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保爾森

約翰·保爾森

約翰·保爾森(John Alfred Paulson,1955年12月04日---),哈佛商學院MBA學位,美國投資家,億萬富翁,現為Paulson&Co.公司總裁,因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中大肆做空而獲利,被人稱為“華爾街空神”、“對沖基金第一人”。 2015年6月4日,約翰·保爾森為母校哈佛大學捐贈4億美元,這是哈佛大學建校379年以來最大的一筆捐款。

基本信息

早期經歷

約翰·保爾森 約翰·保爾森

約翰·保爾森,1955年12月14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皇后區一個叫Beechhurst的中產階級小區。保爾森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雖然他的父親從一個會計做到一家小型公關公司的財務長,不過他們家並不富有。關於保爾森的商業啟蒙教育,來源於他的祖父,祖父曾教他從超市買來大包裝的糖果,然後再零售給同學——那時候,保爾森只有6歲。

1978年,保爾森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畢業於紐約大學商業與公共管理學院,緊接著考入哈佛大學商學院,在這裡學習期間,保爾森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得以聆聽槓桿交易先驅傑里·科爾伯格(Jerry Kohlberg)的演講,由此引發了他對槓桿交易的長期關注和研究,開始夢想進入華爾街。
帶著這樣的夢想,保爾森從哈佛大學商學院獲得MBA學位,並被授予貝克學者(Baker Scholar)的稱號,哈佛的這種最高學術榮譽只授予那些頂尖的5%的畢業生。

職場生涯

諮詢公司

當保爾森畢業時,華爾街正值熊市,而諮詢公司願意為新人提供較高的起始工資,原本打算進入華爾街的保爾森進入了大名鼎鼎的波士頓諮詢集團,擔任管理諮詢師,開始了其職業生涯。在波士頓任職期間,保爾森曾受到同事的指點,認識到表面繁榮的房地產行業剝去通貨膨脹因素之後,其房產價值增幅會非常微小。不久之後,對於華爾街的嚮往使他轉身進入了極富傳奇色彩的奧德賽合夥投資公司(Odyssey Investment Partners),並為其工作了兩年。

投資銀行

1984年,28歲的保爾森進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的併購業務部門。此後4年裡,他從一個併購部職位最低的分析員升到了董事總經理。他的一個客戶——馬蒂·格魯斯管理著一個非常成功的風險套利公司格魯斯合夥基金。這是一個很小的公司,但是獲利頗豐。保爾森意識到:“雖然貝爾斯登的收益也相當豐厚,但它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賺取佣金,這與投資業務的盈利相比顯得相當有限。基金投資能獲得更高的回報。”
在職場歷練多年之後,保爾森練就了出眾的財務分析能力,造就了他與眾不同的投資思維,他不再受制於華爾街金融體系中的條條框框,不再完全依賴信用等級、評級機構評級,而是海量收集財務信息自己綜合分析,並以此作為投資判斷的依據。

基金管理

約翰·保爾森 約翰·保爾森

在貝爾斯登任職四年後,他決定從投資銀行轉行到基金管理,加入格魯斯合夥基金,成為合伙人之一,正式開始了他的基金管理生涯。
1994年,他看準了對沖基金的勢頭,和其他幾家小對沖基金合租了一間辦公室,創立保爾森對沖基金(Paulson &Co),專做併購套利(風險套利的一種)和事件驅動投資。

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給了保爾森絕佳的機會。他當時的判斷是,很多在虛高股價支撐下的併購案會“黃”掉,因此他大量賣空,在網際網路股票狂跌的2001年和2002年,他的基金都分別增長了5%。逆市飄紅,投資人便聞風而來,到2003年,他的基金規模達到了6億美元。兩年後,他管理的總資產更達到了40億美元。但因為為人非常低調,在對沖基金行業之外,他的名聲並不大。

2006年7月,保爾森籌集了1.5億美元,為第一隻用於做空CDO的基金建倉。他設計了一個複雜的基金操作模式:一邊做空危險的CDO,一邊收購廉價的CDS。隨後的幾個月,美國房產市場卻依然繁榮,絲毫看不到萎靡的跡象,保爾森的基金在不斷地賠錢。

