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梅爾

約翰·梅爾

約翰·梅爾,1977年10月16日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創作歌手、作曲家、吉他演奏家、專欄作家。 他最早的兩張專輯《Room For Squares》和《Heavier Things》取得了白金唱片的成就。 2003年,憑藉《Your Body Is a Wonderland》獲得了第45屆葛萊美獎最佳流行音樂男歌手的稱號。 2005年以《Daughters》第二次獲得葛萊美獎最佳流行音樂男歌手。 2007年又以《Waiting On The World To Change》獲得第49屆葛萊美獎最佳流行音樂男歌手。 2009年再以《Say》拿下第51屆葛萊美獎最佳流行音樂男歌手,與Steve Wonder和Sting成為格萊美最佳流行男歌手獎的最多獲得者。(目前格萊美的Best Female Pop Vocal Performance, Best Male Pop Vocal Performance 和 Best Pop Instrumental Performance在2012年合併為了Best Pop Solo Performance,該獎項也成為歷史)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約翰·梅爾出生於1977年10月16日,從小在美國的康乃狄克州聽著音樂廣播長大,13歲的時候鄰居給了他一盤布魯斯吉他大師Stevie Ray Vaughan的磁帶,他開始撥弄手中的吉他,並且在當地的一些布魯斯酒吧開始演出。儘管John Mayer的技術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可,但是後來他終於發現自己與真正的吉他鑑賞家的差距,是他即使傾盡一生都不可能追上的,於是他放棄了成為一名吉他藝術家的夢想,轉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作詞和作曲方面,而這也成為了他日後成名的重要因素。

19歲時約翰·梅爾進入了波士頓的伯克利音樂學院進修。但是很快他就厭倦了在那裡學習,而是更大程度的研究屬於自己的音樂。不久之後他就離開了那所學校,在朋友的勸導下,他來到了亞特蘭大繼續自己的音樂夢想。約翰·梅爾加入了一些詞曲作者的俱樂部,他的詞曲才華以及演唱水平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演藝經歷

約翰·梅爾 約翰·梅爾

1999年,他有機會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Inside Wants Out》,這是一張主要由大段的原聲獨奏組成的專輯,他的創作才能也首次展現在人們面前。亞特蘭大的一些媒體迅速對約翰·梅爾手中的吉他和出色的歌詞唱起了讚歌,老道的民謠搖滾在原聲吉他的伴奏下很快吸引了大量的歌迷。

2000年3月,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西南部音樂節上的精彩表現使約翰·梅爾進入了許多大唱片公司的視野,最終他和Columbia旗下的Aware唱片公司簽約,他開始錄製自己的新專輯《Room for Squares》。這張於2001年發行的專輯得到了曾經擔任Dave Matthews專輯製作人的John Alagia的大力支持。在John Alagia的製作之下,新專輯一改首張專輯中原聲吉他占主導的風格,電吉他成為了主要的樂器,同時John Alagia還進一步開發了約翰·梅爾在其他樂器方面的才華,以及幫助提高了他的演唱水平,這使他在風格上更像Dave Matthews。這也是約翰·梅爾到目前為止最為成功的專輯,不僅多次被唱片公司再版發行,而且還發行過一張雙CD的限量紀念版。在貝斯手David LaBruyere和鼓手Nir Zidkiyahu的幫助下約翰·梅爾展開了首次全美巡迴演出,這次巡演為他贏得了更廣泛的歌迷的支持,其中包括不少為他的俊朗外形所傾倒的女歌迷,約翰·梅爾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男歌手之一。這張專輯在2002年的每一天都在Billboard 200排行榜上穩居一席之地,專輯中的單曲《83》還入選了電影《Serendipity》的原聲大碟。

首支單曲《No Such Thing》自2001年夏季推出後,一年的時間一直高居美國成人搖滾電台的熱門播放榜,在Billboard成人榜入主Top5及流行單曲榜Top13佳績;第二支單曲《Your Body Is a Wonderland》同樣是締造成人榜Top5及流行單曲榜Top18名次。

首張專輯《Room For Squares》,在口碑的推波助瀾下,躍升到Billboard流行專輯榜TOP 15,並且停留榜上40周以上,更在美國CDNow網站銷售名列前10名,滾石雜誌不但給予專輯4顆星的超高評價,還將他與凡妮莎、艾薇兒等人列為2002年最值得矚目的新秀歌手之一,連樂壇前輩Elton John都對Mayer讚美有加,2002年夏季更獲MTV音樂錄影帶大獎最佳新進藝人提名。

