夜晚,路上哪兒有一個人啊?老翁的炭始終沒有賣出去,他想:儘管我穿得很單薄,但是我還是願意天氣再冷一些,這樣我的炭也好賣一些啊!老翁冒著嚴寒在正午時分終於到了京城,車子壓在冰上不斷發出“砢嚓”、“吱嘎”的聲音,然而不想老翁希望的那樣天氣變冷,而是慢慢溫暖起來,但老翁的衣服還是不足以禦寒,於是老翁找了一塊地方,下了車,在一堆泥和草混雜的地方把身子蜷縮在一塊取暖。不一會兒,老翁看見遠處來了兩個騎馬的人,一個穿著黃衣服,一個穿著白衣服,手裡拿著文書說是皇上下令要這些炭,讓老翁趕著牛車向皇宮走去。半路上老翁問他們:“你們買這車炭給我多少錢啊?”皇宮裡的人回答:“反正不會少給你的。”到了宮門口,那兩個人讓老翁在這兒等著,他們進去拿錢。而他們出來時拿的東西並不是老翁一直想得到的錢,而只是半匹紅綃和一丈綾,他們把這些東西給了老翁,便把炭拉回了皇宮。一車炭一千多斤,換來的只是一些老翁不需要的東西。老翁傷心地把紅綃和綾系在牛頭上,趕著車回家了。宮裡的人給老翁的東西比一車炭的價值相差很遠,他們用一些用不著的綢緞來換取他們用得著的煤炭,這是官方用賤價強奪民財。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