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魚燈草

紫花魚燈草

紫花魚燈草,中藥名。為罌粟科植物刻葉紫堇 (Thunb.)Pers.的根及全草。分布於華東及河北、山西、陝西、河南等地。具有解毒,殺蟲之功效。常用於瘡瘍腫毒,疥癩頑癬,濕疹,毒蛇咬傷。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及全草。

性味

味苦、辛,性寒,有毒。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解毒,殺蟲。

主治

瘡瘍腫毒,疥癩頑癬,濕疹,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頑癬及牛皮癬:斷腸草塊莖磨酒或醋外搽。(南藥《中草藥學》)

2、治癩頭,毒蛇傷:斷腸草塊莖搗爛外敷。(南藥《中草藥學》)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煎水外洗;亦可用酒或醋磨汁外搽。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內服需久煎。

《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內服慎用,宜久煎,用開紅花者。黃、白花者忌服。”

採集加工

全草花期采,根於夏季枯萎後採挖,除去泥土雜質,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灰綠色直立草本,高15-60厘米。根莖短而肥厚,橢圓形,約長1厘米,粗5毫米,具束生的鬚根。莖不分枝或少分枝,具葉。葉具長柄,基部具鞘,葉片二回三出,一回羽片具短柄,二回羽片近無柄,菱形或寬楔形,約長2厘米,寬1厘米,三深裂,裂片具缺刻狀齒。總狀花序長3-12厘米,多花,先密集,後疏離。苞片約與花梗等長,菱形或楔形,具缺刻狀齒。花梗長約1厘米。萼片小,長約1毫米,絲狀深裂。花紫紅色至紫色,稀淡藍色至蒼白色,平展,大小的變異幅度較大。外花瓣頂端圓鈍,平截至多少下凹,頂端稍後具陡峭的雞冠狀突起。上花瓣長(1.6-)2-2.5厘米;距圓筒形,近直,約與瓣片等長或稍短;蜜腺體短,約占距長的1/4至1/3,末端稍圓鈍。下花瓣基部常具小距或淺囊,有時發育不明顯。內花瓣頂端深紫色。柱頭近扁四方形,頂端具4短柱狀乳突,側面具2對無柄的雙生乳突。蒴果線形至長圓形,長1.5-2厘米,具1列種子。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溝邊、林下草叢中或宅旁牆根下等多石處。分布於華東及河北、山西、陝西、河南等地。

藥理作用

1、鎮痛解痙作用。

2、抗菌、抗病毒作用。

3、鎮靜作用。

4、對平滑肌的作用:對離體腸管有解痙作用,子宮興奮作用。

5、其他作用:抗癌作用。

相關論述

1、《草木便方》:“治疥癩,惡毒蟲瘡,蠱毒,刀傷,腳膝痹痛,乳痓。”

2、南藥《中草藥學》:“殺蟲。主治頑癬及牛皮癬。”

3、《福建藥物志》:“止癢。主治濕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