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鴕

鷸鴕

鷸鴕,又名幾維鳥(Apteryx),是一種生活在紐西蘭常綠森林(evergreen forests)中的不會飛的鳥。是紐西蘭的特產,也是紐西蘭的國鳥及象徵。其身材小而粗短,嘴長而尖,腿部強壯,羽毛細如髮絲,形如梨子,渾身長滿蓬鬆細密的羽毛,既沒有翅膀也沒有尾羽,因此無法飛行。幾維鳥很容易受到驚嚇,大部分的活動都在夜間進行,以躲避襲擊。覓食時用尖嘴靈活地刺探,長嘴末端的鼻孔可以嗅出蟲的位置,進而捕食。主要食物包括泥土中的蚯蚓、昆蟲、蜘蛛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它們的壽命可達三十年,算是很長壽的鳥類。

基本信息

簡介

幾維鷸鴕

鷸鴕又名幾維、奇異鳥、奇威鳥,泛指幾維科(Apterygidae)下的鳥,幾維屬(apteryx)是幾維科唯一的屬,是紐西蘭的特產,也是紐西蘭的國鳥及象徵。它屬平胸鳥類,個體大小如雞,是平胸鳥類中體形最小的一類,無尾,翅短小,無飛翔能力,棲息於森林地帶。

鷸鴕是無翼屬(Apteryx)5種不能飛行的鳥類之一,屬鷸鳥類中最原始的鳥類。幾維鳥完全沒有翅膀,只剩下一點翅骨的痕跡,所以又叫無翼鳥。幾維鳥這個奇怪的名字的得來是因為它們的鳴叫聲非常尖銳,聽起來特別像“kiwi”(幾——維——),所以被當地土著的毛利族人叫做幾維鳥,有的書中也翻譯成希維鳥或凱維鳥。

鷸鴕形如梨子,渾身長滿蓬鬆細密的羽毛,既沒有翅膀也沒有尾羽。可是它的雙腿卻粗短有力,善於奔跑,時速可達10英里,發起脾氣來還能將另一隻同類鳥踢出5英尺外。它們的壽命可達30年,算是很長壽的鳥類。鷸鴕喙尖而細長,休息時可當作第三條腿來保持身體的平衡,形如一個三腳架。

起源

幾維鷸鴕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在紐西蘭的森林中生活著一種非常美麗可愛的鳥兒。一次,為了撲滅大火,小鳥美麗的羽毛被燒焦了,翅和尾也被火吞噬了。從此,它非常害羞,白天躲藏起來,夜間才外出活動。這種小鳥傳說中就是鷸鴕。紐西蘭兩角和一元的錢幣上,一面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另一面就是幾維。

鷸鴕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屬於較為原始的鳥類。鷸鴕在古老的紐西蘭的南北兩島上,因為沒有走獸和蛇,鳥類不必逃避,地麵食物豐富,飛翔能力逐漸退化。紐西蘭分布著很多本地特有的鳥類,而且,不少是無翼鳥,因此,紐西蘭有無翼鳥故鄉的稱號。

體形特徵

幾維鷸鴕

鷸鴕的大小與常見的大公雞差不多,褐幾維鳥和大斑幾維鳥體形稍大,可達35厘米左右,體重超過2000克;小斑幾維鳥較小,體形只有25厘米左右,體重約為1200克。三種鷸鴕的長相相似,外表看上去就像多毛的大皮球。

鷸鴕沒有一般鳥類具有的堅硬的廓羽,而是生長著蓬鬆的柳葉狀羽毛,柔軟美麗,細軟如綢。在身體的後端的羽毛上,沒有一般鳥羽中央具有的羽乾,僅有一些弱小的羽支,所以呈獸毛一樣的絲狀。它們的毛色主要呈黃褐色,帶有深灰色和淡色的橫斑,腹部毛色較淡,有黑褐色的條紋。它們的羽毛具有良好的保暖作用。

鷸鴕的脖子不長,頭顯得很小,眼睛更小,耳孔卻比較大,臉上還長有硬硬的嘴須。淡黃色的喙尖而細長,長度大約為15厘米,幾乎達到體長的一半,就像一個細細的圓筒一樣,並且向下彎曲,與中國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中提到的鷸的嘴形相似,所以被稱為“鷸鴕”。

鷸鴕的鼻孔長在喙的最尖端,這在鳥類中也獨一無二的,具有奇特的嗅覺功能,可以找到距地面7英寸土層下的小蟲。它眼小視力弱,有時大白天奔走中遇到前方籬笆擋道,竟毫不迴避,猶如瞎子似地一頭撞進去。

