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紐西蘭國家博物館是南半球最大的博物館。該館座落在惠靈頓皇后灣附近,地處市中心,是紐西蘭唯一由政府管理的博物館。博物館始建於1933年,1986年後進行了搬遷和擴建。1998年2月新館開館,免費向遊人開放,每天前往參觀的人員絡繹不絕。該博物館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觀眾可以通過動手、觀看影視片和聽取解說了解和學習相關知識。

基本信息

概況

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紐西蘭國家博物館是南半球最大的博物館。該館座落在惠靈頓皇后灣附近,地處市中心,是紐西蘭唯一由政府管理的博物館。博物館始建於1933年,1986年後進行了搬遷和擴建。1998年2月新館開館,免費向遊人開放,每天前往參觀的人員絡繹不絕。該博物館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觀眾可以通過動手、觀看影視片和聽取解說了解和學習相關知識。
紐西蘭國家博物館建築風格獨特,館藏豐富。該館占地三萬六千平方米,其中一萬四千平方米為參觀遊覽區。建築使用了八萬立方米混凝土和兩萬立方米的加固鋼材,耗資3.5億新元。
該館設備現代化程度很高,有抗強震裝置,館內溫度和濕度可自動調控。主要展廳有:海洋地質和地貌展廳、生物展廳、毛利建築、習俗和傳統藝術展廳。還有中國人民政府贈送的張衡地動儀(複製品)陳列在地質展廳(AWESOMEFORCES)內。

紐西蘭國家博物館提供了一種有啟迪作用的互動方式來了解紐西蘭的歷史與文化。修建這座驚世建築物歷時5年時間,在其建成的第一年,即1998年,便吸引了200萬參觀者。結合了創新意識與平易之感的它,被人們親切地冠以“我們的地方”的稱號,以此來頌揚紐西蘭及其人民的實質精神

惠靈頓城市風貌

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惠靈頓是紐西蘭的首都,它地處北島的最南部,扼庫克海峽,位於全國中心,是往來南北二島的交通樞紐。市區三面依山,一面臨海,環抱著尼科爾遜天然良港,附近群山連綿,滿目蒼翠,碧海藍天,景色秀麗。在海洋性氣候的影響下,城市氣候溫和,陽光充沛。這裡因為遠離大陸,沒有戰爭的侵擾,周圍被藍色的大海所包圍,所以顯得特別的有人情味兒。

惠靈頓是1840年由英國人建立的第一個城鎮,最早是一個荒僻的鄉村小鎮,初建時稱為"不列顛利亞" ,意為"英國的地方",後以第一任惠靈頓公爵的名字命名"惠靈頓"。

歷史背景

1350年,毛利人的祖先從玻里尼西亞群島的哈瓦基出發,橫渡廣闊的海洋,踏上這片植物茂密的土地,成為紐西蘭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他們以狩獵、捕魚、採集野果為生,過著原始的生活,在溫長的歲月里,逐漸發展起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

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1642年,荷蘭航海者塔斯曼率領第一批歐洲人來到紐西蘭。1769至1777年,英國海軍上校詹姆斯•庫克船長也先後5次來到這裡,他以英國名義正式宣布紐西蘭屬英國所有。捕勞海豹、鯨魚的人們隨後而到。1814年,基督教傳教士也跟隨而至。到1840年,已有2000名歐洲定居者與10萬毛利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同年,五百多名部落首領與英國簽署了《威坦哲條約》 ,以此保留住毛利人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但把國家的主權讓給了英國王室,紐西蘭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不論對毛利人還是歐洲人後裔,這一條約至今仍是最重要的條約,而簽訂該條約的2月6日亦成為紐西蘭的國慶日,稱“威坦哲日”
歐洲移民大批遷入紐西蘭後,英國人與其他歐洲國家講英語的移民多已相互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民族——英裔紐西蘭人。土著居民毛利人是紐西蘭重要的少數民族,歐洲人發現紐西蘭後,毛利人失去了大片土地,生活條件日益惡劣,人口數量劇降。1907年紐西蘭獨立後,毛利族人口開始回升,民族權利受到重視,地位得到提高。中國人到紐西蘭謀生始於19世紀60年代的“淘金熱” 。華人主要集中在奧克蘭、惠靈頓、基督城達尼丁和哈密爾頓。經過多年發展,紐西蘭已成為集南太平洋文化和歐洲文化於一身,又具自身特色的國家。

毛利文化

紐西蘭國家博物館的特色便是它的毛利歷史文化展。紐西蘭重要的少數民族毛利人,歷經數百年滄桑後,在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同時仍保留著自己獨特的文化習俗。部落屬地和血緣關係仍是維繫毛利社會的重要因素。