2006年底,次貸危機已經初見端倪。保爾森的基金已經扭虧為盈,升值20%。他的信心越來越足,緊接著又建立了第二隻同類基金。

2007年2月,保爾森管理的兩隻基金在華爾街的冬天異軍突起,截至2007年年底,第一隻基金升值590%,第二隻基金也升值350%,基金總規模已達到280億美元,僅2007年一年,就有60億美元的資金湧入保爾森的基金。保爾森一舉登頂2007年度最賺錢基金經理榜,力壓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和詹姆斯·西蒙斯,一時間,約翰·保爾森在華爾街名聲大震,“對沖基金第一人”、“華爾街最靈的獵豹”等稱號紛紛被冠在了他頭上。

2008年11月13日,約翰·保爾森與其他四位排名前五的對沖基金大佬,出席了美國眾議院監管和政府改革委員會召開的聽證會。

相關事件

金融風暴中的貪婪者

"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巴菲特的這句投資格言廣為流傳。如果要將它演繹為一幕劇,約翰·保爾森當是最佳男主角。約翰·保爾森

2006年,深秋的上午,紐約中央公園,秋葉似火。

沿著湖邊的小徑,約翰·保爾森緩步慢跑,與其他心情輕鬆的晨練者不同,他看起來眉頭微皺,心事重重。當時的美國房地產市場,正如中央公園這滿園的枝葉,紅火而繁榮,這使得約翰·保爾森專門做空抵押債券的基金一直在賠錢。更要命的是,關於房地產市場利好的訊息鋪天蓋地,樂觀的房產市場專家和貸款機構們,不斷地鼓吹著房價將持續上漲,或是聯邦政府將降低利息以維護市場。

但是,約翰·保爾森堅信,冬天一定會到來,到那個時候,再紅火的枝葉也會在寒風中凋零。在風景如畫的中央公園裡慢跑,是一種不錯的緩解壓力的方式,他緊了緊運動衫的拉鏈,加快了步子……

非典型金融奇才

今年52歲的約翰·保爾森並沒有一條標準的華爾街金融高手的成長軌跡。1978年他畢業於紐約大學商業與公共管理學院,緊接著考入哈佛商學院,並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MBA學位,隨後進入大名鼎鼎的波士頓諮詢集團擔任管理諮詢師。

在這一連串的成長曆程中,約翰·保爾森練就了出眾的財務分析能力,這使得他後來的投資策略與傳統的金融家有著很大的區別。他的思維並不受制於華爾街的金融體系中的條條框框,他也並不依賴信用等級評級機構的打分,而是喜歡海量收集財務信息自己分析,以此作為判斷的依據。

1984年,他轉投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負責併購業務。他的一個客戶--馬蒂·格魯斯管理著一個非常成功的風險套利公司格魯斯合夥基金。這是一個很小的公司,但是獲利頗豐。約翰·保爾森意識到:"雖然貝爾斯登的收益也相當豐厚,但它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賺取佣金,這與投資業務的盈利相比顯得相當有限。基金投資能獲得更高的回報。"

與其幫人賺錢,不如自己行動,在貝爾斯登任職四年後,他決定從投資銀行轉行到基金管理,加入格魯斯合夥基金,成為合伙人之一,正式開始了他的基金管理生涯。

1994年,約翰·保爾森成立了自己的對沖基金,由於在貝爾斯登的工作經歷使他對公司合併業務了如指掌,他將這支基金專門用於合併套利的投資,即同時買入及賣出兩家合併中的公司股票,從而獲取無風險的利潤。

狂歡中的冷靜

2007年以前,在高手如林的華爾街,約翰·保爾森仍然默默無聞,但他時刻都保持著警覺的目光,如同蟄伏在灌木叢後的獵豹一般,伺機而動。

在房產借貸市場中,貸款公司為了分擔風險共享收益,找到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將其債券化,就產生了CDO(擔保債務憑證)。

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的槓桿操作。比如有一家阿呆投資銀行的自身資產為30億美元,採用30倍的槓桿操作,即以30億美元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投資,如果投資盈利5%,那么阿呆投資銀行就獲得45億美元的盈利,相對於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