鷸鴕腿位於身體的後方,短而粗壯,具有強大的跗跖部,跗跖的前後緣還具有六角形的角質鱗片。腳上具有4個小而平的,3趾向前,1趾向後,趾上均有銳利的爪,便於在土地上挖掘,尋覓食物。

分類

分布於紐西蘭幾維鳥在全世界一共只有3種,大斑幾維鳥僅分布於紐西蘭南島的西部,小斑幾維鳥則在北島和南島都有分布,褐幾維鳥的分布最廣泛,除了南島、北島外,還見於斯圖爾特島上。斯圖爾特島在南島的最南邊,島上白天可以看到Kiwi。

褐幾維鳥和大斑幾維鳥體形稍大,可達35厘米左右,體重超過2000克;小斑幾維鳥較小,體形只有25厘米左右,體重約為1200克。
1980年以來,對Kiwi鳥DNA(脫氧核糖核酸)的基因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基因學家推斷出Kiwi的進化史。

遺傳研究證實大斑點和小斑點幾維鳥(thegreatspottedandlittlespottedkiwi)作為獨立的物種,但棕色幾維鳥被分裂成三個不同的物種,brownkiwi,rowiandtokoeka。這意味著今天五個幾維鳥品種得到正式認可。

五種幾維鳥為:
littlespottedkiwi(A.owenii)在幾個近海島嶼和惠靈頓卡羅里的避難所
greatspottedkiwi/roroa(A.haastii)在南島北部
brownkiwi(Apteryxmantelli)在北島
rowi(A.rowi)在南島西海岸的奧卡里托
tokoeka(A.australis)在南島(峽灣,哈斯特範圍和斯圖爾特和卡皮蒂島)。

分布

鷸鴕在全世界一共只有3種,都分布在大洋洲的紐西蘭,分別稱為褐幾維鳥、大斑幾維鳥和小斑幾維鳥。褐幾維也是幾維中最常見的,在紐西蘭南島、北島和斯圖爾特島都有分布,並在這3個島形成3個不同的亞種。小斑幾維在紐西蘭南島和北島各有一個亞種。大斑幾維僅分布於紐西蘭南島。這3種幾維都生活在羅漢松林中,但是褐幾維也可生活於農場和松林中,比另外兩種適應力更強些。

生活習性

野生的鷸鴕棲息在森林和灌木叢中,喜愛群體生活,晝伏夜出,性情溫馴而且好奇心旺盛,如果當地居民的大門沒有關好,鷸鴕可能在夜裡悄悄溜進他們家裡,把鑰匙和湯匙當成玩具帶走。

生性慵懶的鷸鴕,一天睡眠可達二十小時。鷸鴕是很害羞的,主要在夜間行動。它們的嗅覺很敏銳,連在十厘米深以下的土中的蟲兒的氣味也能聞出並抓來吃。它們算是雜食類動物。主要食物包括泥土中的蚯蚓、昆蟲、蜘蛛和其他無脊椎動物,亦會在河澗覓食鰻魚、淡水螯蝦、兩棲類動物,亦會吃果實。

幾維鳥居住在洞穴里,巢穴挖成後要經過幾個星期後才可以使用,這樣是為了便於苔蘚和自然植被重新生長出來,便於偽裝。一對大斑幾維鳥可能在自己的領地上挖上100個洞穴用作避難所,通常每天改變住所。它們白天不離開洞穴,除非在危險的情況下。一般在夜間出洞。覓食一般在太陽落山後約30分鐘後進行。以昆蟲,蝸牛,蜘蛛,蠕蟲,蝦為主,甚至可以吃掉小蜥蜴和老鼠,也吃落在地面上的水果和漿果。幾維鳥的鼻孔不象畫眉或者燕子一樣長在鳥喙根部,而是在嘴巴的尖端,它的嗅覺非常好,可以嗅到地下十幾厘米深處的蟲子,然後用爪子或者嘴巴把它挖出來吃掉。此外,它的嘴巴還有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功能——當它需要休息的時候,嘴巴可以當成第三條腿,如同三角架一樣把身體撐起來,輕鬆而穩定。

幾維鳥嗅覺靈敏,視力不好,眼睛也小。有報導稱動物園裡曾發生過幾維鳥大白天走著走著就撞上籬笆的趣事。野生的幾維鳥栖息在森林和灌木叢中,喜愛群體生活,晝伏夜出,性情溫馴而且好奇心旺盛。如果當地居民的大門沒有關好,幾維鳥可能在夜裡悄悄溜進他們家裡,把鑰匙和湯匙當成玩具帶走。

幾維鳥的眼睛不能接觸陽光,否則就會失明!

