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喬·阿姆斯特朗

比利·喬·阿姆斯特朗

比利·喬·阿姆斯特朗(英語:Billie Joe Armstrong,1972年2月17日——),暱稱“比利·喬”(英語:Billie Joe),美國音樂人,歌手,作詞人,朋克樂隊綠日樂隊(Green Day)的主唱兼吉他手。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比利·喬出生於奧克蘭,是六名兄弟中的幼子。他的父親Andy Armstrong於西夫韋內當貨車司機,他也是一名鼓手,於1982年9月10日因癌症去世,當時比利·喬只有十歲。而歌曲《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就是紀念他的父親。母親於加利福尼亞州一家名為"Rod's Hickory Pit"的餐廳當侍應。 五歲的Billie Joe,當時走到醫院唱歌給病人聽。十四歲時,Billie Joe寫了他的第一首歌《Why Do You Want Him》,內容有關他的母親和繼父,可見比利·喬不太喜歡他的繼父。十五歲於中學遇上了現任貝斯手邁克·迪恩特(Mike Dirnt),並組成二人組,初初年輕的他們主要創作重金屬音樂,後期卻因聽過性手槍樂隊(Sex Pistols)的"Holidays in the Sun"後改為走朋克路線。為和前任鼓手John Kriftmeyer組成“Sweet Children”(這是綠日樂隊的前身)。

十八歲的他於1990年2月16日生日前的一日決定放棄學業,並專注音樂發展。他更以兩美元的價值賣了他的小酒館。Sweet Children於1990年改名成綠日樂隊,同年John Kriftmeyer進修大學而決定退出綠日樂隊,最後找到特雷·庫爾(Tré Cool)擔任鼓手。1991年4月19日他們推出了第一張專輯《1039/Smoothed Out Slappy Hours》其中以《Going to Pasalacqua》最為出名。1992年2月17日,推出了第二張專輯《Kerplunk!》。《Welcome to Paradise》和《Christie Road》到現在為止仍頗受歡迎。

加盟Reprise公司之後,1994年初,Green Day樂隊發行了第三張專輯,也是他們主流公司的首張專輯《Dookie》。由於單曲《Longview》和第二支單曲《Basket Case》的連續推動,這張專輯成為了整個1994年的一個現象,兩首單曲全部都成為了現代搖滾單曲榜的冠軍,而此後在大名鼎鼎的Woodstock音樂節上的精彩演出,以及第三首冠軍單曲《When I Come Around》推出之後,Green Day樂隊的這張《Dookie》風靡美國,繼而蔓延全球。三首冠軍單曲統治現代搖滾單曲榜冠軍累計十多周的時間,專輯的銷量節節攀升,這張曾經雄踞Billboard 200排行榜亞軍的專輯最終在美國地區取得了超過800萬張的銷量,全球銷量超過千萬張,並且為他們帶來了1994年度第37屆葛萊美獎最佳另類音樂表演獎。《Dookie》的暢銷讓朋克音樂鋒芒畢露,重新成為了後Grunge時代搖滾樂領域重要的組成部分,而Green Day被認為是美國流行樂壇朋克復興時期的先鋒,成為了美國朋克復興樂隊中最主要的代表之一,影響了後來一系列流行朋克樂隊。

綠日樂隊成員 綠日樂隊成員

在《Dookie》的輝煌過後不久,1995年Green Day樂隊發行了第四張專輯《Insomniac》,這張專輯發行後也站在了Billboard 200排行榜亞軍,並且也有單曲《J.A.R.》成為現代搖滾單曲榜冠軍,到1996年的時候這張專輯的總銷量卻沒能超越《Dookie》,總銷量只有200萬張。此後疲憊的Green Day樂隊取消了歐洲巡演,休養並錄製了第五張專輯《Nimrod》並於1997年發行,這張專輯在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位。此後經過了長達三年的等待之後,2000年發行了第六張專輯,也是他們在主流唱片公司的第四張專輯《Warning》,這張專輯這張專輯在發行之後以15萬6千張的銷量名列排行榜的第四位,銷量再次突破百萬張。