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毛利人熱愛歌舞,其傳統舞蹈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哈卡舞。這是一種決戰前鼓舞士氣、威懾敵人的舞蹈。紐西蘭著名的“全黑”橄欖球隊在參加國際比賽時,每場都以哈卡舞開始,為提高此舞的國際知名度起到了很大作用。

毛利人的迎賓儀式也很有特色。舉行迎賓儀式時,全部落的男女列隊兩旁,選出一名跑得最快的男子跑到來訪的客人面前。他打扮成武士模樣,在客人面前做鬼臉、瞪眼、吐舌頭,來加揮舞手中的矛或劍,樣子很是嚇人。但千萬不要誤解,毛利人並無惡意,這種樣子只是用來試探客人的,在今天,它已經是友好的表示了。客人不能迴避,以表明他的來訪富有誠意。有的毛利部落在客人面前投下一根精工雕刻的挑戰棒,如果客人把挑戰棒撿起來,則表示他是和平的使者,部落的婦女們就高聲地歡呼、歌唱起來,跳起迎賓的哈卡舞。舞罷,由部落中最有威望的長者向客人致以毛利人最高的敬禮——碰鼻禮。按毛利人的習慣,鼻子碰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表明來賓受到的禮遇越高。
在毛利人的文化中,雕刻是一種為後代記錄家譜和傳統的手段。毛利人重視雕刻的學習班,在居住區內設有雕刻館,專門傳授雕刻藝術。各地毛利族人派青年子弟到館中學習雕刻,學成後回到族中再去教導別人。毛利人把這種雕刻代代相傳,使原始的毛利文化和傳統能保持發揚下去。

藏品簡介

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博物館裡的主要藏品有:毛利人使用的器具、工具、工藝品及其他表現其風土民情的物品,紐西蘭的早期歐洲探險家介紹,早期歐洲移民的生活情景,紐西蘭的地質狀況和珍禽異獸。在毛利人大廳內,展出有毛利人建築木雕、巨型戰鬥獨木船、飾品,古代毛利人的農具、食品、服裝及飾有花紋的用毛利人祖先頭顱製成的木紐西蘭原野風光乃伊。

在博物館的珍藏中有關於毛利人的眾多藏品,包括該館自己的毛利會堂(聚會所)、專為兒童設計的可動手觸摸的“探索中心”、博物學和環境展、一個仿建的歐洲殖民地以及當代藝術文化

展廳介紹

該館的毛利族陳列大廳,展有許多毛利族人的珍貴器物、建築木雕、巨型獨木舟、個人飾品及儀式用武器。毛利人的農耕、食物、服裝、工藝品,向人們展示了古代毛利人的生活真相及其日用工具。其中的“鮫齒鋸”,據說是享用人肉的盛宴上用以割肉的鋸子。這裡還陳列著毛利人順應自然天候發展出來的特有服裝──夏季的“麻洛”,以及用狗毛皮製成的、象徵身份和地位的冬季披風等。毛利人視頭為人身最神聖的部位,有將祖先頭顱製成木乃伊加以保存的風俗,也有木製或石制的人頭。該館珍藏的頭顱上,刺有螺鏇、曲線等毛利人裝飾花紋。

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太平洋陳列室內的各種器具武器及裝飾品等,重點展示了玻里尼西亞和西南太平洋諸島的物質文化。“紐西蘭與早期歐洲探險家”陳列中,以英國探險家J·庫克船長的文物最引人注目,包括探險船“奮力”號模型、J·庫克航海時所收集的毛利人工藝品以及被丟棄在澳大利亞大堡礁的“奮力”號船的大炮,都已復原展出“紐西蘭的歐洲人居住地區”陳列里,有當時盛極一時的與捕鯨活動有關的器物、住屋和家具模型,展示了早期歐洲移民的生活情形。

地質史陳列室,展出紐西蘭的地質圖和模型、活火山以及紐西蘭境內發現的礦物和化石生物間的連鎖關係。
動物陳列室幾乎包括了紐西蘭可以發現的所有動物標本,其中有紐西蘭的國鳥──不會飛的鷸鴕、已絕滅的巨鳥──恐鳥的骨骼及模型,以及海豹旗魚鯊魚烏賊等動物標本和模型。

奧林匹克館

2008年06月26日奧林匹克館於在惠靈頓正式對公眾開放。
博物館展品包括紐西蘭代表團參加北京奧運會的隊服、北京奧運會宣傳畫、紐西蘭著名運動員在歷屆奧運會上的比賽服裝、比賽器械以及音像圖片資料等。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紐西蘭毛利部落女王於2004年贈送給紐西蘭奧委會的毛利傳統風格羊毛披風。

