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珠葉

紫珠葉

紫珠葉為少常用中藥,又稱馬鞭草。系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帶枝的乾燥葉。[藥材及產銷]紫珠葉FoliumCallicarpaeFormosanae主產於福建,多本地銷售。紫珠一名始見於《本草拾遺》,謂:"至秋子熟正,紫圓如小珠,生江東林澤間"。《中藥大辭典》一書的作者認為《本草拾遺》所載的紫珠其原植物即為杜虹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版中亦收藏。具有止血消炎,散瘀消腫。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外傷出血、衄血、齒齦出血、扭傷腫痛、化膿性皮膚潰瘍、燒傷、流感的功效。

基本信息

藥材性狀

本品多皺縮、捲曲,有的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4~19cm,寬2.5~9cm。先端漸尖或鈍圓,基部寬楔形或鈍圓,邊緣有細鋸齒,近基部全緣。上表面灰綠色或棕綠色,被星狀毛和短粗毛;下表面淡綠色或淡棕綠色,密被黃褐色星狀毛和金黃色腺點,主脈和側脈突出,小脈深入齒端。葉柄長0.5~1.5cm。氣微,味微苦澀。

採集加工

夏、秋二季枝葉茂盛時採收,除去雜質,洗淨,切段,乾燥。

功效

涼血收斂止血,散瘀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熱毒瘡瘍,水火燙傷。

相關配伍

《福建民間草藥》:腸胃出血:乾紫珠葉末15~25g。調冷開水,每4小時服1次。

用法用量

3~15g;研末吞服1.5~3g。外用適量,敷於患處。

相關論述

《臨床常用中藥手冊》:本品性涼而不寒,兼有活血作用,故收斂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無耗散,涼血而不阻遏,為止血佳品,廣泛用於各種原因之內外出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