但是槓桿操作風險高,按照正常的規定,阿呆投資銀行本不願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於是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槓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是CDS(信用違約交換)。

阿呆投資銀行找到阿瓜,阿瓜可能是另一家投資銀行或保險公司。阿呆為槓桿操作做保險,每年支付給阿瓜5000萬美元的保險費,連續十年總共5億美元。如果CDO沒有違約,除了5億美元的保險費,阿呆還能賺40億美元;如果CDO有違約,反正有阿瓜來賠。

對於阿呆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投資。但阿瓜也不是傻子,通過統計分析,在繁榮的市場中違約情況不到1%。如果做100筆保險,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美元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美元。

這是一筆多好的買賣啊!華爾街大多數的"阿呆"與"阿瓜"們,在美國房價長達十餘年的增長中,盡情享受著一場空前的財富狂歡。

2006年初,人們普遍認為,房價絕不會在全美國範圍內下跌;房貸專家們不斷地鼓吹著,樓市和住房抵押市場將持續紅火;利好訊息頻頻見諸於各大媒體。華爾街的絕大多數大腕們也持同樣的論調。信用(證券)等級評定機構也紛紛為華爾街的金融產品打出AAA評級。

草原上百獸奔騰。可是,周圍任何一絲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蟄伏著的獵豹的眼睛。在華爾街的財富狂歡中,約翰·保爾森卻異常冷靜,他敏銳地發現了美國房貸市場的泡沫。

"專家們被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蒙蔽。" 約翰·保爾森摒棄了評級機構的打分,他親自帶領自己45人的團隊,追蹤成千上萬的房屋抵押,逐個分析所能獲取到的個人貸款的具體情況。

"從最開始就要選出那些埋藏著地雷的個人按揭貸款證券。"那段時間,約翰·保爾森和他的團隊在辦公室里分析各種資料,直至深夜。隨著逐漸地深入,他越來越深信投資者大大低估了房貸市場的風險,債權人越來越難以收回貸款。

透過寫字樓的窗戶,看著深夜的華爾街,約翰·保爾森隱隱覺得,一股不可抗拒的破壞力將從某個被人們忽視的角落裡迸發出來,不可收拾。他感到有些毛骨悚然。

在冬天裡收穫

在別人貪婪時恐懼,恐懼者即是清醒者。

華爾街為房貸市場發明的兩種金融產品--CDO與CDS之間的關係是:CDO的風險越高,為其擔保的CDS價值就越高。在房產繁榮時期,絕大多數人都認為CDO沒有太大的風險,所以CDS的價格非常低。

憑藉清醒的分析,約翰·保爾森剝開了房產繁榮的虛表,他費盡周折地勸說投資者們,要使他們相信美國房產市場正面臨極大的危機,而要在這場危機中保護自己的資產,進而獲利,做空CDO則是一本萬利的最好選擇。

盛世危言,信者寥寥。

許多投資者都疑慮重重,甚至嗤之以鼻,因為做多CDO使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不過還是有少部分約翰·保爾森的長期合作夥伴給與了支持。

2006年7月,約翰·保爾森籌集了1.5億美元,為第一隻用於做空CDO的基金建倉。他設計了一個複雜的基金操作模式:一邊做空危險的CDO,一邊收購廉價的CDS。

隨後的幾個月,美國房產市場卻依然繁榮,絲毫看不到萎靡的跡象,約翰·保爾森的基金一直在不斷地賠錢。有投資者好幾次急匆匆地問他,是不是應該止損。他斷然回絕:"不,我還要加注。"

雖然他對投資者表現得鎮定自若,但他自己的內心卻一直不能平靜。一方面,與當時主流投資方向全然相反的基金操作方式,使他感到壓力重重;另一方面,在不斷地追蹤大量個人按揭貸款情況的過程中,他又清晰地感覺到巨大的成功正一步一步地臨近,正如獵豹已經鎖定了笨重而軟弱的獵物,那種激動與欣喜已經無法平息。

