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鰭裸頰鯛

紅鰭裸頰鯛

長卵圓形、側扁、一般體長15~25厘米,體重150~300克、體背面狹窄,腹面圓鈍。吻長、較尖。兩頜前端具二個圓錐狀犬牙,後方各有一叢絨毛狀齒,兩側具細尖牙一行。頭部只腮蓋骨被鱗,余皆裸露、背結一個.結棘強,各鰭棘平臥時部分可折迭於背部淺溝內.狗鰭位低,頗大皇鐮刀狀。尾鰭叉形體被較大薄林鱗、全體談青灰色,背部較深,腹部乳白色。鰓蓋邊緣紅色,除尾鰭外各鰭淺紅色,其中背鰭較深。俗名:連尖、黎黃。頭部只鰓蓋骨具鱗,前鰓蓋骨及其餘部分皆裸露無鱗。背鰭鰭棘中部與側線間有儼4~41/2行。上下頜前方為犬牙,兩側後方亦為細尖牙1行。生活時垂鰭紅色。暖水性底層魚類。體長一般150~450毫米。喜棲息於水深35~75米、底質為泥或沙泥的海區。為廣東沿海習見種類。分布於太平洋中部和西部。我國產於南海。

基本信息

紅鰭裸頰鯛

正文

鱸形目裸頰鯛科裸頰鯛屬的 1種。又名連尖,黎黃。一般體長150~450毫米,體重110~2500克;體稍長,側扁;頭長與頭高約相等;吻尖,其長為眼徑的2倍;上頜骨後端越過吻與眼間的1/2;牙強,上下頜前端有6~8個犬牙,兩側前後均為尖牙;體被櫛鱗,櫛狀齒甚弱,背鰭鰭棘中部與側線間有鱗4┩;頭部僅鰓蓋骨被鱗,其餘部分皆裸露無鱗;背鰭鰭棘不延長。
為暖水性底層魚類,廣布於西太平洋,中國到菲律賓、紐幾內亞及日本南部海域;中國僅產於南海,東海南部有時亦可捕到。喜棲息於水深35~37米、水質澄清、沙或沙泥底質海域。不作遠距離洄游,只春季到近岸生殖,魚群比較集中。
紅鰭裸頰鯛為南海食用經濟魚類之一。 

基本介紹

中文名:紅鰭裸頰鯛
學名:LethrinushaematopterusTemmincketSchlegel
紅鰭裸頰鯛紅鰭裸頰鯛

英文名:Japanesescavenger
俗名:連尖、黎黃、連占
種類:海水產品-魚類
頁碼:072
分類:鱸形目裸頰鯛科裸頰鯛屬
介紹:紅鰭裸頰鯛體長橢圓形,側扁。頭中等大,吻尖。兩頜前端具兩個圓錐狀犬齒,後方各有一叢絨毛狀齒,兩側具細尖齒一行。頭部鰓蓋骨被鱗,余皆裸露,體被較大薄櫛鱗。背鰭鰭棘強,各鰭棘平臥時部分可摺疊於背部淺溝內,尾鰭叉形。體淡青灰色,背部較深,腹部乳白色,鰓蓋邊緣紅色,除尾鰭外各鰭淺紅色,其中背鰭較深。為熱帶暖水性底層魚類,喜棲息于海水澄清、底質較粗雜的砂或砂泥的海區,攝食小型魚類和甲殼動物。分布於我國東海南部、台灣海峽、南海以及日本海域。
營養:含鐵、鈣、磷以及維生素等人體必須的營養物質,有健脾益氣之功效。
烹飪:肉質潔白細嫩,各種吃法均宜,尤以清蒸為佳。
選購:應選購色澤鮮明柔和,魚眼飽滿,肉質堅實有彈性的個體。
保鮮/蓄養:水質無污染,定期加注新鮮海水,要有足夠的氧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