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血藤

紫金血藤

紫金血藤,中藥名。為木蘭子科植物翼梗五味子Clarke的藤莖和根。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祛風除濕,行氣止痛,活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心胃氣痛,癆傷吐血,閉經,月經不調,跌打損傷,金瘡腫毒。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藤莖和根。

性味

味辛、澀,性溫。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祛風除濕,行氣止痛,活血止血。

主治

風濕痹痛,心胃氣痛,癆傷吐血,閉經,月經不調,跌打損傷,金瘡腫毒。

相關配伍

1、治胃氣痛:氣藤適量。泡酒服。(《貴州草藥》)

2、治跌打骨折疼痛:黃皮血藤30g,骨碎補、狗脊各20g。水煎服。藥渣搗爛加酒蒸熱,整復折骨復位後敷患處,固定,每日換藥1次。(《中國民間生草藥原色圖譜》)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使用注意

妊娠氣血虧虛者禁服。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血虛氣弱的孕婦忌服。”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翼梗五味子,又名峨眉五味子、棱枝五味子。落葉本質藤本。小枝棕紫色,有棱,棱上有革質翅,老枝灰黑色,皮孔明顯。芽鱗大,常宿存。葉柄長1.5-5.5cm;葉紙質或近革質;葉片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6-11cm,寬3-8cm,先端短尖,基部寬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或被白粉,網脈稀疏。花單性,雌雄異株;花淡黃色;花被7-8;雄蕊群卵圓形,分離,雄蕊28-60,排成3-4列;雌蕊群近球形或長圓狀橢圓形,心皮50-60,花柱甚短。聚合果長4-8cm,小漿果扁球形或扁橢圓形,紅黃色。種子2,扁半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種皮有瘤狀突起,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2000m的林下或溪溝邊。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狀鑑別

藤莖長圓柱形,少分枝,長30-50cm,直徑2-4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具深淺不等的縱溝和黃色點狀皮孔;幼枝表面具棱翅。質堅實,皮具韌性;橫斷麵皮部棕褐色,有的易與木心分離;木質部淡棕黃色,可見細小導管孔排列成行呈放射狀,中央髓部深棕色,常破裂或呈空洞。氣微,味微澀、辛,涼。

根似藤莖,但較粗壯,皮部強烈縱裂呈深溝,形成的棱較綿軟,少有支根。

藥理作用

1、止咳和祛痰作用。

2、毒性:無明顯毒副反應。

相關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一切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吐血,通氣,又治惡毒。”

2、《貴州草藥》:“除濕,理氣,鎮痛。治胃氣痛,風濕關節痛。”

3、《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治風濕骨痛,脈管炎,跌打損傷,胃痛,骨折。”

附註

翼梗五味子的果實可作五味子用,功效稍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