約翰·保爾森只有通過在中央公園晨跑來緩解這種複雜的心情。面對公園裡波瀾不興的湖面,他已經分不清那一陣陣強烈的心跳,是因為壓力,還是激動。

2006年年底,次貸危機已經初見端倪。約翰·保爾森的基金已經扭虧為盈,升值20%。他的信心越來越足,緊接著又建立了第二隻同類基金。

2007年2月,寒意襲入華爾街。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企業新世紀金融公司預報季度虧損。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投資次貸的兩隻對沖基金也相繼垮掉。這一切無不意味著,大規模的信用違約已經到來,華爾街的"阿呆"和"阿瓜"們精心構築的財富大廈,其根基已經開始鬆動。在金融市場中,CDO風險陡增,其價值大幅縮水,而CDS大幅增值。

這一切,正是約翰·保爾森在過去那些華爾街不眠夜裡所預見到的,而他管理的兩隻基金在華爾街的冬天異軍突起,截至2007年年底,第一隻基金升值590%,第二隻基金也升值350%,基金總規模已達到280億美元。

據《阿爾法》雜誌統計,約翰·保爾森在2007年的收入達到了37億美元,一舉登頂2007年度最賺錢基金經理榜,力壓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和詹姆斯·西蒙斯。一時間,約翰·保爾森在華爾街名聲大震,"對沖基金第一人"、"華爾街最靈的獵豹"等稱號紛紛被冠在了他頭上。

大規模的危機終於在2008年爆發,貝爾斯登倒下了,雷曼兄弟死掉了,華爾街瀰漫著恐懼的氣息。正當另一個著名的保爾森--美國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為金融危機焦頭爛額時,約翰·保爾森正在與喬治·索羅斯共進午餐。這位在金融界呼風喚雨的傳奇人物正躬身向約翰·保爾森請教投資心得。

"只需要注意壞的方面,好的方面會自行增長。"這就是約翰·保爾森的投資信條,而他的貪婪似乎才剛剛開始,"我們只實現了預期收益的25%,次貸危機的負面影響將在接下來的三年逐步顯現。"

但是,變數永遠是投資的主鏇律,也是它吸引著人們甚至使人如痴如狂的最大魅力。

金融風暴之中,投資銀行不行了,保險公司也忙於自保。對美國政府來說,"阿呆"和"阿瓜"們已經靠不住了,他們開始把信心寄托在諸如約翰·保爾森這樣的"貪婪者"身上,更希望這些"貪婪者"能夠挺身而出,成為"拯救者"。

2008年11月13日,約翰·保爾森與其他四位排名前五的對沖基金大佬,出席了美國眾議院監管和政府改革委員會召開的聽證會。

正處於恐慌中的人們永遠不會了解:當這五個在2007年收入分別超過10億美元的大佬,結束一天的會議後,走出美國眾議院辦公大樓,對著華盛頓清冷的夜空,心中升騰著的是怎樣一種使命感。不過,人們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次契機,也將是一個轉折。

聽證會後,約翰·保爾森一反常態地開始買入CDO。風暴中的貪婪者,已出手力圖挽狂瀾於傾倒……

對沖基金

保爾森公司管理著(截至2007年6月1日)125億元(95%的金額來自機構),截止到2008年11月,基金已經躍升為360億美元。在他的指導下,保爾森公司在抵押贖回證券市場獲利。2008年,他決定發起一家新的基金,用來投資那些因為次貸風暴而面臨危機的投資銀行及其金融機構。2008年5月15日,保爾森在第一季度買了5000萬股雅虎的股票,表明他支持Carl Icahn代替雅虎董事會。在2008年初,保爾森公司聘請了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

2008年9月,保爾森在英國最大的五家銀行中的四家身上押寶,3.5億英鎊用於巴克萊銀行; 2.92億用於蘇格蘭皇家銀行,2.6億用於勞埃德TSB集團,他最後獲利2.8億英鎊。2009年8月12日,保爾森購買了200萬股高盛股票和3500萬股Regions Financial股票,他還購買了美國銀行的股票,預計到了2011年會翻一倍。2009年11月,保爾森宣布他創建了一隻黃金基金,用於投資開發金礦的公司和進行黃金投資。

