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平胡調

曲種因所唱曲調《平湖調》而得名。 1963年原紹興曲藝團設“平調組”培訓學員,由錢大可等任教,並作營業性演出,至“文革”解體。 主要曲調為《平湖調》,又分“蓑衣譜”和“細調”兩種。

又稱“越郡南詞”,曾稱“紹興平胡調”,簡稱“紹興平調”。

簡介

曲種因所唱曲調《平湖調》而得名。此曲調相傳創始於明代初葉,清代初期已盛行。清·乾隆年間紹興有著名南詞藝人演唱活動的記載。民國時期是鼎盛期,為南詞類曲種之一。建國後,1953年曾有名藝人史實父、錢大可應華東戲曲研究院之邀,赴上海舉行“紹興平胡調欣賞會”,灌制唱片兩張。1963年原紹興曲藝團設“平調組”培訓學員,由錢大可等任教,並作營業性演出,至“文革”解體。演唱方式為坐唱,分三品、五品、七品(一品即為一人)等,演唱者自唱自奏樂器,以彈三弦者為主唱。曲調幽雅清逸、平和柔緩為藝術特色。

主要曲調

主要曲調為《平湖調》,又分“蓑衣譜”和“細調”兩種。演唱時也少量套用民間俗曲和崑曲曲牌作輔助。現曲種已絕響,1963年培訓的學員現均已年近六十,並均從事另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