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東征紀念館

紅軍東征紀念館

紅軍東征紀念館,位於山西省石樓縣城東郊的岔溝村,建築面積1.1萬平米,主體建築占地1100平方米,分展廳與紀念碑兩部分,是為了紀念1936年毛澤東率紅一方面軍東渡黃河,建立抗日山西根據地的歷史業績而立,是省級規模的紀念館。館藏精品有小紅軍戰士的大理石雕像。

基本信息

簡介

(圖)紅軍東征紀念館紅軍東征紀念館

紅軍東征紀念館是為了紀念1936年毛澤東率紅一方面軍東渡黃河,建立抗日山西根據地的歷史業績而立,是省級規模的紀念館。館舍位於石樓縣城,建築面積1.1萬平米,主體建築占地1100平方米,分展廳與紀念碑兩部分,整體建築氣勢恢弘,造型優美,碑體直聳雲天,型如一艘前進中的帆船,象徵著紅軍精神永存。是一處省,地,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館組成

院中,一個小紅軍戰士的大理石雕像聳立當中。展廳的正中懸掛著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的“紅軍東征紀念館”七個鎦金大字牌匾,廳內由序廳和四個展室組成,分別陳列有革命文物75件、史料70餘份、歷史圖片190多張,完整地再現了當年紅軍東征的歷史壯舉。

展廳中一幅巨大的紅軍東征電動沙盤模型,運用聲、光、電科技手段直觀地再現了紅軍東征戰鬥的全過程。左右兩廳陳列有老領導、老紅軍的題詞30餘幅。

館背百級台階以上,是“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紀念碑”,兩側是亭台、花草和一排排的青松翠柏。

歷史

(圖)紅軍東征紀念館紅軍東征紀念館

紅軍東征紀念館坐落在石樓縣城東郊的岔溝村,依山而建,周圍蒼松翠柏,景色怡人。紅軍是從這裡走向抗日戰場的,這裡有輝煌的紅軍東征歷史,紅色旅遊文化內涵豐富,是紅色旅遊的重要之地。館內,繞過毛澤東主席的半身銅像,大量詳實珍貴的歷史文物、照片、資料完整地展出。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我國的侵略,瓦窯堡會議後,毛澤東、彭德懷親自率領紅一方面軍東渡黃河,以圖北上實現直接對日作戰,在山西境內卻與阻攔紅軍抗日的蔣介石、閻錫山反動軍隊展開了殊死的激戰。紅軍東征從1936年2月20日晚八點開始東渡黃河,紅軍前頭部隊突破晉軍黃河守軍紡線後,紅軍主力迅速向縱深展開。在取得關上、蓬門、兌九峪戰鬥勝利以後,兵分三路,南征北伐繼續擴大戰果。轉戰山西50餘個縣,期間中央軍委先後在大麥郊、郭家掌召開了軍、團幹部領導重要軍事會議,研究部署紅軍下一步的戰略行動。三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在孝義縣上益千村(今屬交口縣)、石樓縣羅村、四江村等地召開了“晉西會議”。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彭德懷等出席會議。會議傳達了共產國際“七大”的決議。到5月5日回師陝北歷時75天。這次軍事行動擴大了共產黨和紅軍的影響,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的火種,完成了從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的戰略轉變,為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和山西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創造了有利的契機和條件,是中國革命走向高潮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里程碑。這就是在我黨我軍歷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紅軍東征。石樓縣紅軍東征紀念館隸屬於山西省文物局,1996年5月正式對外開館,紀念館名與紀念碑名均由江澤民同志題寫。紀念館曾先後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青團山西省委、省少工委命名為“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山西省國防委員會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建館9年來,成功接待過中共中央、山西省、呂梁市領導、外國朋友及社會各界參觀者10餘萬人次。

地址

(圖)紅軍東征紀念館紅軍東征紀念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