2005年,約翰·梅爾來了個大拐彎。他在自己的事業進一步上升的關鍵時候為自己鋪了另外一條音樂道路。他開始照Eric Clapton和少年時期的偶像SRV那樣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吉他手。他把Martin吉他放在一邊,拿起了fender,開始和B.B.King,Buddy Guy還有Clapton這樣的布魯斯傳奇人物合作。他以最佳狀態迎接新的風格——funk,soul,最值得一提的,就是blues。

之前的兩張專輯《Room For Squares》和《Heavier Things》並沒有過多的布魯斯元素,約翰·梅爾說因為他覺得,那個時候他並不適合做布魯斯。“我要找到一種能讓我振奮的方法——通過布魯斯音樂,靈魂樂,音樂的內涵來振奮自己。但是因為我太了解藍調了,所以我知道什麼時候我做的不好,什麼時候感情不到位。” 談到藍調,約翰·梅爾說:“很多人玩藍調——他們都是給自己玩的,我想給大家表演藍調,就應該通過流行音樂表現出來。Eric Clapton就做到了,他讓我激動不已,因為我也想像他一樣。“約翰梅爾也希望,人們能像他一樣,愛藍調愛的一塌糊塗。他相信,他能把布魯斯音樂帶給流行的一代。“做布魯斯音樂的那么多人中我不是最出色的那個,但是我要成為最近10年來做布魯斯音樂中最受歡迎的那個。”約翰·梅爾說,“這是我的責任。”

2006年9月12日,約翰·梅爾的布魯斯代表專輯《Continuum》發行。由Mayer和Steve Jordan製作,Mayer建議這張專輯在鏇律和聲音上保留他擅長的流行元素同時加入布魯斯的感覺。諸如funk風格的《vultures》,藍調風格的《Gravity》。約翰·梅爾說,《Gravity》是他寫過的最重要的一首歌。主打歌曲《waiting on the world to change》在The Ron and Fez節目中首演。自從這首歌7月11日發行以來,曾在iTunes單曲下載中排名第三,同時打進billboard hot 100。8月23日,約翰·梅爾在洛杉磯的無線電台Star 98.7奉上了整張專輯首播。9月21日,約翰·梅爾客串美劇《CSI》,表演了《slow dancing in a burning room》和《waiting on the world to change》,《Gravity》也出現在電視劇《HOUSE》中。

2007年,約翰·梅爾獲得格萊美提名,John Mayer Trio也憑藉《try!》進入提名名單。最後他獲得最佳流行男歌手和年度專輯兩項大獎。“這張專輯反映了我最近兩年的生活和感受,《continuum》就是要講述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老闆Steve Barnett說:“僅作為一名吉他手,他簡直太棒了。當你聽他的新歌時,你真的會發現他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吉他手。唱片市場已經很久沒有一個真正的吉他手創造銷量盛況了,約翰·梅爾有機會成為這個人。我相信這張專輯會鞏固約翰·梅爾在樂壇的地位。”

個人生活

約翰曾和著名女星詹妮弗·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Taylor Swift,Vanessa Carlton、傑西卡辛普森有過戀情,但均以分手收場。雖然感情生活一直被媒體關注,也受到不少花心的評價,但是約翰始終對戀情保持著很保護的狀態,對自己的私生活不願多談。他在官方網站寫下聲明:“我不會建立自己的網站,但是我會寫BLOG,我希望你們(FANS)是通過我的文字和我的音樂來了解我,我會自己,關閉其他,但是我所愛和愛我的人們例外。所以我想告訴你們,一,我愛你們。二,我很幸運。我不想把時間浪費在無聊的聚會上,家比外面溫暖,我會牢牢記住不能妥協的事情,安心做自己的工作。”最後,他感謝歌迷對自己的支持,並為冬粉送上祝福。

與詹妮弗·安妮斯頓

John Mayer與Katy perry John Mayer與Katy perry

2008年4月, John Mayer與著名女星詹妮弗安妮斯頓爆出戀情,兩 人的姐弟戀立刻引起了轟動。隨後,兩人一直低調示人,但由於影響力過大,加上年齡懸殊及約翰被媒體刻意形容的花心形象,這段感情曾經經歷了一次短暫的分手。分手數月後,兩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兩人複合後儘管有過各種謠言,但一直低調恩愛,這對年齡跨越很大的情侶(男比女小九歲)也得到了各自冬粉們的祝福,但最後兩人還是分道揚鑣。