繁殖

幾維鷸鴕

鷸鴕因為不能飛,所以鷸鴕的巢往往在樹幹根部的樹洞裡,有時候就在地面上。鷸鴕的珍貴不但在於它的分布局限性,還在於它們的生殖能力並不出色,鷸鴕主要的繁殖季節是在每年的6月至翌年3月,如信天翁海鷗一樣採用一夫一妻制,夫妻關係可長達20年,即使配偶死亡亦會守寡。

鷸鴕會挖地穴築巢,較為隱蔽以防被襲,在夜間會召喚配偶交配。一般雌鳥要1年才下一次蛋,每次1~2個。鷸鴕個頭雖然不大,但它的蛋卻大得驚人——重量比一般的雞蛋大5倍(400~450克),相當於雌鳥自身體重的1/4,甚至達到1/3。如果按照鳥蛋和雌鳥重量比例計算,鷸鴕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鷸鴕的蛋呈白色或者淡綠色,長約13厘米,重達450公克(1磅)。孵化過程長達70~74天(兩個半月),孵化過程完全由雄鳥負責,雌鳥下了蛋之後,角色即轉變為在洞穴外守衛的衛兵。雛鳥出生之後1周,它繼續消耗體內殘存的卵黃提供營養,然後就才開始跟著雄鳥學習覓食和各種生存技巧。雛鳥需要很長時間(約4年)才能成熟。

幾維鳥是紐西蘭的國鳥,它們沒有翅膀,因此無法飛行。幾維鳥全身羽毛呈黃褐色,又被稱為“全黑”鳥。純白幾維鳥實屬罕見,只有雄鳥和雌鳥體內都含有罕見的隱性白色基因,才有可能產下純白幾維鳥。

據報導,幾維鳥很浪漫,雄鳥和雌鳥一旦結合,就會相伴到老,而且由雄鳥承擔孵化鳥蛋的任務。

現狀

幾維鷸鴕

鷸鴕是紐西蘭特有的珍禽,並被選為該國的“國鳥”。而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則是在紐西蘭以外,世界上僅有的4家繁殖鷸鴕的動物園之一。

1975年,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曾成功孵化了一隻鷸鴕,現在這隻30多歲的幾維鳥仍在該動物園的鳥舍中和遊人見面。

紐西蘭政府鑒於貓類(肉食動物)對幾維鳥的威脅最大,已頒布法例,對有幾維鳥出沒地區的家貓實施宵禁,以減低幾維鳥在夜間出動時被貓殺掉。

存活示例

鷸鴕鳥蛋鷸鴕鳥蛋
中新網12月28日電據外媒27日報導,紐西蘭幾維鳥家族傳來喜訊,在紐西蘭的一家野生動物中心,一隻全身雪白的小几維鳥降生了,對於這個“全黑”家族來說,它實在是與眾不同,引得萬眾矚目。

幾維鳥是紐西蘭的國鳥,它們沒有翅膀,因此無法飛行。幾維鳥全身羽毛呈黃褐色,又被稱為“全黑”鳥。純白幾維鳥實屬罕見,只有雄鳥和雌鳥體內都含有罕見的隱性白色基因,才有可能產下純白幾維鳥。

據報導,幾維鳥很浪漫,雄鳥和雌鳥一旦結合,就會相伴到老,而且由雄鳥承擔孵化鳥蛋的任務。

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則是在紐西蘭以外,世界上僅有的4家繁殖幾維鳥的動物園之一。1975年,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曾成功孵化了一隻幾維鳥,這隻30多歲的幾維鳥仍在該動物園的鳥舍中和遊人見面。

保護等級

北島褐幾維鳥還被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ver3.1——易危(VU)。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Ⅱ:一級保護動物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紐西蘭士兵得了個“幾維”(中文也可加個“人”字,即“幾維人”)的綽號後,“幾維”就成了紐西蘭士兵和軍隊的代名詞。時至今日,紐西蘭人在國內、在海外都被稱作“幾維”。在紐西蘭,常聽到當地人自豪地說“我是個幾維”。另外,錢幣在紐西蘭也被稱為多少幾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