即將參加北京奧運會的紐西蘭體育代表團官員克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紐西蘭奧委會希望通過對公眾開放奧林匹克博物館來回顧本國百年奧運史,宣傳奧運精神,以吸引更多公眾參與其中。

在剛剛過去的國際奧林匹克周期間,紐西蘭舉辦了冬季馬拉松賽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還任命前游泳(搜吧)冠軍、著名運動員洛德為紐西蘭首位奧運大使。

奧克蘭館

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奧克蘭館位於奧克蘭公園內,是一所收藏歷史和民族文物的博物館,旨在紀念兩次大戰殉職的將士和展出毛利人獨特的民族手工藝品。該館是一座哥德式建築,館內陳設品豐富,共有三層。第一層以展示毛利文化為主,有毛利人獨特的民族手工藝品、經復原的毛利人集會場所以及毛利人日用品展覽。第二層是各種動植物資料及標本展,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恐鳥(Moa)的遺骨。第三層展示的是兩次大戰使用過的武器等。
館前矗立著一座雄偉的陣亡將士紀念碑,每年的4月25日都會在這裡舉行隆重的悼念儀式。

惠靈頓館

惠靈頓館位於CableSt.在惠靈頓港口附近。耗資32億新元(相當於180億人民幣)興建,於1998年2月正式對外開放。
博物館擁有可以和遊客互動的計算機、虛擬實境的時光隧道等觀眾參與性很強的娛樂設施,以最先進的科技結合博物館的特色和娛樂設施,展示紐西蘭地理、文化及歷史特徵。

英國皇室藏品展

自1547以來,英國王室購買和委約的鉛筆素描畫水彩素描畫多達4萬餘件,藏品之豐富,堪稱世界之最。這些作品平時收藏於溫莎城堡皇家圖書館內,很少赴國外展出,此次在紐西蘭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共有76件,展覽名為《從荷爾拜因到霍克尼》 。展覽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經策展人細心挑選的具有代表性的藝術珍品,反映了英國皇室藏品的廣博與豐富。

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76件作品中既有繪畫初稿,也有作品最後成形前的終稿,內容幾乎涵蓋了500年來歐洲素描藝術的各種風格。素描作為繪畫前的草圖和繪畫技巧的習作對於15世紀歐洲藝術家的創作過程非常重要。由於收藏者對待素描作品的態度不盡相同,因而能夠存留至今的素描畫鳳毛麟角。

《從荷爾拜因到霍克尼》展覽的可貴之處恰恰在於能夠通過素描藝術向參觀者揭示畫家創作過程中的直接性和自發性,把握和捕捉畫家下筆的微妙之處。展覽中的不少作品出自達文西、米開朗其羅拉斐爾、丟勒、普桑、貝尼尼、多梅尼基諾、卡納萊托荷加斯等藝術大師之手。整個展覽按主題分類,使參觀者有幸將不同時代畫家對同一主題的不同詮釋進行對照和比較。

展覽共分6個主題:主題"頭"將不同的肖像和繪畫初稿匯集在一起,集中展示了藝術家們對人物性格的捕捉;主題"人體"考察的是素描畫對於人體表現力的探索;主題"作品初稿"展示的是新作成形之前的速寫和作品最終完成之前的精細終稿;主題"自然歷史"講述的是攝影術發明之前人們如何利用素描記載自然景觀並利用素描提高對自然的觀察能力;主題"山水"則反映了水彩素描畫作為藝術形態本身的發展進程;主題"維多利亞水彩畫"則選擇了皇室委約的數部作品,這些作品記載了維多利亞女皇及其皇室成員的日常生活和旅行等活動。

《從荷爾拜因到霍克尼》展覽的籌辦時間長達3年之久,如果不是在關鍵時刻得到兼任紐西蘭文化遺產部部長的海倫•克拉克總理親自與女王交涉,恐怕至今也未能成行。由於展覽的前期準備工作十分複雜,皇室藏品幾乎從未離開過英國本土,此次在紐西蘭展出尚屬首次。在近距離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這次展覽的不同尋常之處關鍵在於為人們揭示了作品背後藝術大師們的創作歷程。

中國恐龍展

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2003年的11月,在紐西蘭已經滿城皆知的“中國恐龍展”從南島的達尼丁轉移到惠靈頓,開始了為期4個半月的展出,卞辦場地就選在國家博物館—TPpapa博物館。“TPpapa”是毛利語,意思是‘我們的土地”。TPpapa博物館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具有一流的展示設備,是一座綜合型的博物館,在惠靈頓也算是文化品位很高的公眾科學活動場所