與凱蒂·佩里

2012年8月,John Mayer與美國流行天后水果姐姐Katy Perry爆出戀情,兩人人迅速墜入愛河,屢次被拍到同行。但是倆人並沒有對這段戀情有過多交代。2013年分手後,Katy為John寫了《Unconditionally》和《It Takes Two》兩首單曲,兩人幾個月後重歸於好。並且於2013年年底推出合作單曲《Who You Love》,該曲收錄在John發行的專輯《Paradise Valley》中。但是2014年兩人再度分手,並於2015年再次複合。近期傳出兩人想安頓下來結婚生子的傳聞。

泰勒·斯威夫特

約翰·梅爾與泰勒·斯威夫特 約翰·梅爾與泰勒·斯威夫特

2009年末,約翰·梅爾與泰勒·斯威夫特交往,2010年分手。

主要作品

音樂作品

專輯
專輯名稱發行時間
Paradise Valley 2013-08-20 英語
Born and Raised 2012-05-22 英語
Battle Studies 2009-11-17 英語
Where the Light Is: John Mayer Live in Los Angeles 2008-07-01 英語
The Village Sessions 2006-12-12 英語
Continuum 2006-09-12 英語
Try! John Mayer Trio Live In Concert 2005-11-22 英語
As/Is 2004-10-19 英語
Heavier Things 2003-09-09 英語
Any Given Thursday 2003-02-11 英語
Room for Squares 2001-06-05 英語
Inside Wants Out 1999-09-24 英語

雜誌寫真

雜誌名稱期數備註
《Details》 12月刊 封面

獲獎記錄

2002年MTV音樂錄影帶獎最佳新藝人提名

2003年丹麥音樂獎最佳新藝人

2003年人民選擇獎青少年音樂-男歌手 (兩首歌曲獲獎)

2003年美國電台音樂獎(獲得兩個獎)

2003年MTV音樂錄影帶獎最佳男歌手視頻

2003年第45屆葛萊美獎最佳男歌手的“Your Body Is A Wonderland ”

2003年第15屆年度美國音樂獎最佳男歌手、最佳年度表現、最佳單曲

2003年第31屆年度美國音樂獎最受歡迎男歌手-流行或搖滾樂音樂

2003年20屆作家及出版商協會獎作家及出版商協會流行音樂獎- “沒有這回事” (與粘土庫克分享榮譽)

2004年企業發展服務認證自鏇獎

2004年美國滾石雜誌評選的“百位吉他表演藝術家”之一,與桑塔納等吉他大師入選。

2005年第47屆格萊美頒獎典禮最佳單曲“Daughters”、最佳男歌手(憑“Daughters”獲獎)

2005年第33屆年度美國音樂獎當代成人音樂收藏藝術、 世界音樂獎世界最暢銷的搖滾音樂人、美國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男歌手

2006年全國廣播公司電視節目頒發的最高音樂獎

2007年第49屆葛萊美獎最佳流行演唱專輯、最佳男歌手(憑藉Waiting on the World to Change即“等待世界改變”獲獎)

2007年23屆年度科技音樂獎三個獎項

2007年第35屆年度美國音樂獎成人當代音樂提名

2008年第50屆葛萊美獎最佳流行男歌手提名

2009年第51屆葛萊美獎最佳流行男歌手,最佳搖滾歌手獎(另外獲得最佳電影音樂等三項提名)

