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虎耳草

紅虎耳草草本,高5-15厘米。莖紫紅色,密被紫色腺毛。基生葉密集,呈蓮座狀,肉質,匙形至近匙形,長0.55-1.3厘米,寬1.5-3毫米,先端鈍而下彎,兩面無毛,邊緣具軟骨質剛毛狀睫毛;莖生葉較疏,革質,倒披針形至線狀倒披針形,長0.35-1.1厘米,寬2-2.5毫米,先端鈍,兩面和邊緣具紫褐色腺毛。 分布於青海、四川、雲南、西藏。

基本信息

藥品介紹

【藥 名】:紅虎耳草
【拼 音】:HONGHUERCAO
【來 源】:為虎耳植物虎耳草的全草。
【功 效】:辛涼解表、清熱利濕。
【主 治】:用於風熱表症;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於肝、膽,致頭面發黃諸證
【用法用量】:內服:9一15克,水煎服。
【別 名】:松吉斗(藏語)

形態特徵

紅虎耳草是一種草本,高5-15厘米。莖紫紅色,密被紫色腺毛。基生葉密集,呈蓮座狀,肉質,匙形至近匙形,長0.55-1.3厘米,寬1.5-3毫米,先端鈍而下彎,兩面無毛,邊緣具軟骨質剛毛狀睫毛;莖生葉較疏,革質,倒披針形至線狀倒披針形,長0.35-1.1厘米,寬2-2.5毫米,先端鈍,兩面和邊緣具紫褐色腺毛。聚傘花序長2.7-6.5厘米,具3-23花;花序分枝長2.5-6厘米,細弱,具1-3花;花梗長0.6-1.7厘米,密被紫褐色腺毛;萼片在花期由開展變反曲,卵形至披針形,長2.5-5.7毫米,寬1.5-2.1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鈍,腹面最上部、背面和邊緣均具紫褐色腺毛,5-7脈於先端匯合成1疣點;花瓣腹面黃白色,中下部具紫紅色斑點,背面紅色或全部紅色,披針形,長5-7.3毫米,寬2-2.3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具長1.3-1.8毫米之爪,3脈,具2痂體;雄蕊長約4.5毫米,花絲鑽形;子房近上位,闊卵球形至近橢球形,長約2毫米,花柱長約1毫米。花期7-8月。

性味歸經

辛、苦,寒。入肺、肝、膽三經。

主要分布

分布產青海(久治)、四川西部、雲南(中甸)和西藏(薩迦、日喀則)。

考 證

始載於《青藏高原藥物圖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