《Warning》之後又經歷了長達四年的時光消耗,2004年9月21日Green Day樂隊發行了他們主流唱片公司的第五張專輯《American Idiot》,再次引發了轟動。Green Day樂隊的這張專輯把他們帶向了一個新的頂點,自從1994年經典專輯《Dookie》之後,他們給人的感覺似乎一直波瀾不驚,而這張專輯終於向人們證明了他們依然是繼Nirvana之後最好的朋克樂隊。雖然《American Idiot》並非一張純粹的Punk專輯,但正如樂隊主唱Billie Joe Armstrong所說,這張專輯吸引許多甚至沒有聽過《Dookie》的年輕人。這張讓歌迷等待了四年的專輯商業上首先出彩,在發行之後也是得到了歌迷的首肯,發行首周就以26萬7千張的銷量首次登上了Billboard 200排行榜冠軍寶座,並且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多個國家排行榜上占據榜首。僅2005年一年,《American Idiot》銷量已達到800萬張。這樣的打榜成績已經超過了他們經典專輯《Dookie》。 從專輯封面上一顆如同心臟一樣的滴血手雷就可以確定這張專輯所蘊含的戰爭氣氛。這張專輯雖然是關於戰爭和政治,原本一支朋克樂隊可以非常自如的以這個藉口來發泄,但是Green Day並沒有這么簡單的處理這樣難得的好題材,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描述了戰爭和政治觀點。在朋克式的發泄同時又注入了更多的人性關懷,這些人性關懷也讓整個專輯除了朋克情緒的喧囂之外更多的出現了淒涼,無助,在發泄自己的憤怒的同時表現了戰爭所帶來的痛苦,這么做的後果就是讓這張專輯的音樂在朋克的三和弦之外又有些另類流行的成分,比如原聲吉他,鋼琴,薩克斯等更多樂器的使用,以及和聲的採用,曲式的變化等。 這張專輯中單曲間幾乎沒有太長的間隔,整張專輯聽起來是一氣呵成,就像一口氣看完了整部朋克版的“戰爭啟示錄”。儘管有些單曲相對安靜,但是朋克情緒還是基礎,專輯的同名單曲《American Idiot》作為第一首單曲,快速的朋克鏇律和結實的鼓點中就已經隨著Billie Joe的喊聲得出了專輯主旨“The subliminal mind fuck America”。同樣強烈的朋克單曲還有《St. Jimmy》《She's A Rebel》等,“St. Jimmy”這個人物也是整張專輯戰爭日記式描述中的主人公之一。 Billie Joe在這張專輯中,自稱這張專輯是朋克搖滾史詩,實際上也正是如此,只不過有些部分的音樂表現已經不是純粹的朋克了。在整張專輯中Green Day樂隊以戰爭日記的形式表述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專輯中刻畫了一個名為“St. Jimmy”的人物,而很多話也是借著“St. Jimmy”的口說出來的,而直到“St. Jimmy”的死也都是濃墨重彩的表現的。專輯裡,Green Day樂隊像藝術搖滾一樣給單曲玩起了“樂章”,兩首9分多鐘的單曲都被分成了五個段落,講述了戰爭中的故事。《Jesus Of Suburbia》第二段落《City Of The Damned》以及第五段落《Tales Of Another Broken Home》中的鋼琴獨聲伴奏表現了怒吼後的心聲,這支九分鐘的單曲就像是他們通過音樂對美國的控訴。而另一首9分鐘的巨著則是講述St. Jimmy的死,《Homecoming》的標題不由令人想起了越南戰爭時美國大兵的經典遺言“我想回家”。整張專輯連貫一體,以朋克為基調,輔以各種靈活的音樂風格作為襯托,通過一個個小的組成部分多角度的表現了Green Day對美國的政治和戰爭喧泄。 在這張專輯中有很多小的片斷是非常出色的,《Give Me Novacaine》中快速緊張的朋克鏇律隨著一針麻醉劑的注入而進入了一個比現實要美妙得多的迷幻世界,但很快還是驚醒於現實。《Extraordinary Girl》開始的一溜異國小鼓敲得有些不知所云時突然被朋克的鏇律揪醒。雄居公告牌冠軍兩周的《Holiday》前奏響起的時候我驀的想起了The Strokes樂隊,開頭有點英式,後邊貝司的悶聲讓Billie Joe的怒喊顯得更加有力量,完美的反戰歌詞讓這首歌百聽不厭。《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採取的原聲吉他伴奏段落。在《Homecoming》第三段落《Nobody Likes You》中一陣如軍樂隊鼓點的伴奏頓時令人回味起經典影片《21條軍規》的逃亡結尾。 整張專輯史詩般的創作淡化了朋克音樂的存在,而有時候內容比較人性化的時候又用了比較突出的朋克鏇律。當開始聽完首支單曲《American Idiot》之後會說,真TM牛的朋克專輯;當聽完整個專輯之後會說,真棒的一張(另類)流行搖滾專輯;再聽一遍又會對別人說,Green Day的一次長篇音樂史詩。

