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墅塢庵

紹興墅塢庵

墅塢庵,當地至今稱作茅庵(茅菴),亦作“茆菴”。 建國前,墅塢庵名不見經傳,只有當地村民偶爾燒香祭拜。 墅塢庵面積不大,三面環山,僅有一條公路向東與外界相連。

茅庵佛地茅庵佛地
墅塢庵,俗稱“茅庵”,位於紹興縣夏履鎮中墅村墅塢岙內,距離杭州市區約45公里,紹興市區約30公里,是紹興縣佛教保護場所。郵政編碼312026,電話區號0575。

歷史淵源

墅塢庵,當地至今稱作茅庵(茅菴),亦作“茆菴”。唐 胡曾《自嶺下泛鷁到清遠峽作》詩:“不為篋中書未獻,便來茲地結茅庵。” 明 屠隆 《曇花記·郊行卜佛》:“久居華屋,轉羨茆菴。”後由於上世紀末官方和佛教協會都將其登記成“墅塢庵”,另加旅遊開發,香火遠揚,現在一般傳媒多稱“墅塢庵”。
建國前,墅塢庵名不見經傳,只有當地村民偶爾燒香祭拜。文革時期,墅塢庵佛像全糟毀壞,盡剩房屋若干間,並禁止佛事法會,香客只能在家偷偷念佛信善。茅庵一度成為林場倉庫,用於存放生產資料。改革開放後,杭州僧人童師傅(同音)常駐墅塢庵,並大力發動善男信女捐物出資,修葺寺廟建築,重建佛像燭台,傳播佛教文化。另因童師傅免費進行針灸治病,療效神奇,引來四方香客病友。此時,墅塢庵已經聲名遠揚。寺廟規模從小到大,建築占地面積近千平方米。後後阮師傅繼承童師傅遺志,新建天王殿,硬化道路。上世紀末,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墅塢庵成為紹興縣夏履生態農莊開發項目的一部分。至此,媒體和遊客慕名而來,香火不斷。

地理特點

墅塢庵所在的墅塢岙東北隔河與中村相望,南接鄭家閘、埠頭和北塢三村,西靠山與杭州蕭山區相鄰,素有"七山三田"之稱,地形東西狹長,屬江南丘陵地區。
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十分宜居。其特點(一)四季分明。3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為春季約67天;5月下旬日至9月下旬為夏季,約122天;9月下旬至11月下旬為秋季,約62天;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下旬為冬季,約114天。(二)氣溫偏高。年平均氣溫18℃。(三)光照充足。光能每平方厘米太陽年總輻射量約為108.5千卡,日照平均年月照時數為1868.5小時。(四)雨量豐沛。年降雨量1416毫米,集中在4月中旬至7月上旬,占全年降雨量的52%。相對濕度76%。(五)無霜期長。全年無霜期長達262天。
距杭州城區45公里,離紹興城區30公里,至夏履鎮街2.5公里。

寺廟建築

墅塢庵面積不大,三面環山,僅有一條公路向東與外界相連。滿目蒼翠,植被茂盛,空氣清新,環境幽雅。

佛殿重地佛殿重地
寺廟分為佛殿區和種植區。佛殿區主要有大雄寶殿(俗稱“大殿”)、山門殿、天王殿、西大殿和僧尼生活區等。大雄寶殿和山門殿是墅塢庵原有建築,供奉的佛像、燭台等主要是童師傅時期塑造的。這也是墅塢庵的基礎。童師傅視墅塢庵為終生事業,傾其畢生心血。其仙逝後,人們將他安葬在庵邊,並在山門殿常年設立香位,供人祭拜。
後阮師傅繼承了其遺志。首先,修繕原有殿宇建築。其次,修建了墅塢庵至村口的水泥路,實現了通車夢想,改善了交通。後又耗時數年,於2009年建成天王殿,2011年舉行開光儀式。殿內供奉多位菩薩。西大殿主要供奉已故村民牌位,供後人祭拜。
種植區為寺廟蔬菜基地和禪茶基地,供法會聚餐和日常膳飲。

古蹟遺址

1970年,墅塢庵附近曾出土不少青銅器和瓷器,其中龍虎羽人騎馬畫像鏡為東漢器物,二級文物。現藏於紹興博物館 。直徑17.80厘米,厚0.50厘米,鈕徑3.50厘米。圓錐形鈕。內區以四乳釘間隔成四區,分別飾龍、虎、辟邪、羽人騎馬。外區飾櫛齒紋及蟠螭紋。近似三角緣。
另有放生池、老虎夾和磨刀場等古蹟,當地村民都能一一指點,如數家珍。

旅遊開發

墅塢庵四周山清水秀,生態環境良好,1997年,所在地紹興縣夏履鎮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境“500佳”稱號。

禪茶基地禪茶基地
後因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墅塢庵成為紹興縣夏履生態農莊開發項目的一部分。至此,媒體和遊客慕名而來,常見報端網路,香火繚繞不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