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紅冠鸚鵡

紫紅冠鸚鵡

紫紅冠鸚鵡(學名:Pionus tumultuosus)為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Pionus”這個屬名的字源,來自希臘字PIONOS,是“豐滿”(plump)的意思。棲息於森林地帶、沿海低地林區、樹木稀少的平原、有時候也會前往農耕區覓食。通常成對或是以小群體活動,平常在樹上休憩的時候難以察覺,因為其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覓食的時候相當安靜,有時候甚至連飛行的時候都很安靜,偶爾聚集數量比較多的時候會比較吵雜,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遷移的地點完全看食物充足與否來決定。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物種名稱】 紫紅冠鸚鵡
紫紅冠鸚鵡紫紅冠鸚鵡

【中文別名】 紫紅冠鸚哥、紫紅頭鸚鵡、梅紅冠鸚哥
【拉丁學名】 Pionus tumultuosus
【英文名稱】 Plum-Crowned Parrot
【科屬分類】 鳥綱鸚形目鸚鵡科派翁尼斯鸚鵡屬

外形特徵

紫紅冠鸚鵡的頭部,則呈現微微的玫瑰紅。沒有亞種。鳥體為綠色,下腹部和身體的兩側為黃綠色,前額、頭頂和頭部兩側為酒紅色,並帶有白色的羽毛作為底色;頭部後方為深綠色;頸部、脖子兩側、耳羽為紫紅色,漸漸變成連線前胸帶有點棕灰藍色;翅膀主要覆羽和飛行羽為綠色;內側的羽毛為深綠色;尾巴內側為紅色,外側為綠色並帶有點藍紫色的尖端;鳥喙為橄欖黃色;虹膜為深棕色。
紫紅冠鸚鵡紫紅冠鸚鵡

分布範圍

哥倫比亞、玻利維亞以及秘魯等地

生活環境

紫紅冠鸚鵡紫紅冠鸚鵡
紫紅冠鸚鵡(Plum-crowned Parrot)在Pionus屬中恐怕是最稀少罕見的種類。不論在野外或是人工養殖的狀況下,他們都可以稱的上是Pionus屬中最膽小容易受到驚嚇的品種。由於在原產地玻利維亞以及秘魯,他們都是棲息在比較高緯度的地區,在當地的森林被濫墾濫伐之後,他們有限的棲息地更急速的縮小,也造成了他們的數量跟著急劇的減少,變成當地非常稀有罕見的鳥種。儘管他們並非華盛頓公約組織的一級保育類,但是目前僅有非常少數的復育中心和繁殖場養殖他們,在寵物市場鮮少見的到他們的蹤影。在美國僅有非常少數的私人收藏家擁有紫紅冠鸚鵡,許多進口到美國以及世界各地的紫紅冠鸚鵡都因為得到麴霉屬真菌(Aspergillus)疾病而死亡,不僅無法繁殖,在協助復育方面更是成效有限,這也是他們為什麼這樣罕見的原因。
紫紅冠鸚鵡主要棲息於溫和的森林地帶,以及在2200米到3300米之間充滿樹木並鄰接農耕區的地帶,偶爾會前往農耕區以及香蕉園覓食。他們在繁殖季節會以小群體行動,偶爾也會聚集更多。有著季節性遷徙的習性,會在不同高度之間來回;在覓食的時候相當安靜,可以在有限度的距離內接近觀察,其他時候則相當謹慎小心,維持警戒。他們在濃密林間相當難以察覺,因為身體的羽色掩藏在枝葉間形成很好的保護色,當受到驚嚇的時候會發出尖聲鳴叫然後整群飛走,飛行的時候相當快速也相當吵雜,叫聲類似白頭鸚鵡(White-headed Parrot)。

生活習性

紫紅冠鸚鵡紫紅冠鸚鵡
紫紅冠鸚鵡主要以水果、漿果、種子、堅果、植物嫩芽以及樹上的花朵為食。偶爾也會前往農耕區,覓食榖類和水果等農作物。

生長繁殖

紫紅冠鸚鵡紫紅冠鸚鵡
由於數量相當稀少,因此野外的繁殖紀錄幾乎沒有任何資料。一般推估是在11月或是12月開始,每年的2、3月幼鳥就能夠學飛。由於紫紅冠鸚鵡是同屬中最容易因為緊迫或是環境的髒亂引起麴霉屬真菌(Aspergillus)疾病的鳥種,因此繁殖期需要多補充維他命A以及注意鳥舍的通風,避免他們撿食不新鮮的食物而染病。人工繁殖的紀錄相當罕見,有紀錄的資料是從春季開始,一次會產下3到5枚卵,孵化期間約26天,幼鳥羽毛長成需要60天。

保護級別

數量相當稀少,屬《華盛頓公約》一類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