Green day樂隊在美國另類樂壇的後“nirvana”時期崛起,實際“jam pearl”之後最有影響的樂隊。本質上,“green day”是punk復興者,復活了急速而簡練的,3個和弦的punk流行歌曲。儘管他們的音樂並沒有特別的創新,但他們用《dookie》獎70年代末的punk帶給新的年輕的一代。“green day”未能一直保持住他們的成功——《dookie》賣出800萬張,而它的下一張之賣了前者的四分之一,直到《American Idiot》讓他們再度大紅大紫。但是他們的影響甚為深遠,是他們打開了美國新朋克,朋克金屬和第三次ska音樂浪潮之門。

在整個90年代初期,“green day”不斷擴大自己的追隨者,1992年專輯《kerplunk》的發行更為之注入了能量。此時,armstrong在語言上對任何另類以外的東西的鼓吹都避而遠之。他就什麼是當代美國所需要的答記者說,“少點體育,多點繪畫;少點喬.蒙大拿,多點梵谷!”樂隊還與許多人合作,如“pinhead gunpowder”和“screadhing weasel”。armstrong還與另一隻熱門樂隊“rancid”合作了《radio,radio,radio》。

《kerplunk》在地下的成功引起各大唱片公司的興趣,樂隊最後決定簽約reprise。《dookie》,“green day”的首張大公司專輯發行於1994年春。多虧mtv電視台對單曲《longview》的支持,該專輯成為大熱門。《dookie》在夏天繼續升溫,第2首單曲《basket case》在美國現代搖滾榜上5周高居榜首。同時,樂隊在“五德斯托克94”上露面,更擴大了專輯的銷量。第4首單曲《when i come around》在1995年初的現代搖滾榜上蟬聯7周冠軍。《dookie》最終在美國售出800萬張,全球銷量過千萬。他還獲得1994年格萊美最佳另類音樂表演獎。

1995年夏,“green day”為電影《angus》的配樂“J.A.R”又獲現代搖滾榜冠軍。同年秋,樂隊迅速發行了專輯《insomniac》。專輯開始走勢不錯,入美國榜第2,1996年初售出200萬張。但是,沒有一首單曲像前者那樣成功。同時,“green day”以筋疲力盡為由突然取消了歐洲巡演。樂隊開始休息並創作新的歌曲。但可以預言,“green day”以其“三分鐘朋克”歌曲開創的市場還會維持並發展下去。1997年10月,樂隊又出半了新專輯《nimrod》,雖然專輯減少了一些流行朋克的成分,但是快速,迷人的鏇律仍然是他們音樂的核心。

個人生活

比利·喬與Adrienne Nesser於1994年7月3日結婚,他們育有兩子。Joseph Marciano於1995年3月出生;Jakob Danger於1998年9月出生。

