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伶

紅伶

紅色吸蜜鸚鵡(學名:Eos bornea)羽色鮮艷,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體內部的構造也很特別,它們的體內有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於該吸蜜鸚鵡沒有消化穀物飼料的必要,它們的沙囊處理硬食物的能力較其他鸚鵡弱了許多。

基本信息

綜述

紅伶紅伶
【物種名稱】 紅伶

【又 名】 紅色吸蜜鸚鵡

【拉丁學名】 Eos bornea

【英文名稱】 Red Lory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吸蜜鸚鵡

概述

紅伶紅伶
整體概述
紅色吸蜜鸚鵡有4種血緣相近的亞種,在台灣島內算是最常見的吸蜜鸚鵡之一,它們的繁殖難度低,所以一年四季都經常可以在鳥店看到紅色吸蜜鸚鵡的幼鳥,手養幼鳥很愛親近主人也很愛玩耍;它們是很吵雜的吸蜜鸚鵡,有時尖銳的叫聲使人無法忍受,尤其購買成鳥前先評估居家環境是否適合飼養這類吵雜的種類。

體長28-31cm(11-12吋)常常成一大群吵雜地出現在住家附近的農場,潮濕的森林、紅樹林沼澤區、近海岸的林地、海拔1250m的丘陵地等地區都常見它們成群活動,數量雖然因為遭人為捕捉作為買賣而下降,但是在當地是常見的鳥類,天然食物包括花蜜、花、昆蟲,經常飛越各小島間活動,花木較多的地區它們的族群數量也較多,築巢於樹洞中。
地理分布
印尼境內的摩鹿加群島上,布魯島蘇拉群島、凱伊群島、沙巴魯亞、安伯納等地。
【繁殖】
繁殖季約從8-9月開始;籠養的紅色吸蜜鸚鵡活潑且吵雜,購買時要注意是否為來自野外的野生鸚鵡,因為吸蜜鸚鵡這類的鸚鵡走私鳥很多,一開始適應期最好先安頓於室內,人工繁殖鳥適應環境後即很健壯。
台灣繁殖紅色吸蜜鸚鵡成功者非常多,只要選擇成熟且人工繁殖的紅色吸蜜鸚鵡就能很快有繁殖成果,難度低,用小型籠子即可繁殖成功,一窩產2顆卵,孵化期約26天,7-9個星期後羽毛長成,幼鳥應於3至4個星期後抓出巢箱手養,否則親鳥有可能攻擊幼鳥,全年皆可繁殖。
【保護級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