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苞風毛菊

紫苞風毛菊是菊目、菊科、管狀花亞科、菜薊族、風毛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和內蒙古、陝西、甘肅、四川等省區。

基本信息

紫苞風毛菊

種中文名: 紫苞風毛菊
種拉丁名: SaussureaiodostegiaHance
種別名: 寶日—哈拉特日乾那(蒙古族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根狀莖平展。莖直立,帶紫色,被白色長柔毛。葉條狀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邊緣具銳細齒,最上部葉片苞葉狀,橢圓形,膜質,紫色,全緣。頭狀花序4—6個於莖頂密集成傘房狀,總苞片4層,邊緣或全部暗紫色,被白色長柔毛。管狀花冠紫色。瘦果圓柱形,褐色,冠毛污白色(圖96)。
地理分布: 紫苞風毛菊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和內蒙古、陝西、甘肅、四川等省區。
生物生態特徵: 紫苞風毛菊為多年生根莖型牧草。主要靠營養繁殖,在其生長的地方幾乎見不到實生苗,新生苗主要是由根莖芽形成。據在內蒙占東部地區調查,返青期一般在4月末到5月初,返青後生長較快,8月中旬開花,9月中旬結實,10月中旬以後地上部分開始乾枯,生長期約5個月。紫苞風毛菊為中生或旱中生草甸種。生活力強,耐低溫寒冷的氣候。在大興安嶺南部山地海拔近2000m的白音罕山頂部,經零下42℃的低溫後,翌年依然率先返青,正常生長發育。其生境多為中低山地帶的山頂部或山坡濕地,有時也生長在高山或亞高山地帶的向陽緩坡。為山地草甸或山地草甸草原的伴生種。在甘肅南部(祁連山)海拔3200—3900m坡地上的蒿草草甸中能形成優勢層片。常與銀穗草(Leucopoaalbida)、嵩草(Kobresiabellardi),高
山蓼(Polygonumalpinum)、珠芽蓼(p.Viviparum)、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等構成山地草甸或亞高山草甸。紫苞風毛菊耐踐踏,生長快,是天然草地上的放牧型牧草。
飼用價值: 紫苞風毛菊為低等飼用植物早春季返青早,莖葉柔嫩,適口性較好,馬、牛,羊採食,夏秋季適口性下降,只有馬少量採食,調製成乾草後,適口性大大提高,各種家畜均食。其化學成分見表96。據寧夏農學院飼養室分析,紫苞風毛菊的可消化粗蛋白質為75.26g/kg,代謝能2.61MJ/kg、消化能為3.18MJ/kg。可以看出紫苞風毛菊含有較高的粗脂肪和無氮浸出物,可消化粗蛋白質也較高,粗纖維較低,其他成分比較適中。

相關條目

NETSOZ綜合搜尋V3.0

淘寶用戶強力搜尋引擎V2.7

百度電郵搜尋(BaiduMailScan)V2.6

超級PingV5.1.7

電鷹網路娛樂平台V4.4.0.0正式版

飛翔企業名錄搜尋王V3.0

閃電論壇群發V3.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