作品

2014年參演電影《如晴天,似雨天》

盤點美國知名音樂歌手

李奧汀·普萊絲
蘭登·皮格
查利·帕克
凱莉·羅蘭
珍妮絲·賈普林
珍妮佛·樂芙·休伊
瑞貝卡·布萊克
山形瑞秋
蘿拉·尼羅
傑森·韋德
傑森·德魯羅
安迪·威廉斯
茱恩·安德森
洛福斯·溫萊特
克莉絲朵·梅兒
蒂娜·透納
艾希莉·提斯代爾
唐·麥克林
關·史蒂芬妮
南希·瑪爾茲比
喬丁·斯帕克斯
米格納·傑特·馬汀
史逸欣
潔西卡·辛普森
桃樂絲·黛
辛扎雅·馬拉卡
海莉·麥可法蘭德
黎安·萊姆絲
珍·林奇
普林斯·羅傑·尼爾森
布萊恩·萊特爾
卡莎蒂·普
姬蒂·佩芮
奧馬里·伊斯梅爾·格蘭德伯里
謝弗·沙美爾·史密斯
艾蜜莉·奧斯蒙
蓮兒·納許
布萊克·路易斯
曼迪·穆爾
亞當·列維
凱薩琳·麥菲
冰·哥羅士比
馬利奧·蘭沙
格雷格·拉斯威爾
茱莉倫敦
凱薩琳·芭特爾
維茲·卡利法
琳賽·蘿涵
辛蒂·羅波
小亨利·康尼克
佛羅倫斯·佛斯特·珍金絲
艾麗森·艾拉希塔
布蘭妮·休斯頓
喬安娜·李文絲奇
比利·喬爾
珠兒·克爾奇
狄托·傑克森
瑞比·傑克森
史蒂文·蘭道爾·蘭迪·傑克遜
比莉·霍利戴
馬龍·傑克森
拉托亞·傑克森
傑曼·傑克森
托馬斯·漢普遜
傑奇·傑克森
娜塔莉·格蘭特
芭黎絲·希爾頓
喬許·葛洛班
亞莉克希絲·葛蕾絲
格洛麗亞·埃斯特凡
瑪莉·笛比
寶拉·狄安妲
瓊·貝茲
雪瑞兒·可洛
琥碧·戈柏
丹尼·寇奇
尼克·卡特席亞拉·普林塞斯·哈里斯
馬特·吉拉德
凡妮莎·卡爾頓
迪齊·吉萊斯皮
馬文·蓋伊
布洛申·阿羅約
布蘭蒂·拉雅娜·諾伍德
密雪兒·布蘭奇
莎拉·芭瑞黎絲
大衛·阿丘利塔
保羅·安卡
安娜塔西亞
詹姆士·布朗
傑森·特雷爾·泰勒
克萊·艾肯
柯蕾·瑪利諾
Bon Iver
米爾翠·貝莉
瑪萊斯·裘
湯姆·威茨
巴比·達林
尼爾·薩達卡
埃文·陶本菲德
傑伊·布蘭南
傑森·維德
傑伊·詹金斯
阿爾弗雷德·馬修·揚科維奇
丹·佛格柏
芮妮·弗萊明
史萊許
艾拉·費茲潔拉
莎拉·范特凱
鮑比·V
莎拉·沃恩
小勞勃·道尼
克里斯·湯姆林
約翰·約瑟夫·塔波特
派崔克·史坦普
安琪·史東
湯米·沙恩·斯泰納
邁克·道格拉斯
潔美·琳·斯皮爾斯
崔·頌
豪兒·多羅夫
米高·W·史密夫
法蘭·仙納杜拉
威利·佩里
德爾·香農
馬修·波特歷
科里·伍茲
馬里奧·德沃·巴瑞特
納西亞·傑西卡·柯克蘭
湯姆·塞立克
皮特·西格
柯賓·布魯
特利·薩瓦拉斯
麥可·沙伏爾
亞當·山德勒
托德·朗德格倫
莉·隆斯
琴吉·羅傑斯
雷珍納·雷瑟尼克
凡妮莎·威廉斯
艾琳·伍茲
吉姆·莫里森
莎麗娜
理查·馬克斯
亞努皮·迪賽
黛咪·洛瓦特
席依達·蓋瑞特
梅木三吉
藍尼·克羅維茲
提拉·特基拉
艾迪·墨菲
蕾吉娜·史派克特
艾希莉·辛普森
唐妮·布蕾斯頓
唐·強生
克里斯·艾倫
妮娜·西蒙
克里斯蒂娜·米蓮
麥莉·希拉
菲姬
米蘭達·科斯格羅夫
奈特·道格
艾迪·費舍
克里斯·康奈爾
路德·范德魯斯
伊藤由奈
塔瑞安·掃森
妮可·舒辛格
蔻比·凱蕾
萊昂納爾·里奇
艾蕾莎·貝絲·摩兒
多莉·艾莫絲
比利·喬·阿姆斯特朗
珍妮弗·洛佩茲
賽琳娜·戈梅茲
朱迪·加蘭
米拉·喬沃維奇
約翰·特拉沃爾塔
亞倫·卡特
傑克·布萊克
賈斯汀·汀布萊克
帕蒂·史密斯
惠特妮·休斯頓
約翰·丹佛
凱倫·卡本特
黛安娜·羅斯
約翰·梅爾
布魯諾·馬爾斯
寶拉·阿巴杜
孔慶翔
瑪蓮娜·迪特里茜
希拉蕊·達芙
秀蘭·鄧波兒
亞瑟小子
克莉絲汀·阿奎萊拉
麥當娜
雷·查爾斯
勞·凱利
史蒂芬·席格
珍妮·傑克遜
凱莉·克萊森
瑪麗亞·凱莉
布蘭妮·斯皮爾斯
Lady Gaga
麥可·傑克遜
宇多田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