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腹瀉

細菌性腹瀉

細菌性腹瀉是指各種細菌引起的腹瀉。目前已知引起腹瀉的細菌有數十種之多,如致瀉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霍亂弧菌、志賀氏菌、彎曲桿菌等。

基本信息

概述

細菌性腹瀉細菌性腹瀉
有多種類型的傳染性細菌會使人腹瀉(或拉肚子)。細菌通常是在攝入不乾淨食物或水後進入身體,如未煮熟的肉類或沒有徹底清洗乾淨的農產品等。攝入空腸彎曲桿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菌株是導致細菌性腹瀉的最常見形式。被感染者會經歷頻繁水樣腹瀉,胃痙攣,發燒和脫水等症狀。儘管嚴重時需要用抗生素治療,但大多數細菌性腹瀉實際上能在大約一周時間內自己消失。

細菌性腹瀉是一種在旅行者和探險者中很常見的小病。如果取自湖泊或溪流中的死水未煮開就喝下,徒步者有可能被感染。在一些開發中國家,甚至公共水源(如自來水)也包含一定數量的細菌,會給旅行者健康造成威脅。

當地人往往已對飲用水的成分形成免疫力,但遊客身體還沒有做好抵禦這些細菌的準備。其它細菌來源還包括生或未煮熟的肉食,以及被糞便和肥料污染的農作物等。

常見致病細菌

目前已知引起腹瀉的細菌有數十種之多

1、志賀菌

2、腸致瀉性大腸桿菌:

腸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嬰幼兒水樣或蛋花湯樣便

腸產毒性大腸桿菌:引起病人霍亂樣水樣便

腸侵襲性大腸桿菌:病人發生細菌性痢疾樣便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病人早期為水樣便,後為血便

大腸桿菌(顯微鏡觀察)

大腸桿菌(顯微鏡觀察)

腸集聚性粘附大腸桿菌:與小兒頑固性腹瀉有關

3、空腸彎曲菌

由空腸、結腸彎曲菌引起的腸炎分布較廣,可引起人以及一些家畜或家禽的腹瀉,主要症狀有發熱、腹瀉和腹痛,少數有嘔吐,與細菌性痢疾相似,但病情較輕;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病是主要引起急性腸炎或急性胃腸炎;

4、沙門菌

某些菌型可致人的急性腹瀉和食物中毒暴發

全球已發現2000多個菌型

我國至少已檢出255個型或變異型

其中已知能引起人類致病的有57個型,主要在A~F群內,所以在沙門氏菌血清學鑑定時,可先用A~F多價O血清檢查

鼠傷寒沙門菌感染遍及全國各地,該菌在醫院兒科、產科嬰兒室的交叉感染屢有報告

5、弧菌

在弧菌屬中,把與O1群霍亂弧菌具有共同鞭毛抗原,生化性狀類似,僅菌體抗原不同的弧菌統稱為霍亂弧菌

根據菌體抗原不同,目前已編排到200個以上血清群,除O1/O139群為霍亂的病原體外,其餘統稱為非O1/非O139霍亂弧菌,有些能引起散發性腹瀉或食物型暴發

霍亂弧菌外,發現有多種致病性弧菌,其中擬態弧菌、河弧菌、弗尼斯弧菌、副溶血弧菌、霍利斯弧菌和少女魚弧菌等可引起腸道感染。

症狀

被感染2或4天內,患者通常會經歷嚴重胃痙攣。頻繁腹瀉很常見,往往每間隔半小時拉一次。細菌性腹瀉一般是水樣大便,並且有可能包含血液。如果造成脫水,患者還會開始感覺疲勞,並引起發燒。由於這種疾病有傳染性,經常洗手,並避免用手處理其它食物很重要。

診斷及治療

細菌性腹瀉細菌性腹瀉
取決於攝入細菌的類型和數量,感染通常持續3到8天。大多數病例不需要就醫,但保持水合很重要。病人應多喝水和包含電解質的液體,以幫助補充營養素。如果症狀變得難以忍受,或持續時間超過一周,應看醫生尋求幫助,因為免疫系統虛弱有可能導致腦膜炎等更嚴重問題。

在醫院或診所,醫生會通過採集和化驗糞便,查明細菌性腹瀉的原因。在識別出細菌屬性後,醫生會處方口服抗生素,並建議跟進觀察症狀消退情況。此外,醫生還會給出避免再次感染的建議。

對於旅行者來說,最好在旅途中自己帶水,並額外注意食物的清潔,處理和烹飪。

一般及對症治療:繼續飲食,積極補液,對症支持,尤其注意改善中毒症狀及糾正水電解質的平衡失調。

病原治療:針對引起腹瀉的病原體,必要時給予相應的病原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