中國巡展

在中國與紐西蘭建交35周年之際,紐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宣布了“紐西蘭新思維”在中國的巡展正式拉開帷幕。這也是紐西蘭政府在中國第一次舉辦這樣大型的全國巡展。
“紐西蘭新思維”採用一種極具創意性的互動方式,將一個現代的紐西蘭呈現給中國觀眾。這次展覽將著重介紹紐西蘭的土地、人民、及其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地位。在展覽會的現場,觀眾們將欣賞倒一個關於紐西蘭的自然風光及風土人情的全景電影短片介紹,以及有關紐西蘭科技創意產業的最新發展情況的介紹。另外,觀眾還將得到由紐西蘭威塔工作室設計的“綠色螢幕”技術的親身互動體驗機會,這項技術曾經在電影《指環王》中被運用,並獲得了奧斯卡技術大獎。
在“紐西蘭新思維”的展覽會現場,將有一群操著一口流利中文的紐西蘭青年作為主持人熱情的帶領您參觀。這些紐西蘭的年輕人代表了紐西蘭新一代的文化,觀眾可以隨時與他們互動或提出問題,他們將耐心的為您解答。
這次“紐西蘭新思維”的展覽會將會幫助中新兩國建立一個更加強有力的外交關係,而中國人民也可以從一個新的視角去了解一個現代的紐西蘭。

亞太藝術展

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昆士蘭現代藝術博物館主要收藏展覽收藏現當代藝術,特別是亞太地區的當地藝術,以及澳大利亞土著藝術。考察當天正在舉辦《第五屆亞太地區當代藝術展》 (The5thAsia-pacificTriennialofContemporaryArt,每三年舉辦一次)和《北昆士蘭土著藝術展》(IndigenousArtFromNorthQueensland)體現了該現代藝術館的主題,現代藝術代表了東西藝術交流大背景下,亞太地區有代表性的藝術觀念。而土著藝術的收藏和展覽則深刻體現了澳大利亞對澳洲本土藝術保護的重視,也是文化多元發展的體現。

巨型魷魚解剖

2007年2月紐西蘭國家博物館的科學家完成了幾條巨型魷魚(Mesonychoteuthishamiltoni)的解剖,其中包括由紐西蘭漁民在2007年2月在南極水域中捕獲的那條巨型魷魚。這隻魷魚“巨無霸”長10米,重450多千克,是迄今為止人類捕獲的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魷魚,從發現到現在的一年多時間裡,它一直被放在冷藏庫中。如今,科學家終於把這個巨大的海洋動物送上了解剖台。
科學家稱,這種巨型魷魚行蹤十分詭秘,類似於深海中的科幻怪物,如有菜碟大的眼睛。由於它們的喙很大,而且觸角末端還有許多像梅花一樣的鉤子,所以也被看作是殘忍的“怪物”,引發全球人的興趣。科學家現在認為這種頭足類動物能長到15多米,相當於2輛大巴的長度,且體重也相應地增加。另外,人們只在沒有被勘探過的南極水域中見過這種海洋動物。

土著人圖騰柱

在紐西蘭國家博物館中,土著民族用品及藝術占據博物館的主體,另外還有地質及生物標本等。毛利人土著藝術大到房屋、圖騰柱、交通工具、祭祀場所,小到生活用品等無所不包,採用實物、複製品和影像資料等方式展示。與其他國家相比,紐西蘭的土著文化保護的是最好的,博物館是紐西蘭歷史文化的寫照,也是傳承文化的重要場所,是紐西蘭人從小就經常光顧的場所。

珍貴勳章離奇遭竊

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2007年12月3日,紐西蘭國家戰爭博物館近100枚珍貴軍事勳章2日凌晨被盜,紐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說,這是一起“針對國家的犯罪行為”。
失竊的近百枚勳章中包括9枚象徵大英國協最高榮譽的維多利亞十字勳章、2枚喬治十字勳章、1枚阿爾貝獎章等,總價值約1千萬紐西蘭元(約合750萬美元)。
克拉克3日對紐西蘭電視台說:“榮獲這些勳章的都是傑出的英雄人物。把這些勳章作為偷盜目標,這樣的行為令人驚駭。”
據紐西蘭國防部一位發言人介紹,竊賊行竊時曾砸碎了兩個展覽櫃,在報警器響起後幾分鐘內逃離現場。

地理位置

(圖)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紐西蘭國立博物館

開放時間:周四是10:00-18:00,
其餘每日是10;00-18:00
免費參觀。

55 Cable Street, PO Box 467, Wellington, New Zealand.
Ph: +64 (0)4 381 70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