2011年第53屆葛萊美獎最佳流行男歌手、最佳流行演唱專輯(BATTLE STUDIES)、最佳搖滾歌手、最佳非古典專輯策劃獎提名

盤點美國知名音樂歌手

李奧汀·普萊絲
蘭登·皮格
查利·帕克
凱莉·羅蘭
珍妮絲·賈普林
珍妮佛·樂芙·休伊
瑞貝卡·布萊克
山形瑞秋
蘿拉·尼羅
傑森·韋德
傑森·德魯羅
安迪·威廉斯
茱恩·安德森
洛福斯·溫萊特
克莉絲朵·梅兒
蒂娜·透納
艾希莉·提斯代爾
唐·麥克林
關·史蒂芬妮
南希·瑪爾茲比
喬丁·斯帕克斯
米格納·傑特·馬汀
史逸欣
潔西卡·辛普森
桃樂絲·黛
辛扎雅·馬拉卡
海莉·麥可法蘭德
黎安·萊姆絲
珍·林奇
普林斯·羅傑·尼爾森
布萊恩·萊特爾
卡莎蒂·普
姬蒂·佩芮
奧馬里·伊斯梅爾·格蘭德伯里
謝弗·沙美爾·史密斯
艾蜜莉·奧斯蒙
蓮兒·納許
布萊克·路易斯
曼迪·穆爾
亞當·列維
凱薩琳·麥菲
冰·哥羅士比
馬利奧·蘭沙
格雷格·拉斯威爾
茱莉倫敦
凱薩琳·芭特爾
維茲·卡利法
琳賽·蘿涵
辛蒂·羅波
小亨利·康尼克
佛羅倫斯·佛斯特·珍金絲
艾麗森·艾拉希塔
布蘭妮·休斯頓
喬安娜·李文絲奇
比利·喬爾
珠兒·克爾奇
狄托·傑克森
瑞比·傑克森
史蒂文·蘭道爾·蘭迪·傑克遜
比莉·霍利戴
馬龍·傑克森
拉托亞·傑克森
傑曼·傑克森
托馬斯·漢普遜
傑奇·傑克森
娜塔莉·格蘭特
芭黎絲·希爾頓
喬許·葛洛班
亞莉克希絲·葛蕾絲
格洛麗亞·埃斯特凡
瑪莉·笛比
寶拉·狄安妲
瓊·貝茲
雪瑞兒·可洛
琥碧·戈柏
丹尼·寇奇
尼克·卡特席亞拉·普林塞斯·哈里斯
馬特·吉拉德
凡妮莎·卡爾頓
迪齊·吉萊斯皮
馬文·蓋伊
布洛申·阿羅約
布蘭蒂·拉雅娜·諾伍德
密雪兒·布蘭奇
莎拉·芭瑞黎絲
大衛·阿丘利塔
保羅·安卡
安娜塔西亞
詹姆士·布朗
傑森·特雷爾·泰勒
克萊·艾肯
柯蕾·瑪利諾
Bon Iver
米爾翠·貝莉
瑪萊斯·裘
湯姆·威茨
巴比·達林
尼爾·薩達卡
埃文·陶本菲德
傑伊·布蘭南
傑森·維德
傑伊·詹金斯
阿爾弗雷德·馬修·揚科維奇
丹·佛格柏
芮妮·弗萊明
史萊許
艾拉·費茲潔拉
莎拉·范特凱
鮑比·V
莎拉·沃恩
小勞勃·道尼
克里斯·湯姆林
約翰·約瑟夫·塔波特
派崔克·史坦普
安琪·史東
湯米·沙恩·斯泰納
邁克·道格拉斯
潔美·琳·斯皮爾斯
崔·頌
豪兒·多羅夫
米高·W·史密夫
法蘭·仙納杜拉
威利·佩里
德爾·香農
馬修·波特歷
科里·伍茲
馬里奧·德沃·巴瑞特
納西亞·傑西卡·柯克蘭
湯姆·塞立克
皮特·西格
柯賓·布魯
特利·薩瓦拉斯
麥可·沙伏爾
亞當·山德勒
托德·朗德格倫
莉·隆斯
琴吉·羅傑斯
雷珍納·雷瑟尼克
凡妮莎·威廉斯
艾琳·伍茲
吉姆·莫里森
莎麗娜
理查·馬克斯
亞努皮·迪賽
黛咪·洛瓦特
席依達·蓋瑞特
梅木三吉
藍尼·克羅維茲
提拉·特基拉
艾迪·墨菲
蕾吉娜·史派克特
艾希莉·辛普森
唐妮·布蕾斯頓
唐·強生
克里斯·艾倫
妮娜·西蒙
克里斯蒂娜·米蓮
麥莉·希拉
菲姬
米蘭達·科斯格羅夫
奈特·道格
艾迪·費舍
克里斯·康奈爾
路德·范德魯斯
伊藤由奈
塔瑞安·掃森
妮可·舒辛格
蔻比·凱蕾
萊昂納爾·里奇
艾蕾莎·貝絲·摩兒
多莉·艾莫絲
比利·喬·阿姆斯特朗
珍妮弗·洛佩茲
賽琳娜·戈梅茲
朱迪·加蘭
米拉·喬沃維奇
約翰·特拉沃爾塔
亞倫·卡特
傑克·布萊克
賈斯汀·汀布萊克
帕蒂·史密斯
惠特妮·休斯頓
約翰·丹佛
凱倫·卡本特
黛安娜·羅斯
約翰·梅爾
布魯諾·馬爾斯
寶拉·阿巴杜
孔慶翔
瑪蓮娜·迪特里茜
希拉蕊·達芙
秀蘭·鄧波兒
亞瑟小子
克莉絲汀·阿奎萊拉
麥當娜
雷·查爾斯
勞·凱利
史蒂芬·席格
珍妮·傑克遜
凱莉·克萊森
瑪麗亞·凱莉
布蘭妮·斯皮爾斯
Lady Gaga
麥可·傑克遜
宇多田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