高盛欺詐門

SEC在其起訴書中指出,高盛於2007年2月應美國大型對沖基金保爾森公司委託,推出一款基於次級抵押貸款的抵押債務債券,向多國銀行、基金和保險企業等投資者推銷。而保爾森公司本身看空美國抵押債務債券市場,其向高盛支付了大約1500萬美元的設計和行銷費用,意在借做空抵押債務債券謀利。但高盛在向投資者推銷時沒有說明保爾森公司與這款金融產品有關,導致投資者在不足一年時間內損失大約10億美元。

個人生活

已婚,有2個子女。

榜單排名

2015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 #113

福布斯美國400富豪榜 #34

2013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91

慈善捐款

約翰·保爾森 約翰·保爾森

2015年6月4日,哈佛大學工程與套用科學學院收到約翰·保爾森一筆高達4億美元的捐贈,這是哈佛大學校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捐款。哈佛大學表示將把該學院更名為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保爾森表示,沒有什麼比教育更能改善人類,在過去的379年間,哈佛的多個學科在全世界很有影響力,造福了全人類。這項捐款將會資助該學院的教師的發展,研究工作,還會用於獎學金,助學金等,該學院將會在波士頓建立分校,會成為下一個主要的創新中心,作為哈佛大學的校友,在哈佛的學習對他影響深遠,努力把哈佛建地更好是權利也是榮耀。

盤點美國知名企業家

提姆·奧萊理
約翰·皮爾蓬·摩根
大衛·葛芬
里歐·梅拉梅德
肯尼士·阿諾德
毛昭寰
傑西·李佛摩
羅蘭·馬克
文達德
麥晉桁
鮑伯·帕森斯
梅長錡
喬治·芒羅
史蒂夫·巴爾默
陳庭丈
阿蘭·庫珀
亞提·莫雷諾
高登·摩爾
查爾斯·古德伊爾
孟懷縈
約翰·柏格
安吉·穆洛茲
瑪麗·蓋茨
蒂夫·福塞特
格倫·盧瑟·馬丁
史蒂芬·凱斯
亨利·路思義
傑弗里·皮特森
提姆·庫克
拉里·H·米勒
徐詠芫
貝蒂·查爾斯·福布斯
常瑞華
山繆·亨利·卡瑞斯
陸宏亮
李錄
拉里·奧古斯丁
穆罕默德·埃里安
卡文·克萊
埃茲拉·康乃爾
唐納德·川普
史提芬·艾倫·永利
愛德華·雅各布森
約翰·霍普金斯
湯米·席爾菲格
湯姆·希克斯
費尼爾司·泰勒·巴納姆
阿莫德·哈默
奧花·雲費
傑克·威爾許
托馬斯·J·沃森
瑪德琳·李·潘恩·鄧納姆
德威特·華萊士
黃桑希蘭
詹姆斯·哈羅德·杜立德
喬治·威斯汀豪斯
泰德·透納
胡安·特里普
麥克·哈靈頓
瑪莎·史都華
邁克·大衛·丁曼
狄伊·哈克
喬治·史坦布瑞納
羅伯特·艾倫·斯坦福
山姆·史匹格
威廉·克萊頓
赫伯特·亨利·道
塞繆爾·斯萊特
雅各布·希夫
肯尼思·布賴恩·埃德蒙
哈蘭德·桑德斯
鮑伯·古喬內
里洛易·格魯門
史蒂夫·傑克遜
威爾伯·羅斯
艾琳·羅森費爾德
老詹姆斯·羅斯福
亨利·羅傑斯
李·艾科卡
白賴仁·基沙
詹姆士·雷迪
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史丹利·隆堡
柯蒂斯·詹姆斯·傑克遜
凱特·蕭邦
嘉貝麗·吉佛斯
威廉·佩利
阿爾夫·蘭登
潘妮·普利茨克
查爾斯·道
李摩西
莫尼卡·萊文斯基
王恆
約翰·李利
雷·克羅克
卡莉·費奧麗娜
張濟民
桑福德·華萊士
陳偉良
勞倫斯·貝爾
楊依寧
西恩·帕克
約翰·諾斯洛普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喬治·埃勒里·海耳
大衛·沙諾夫
威廉·愛德華·波音
塞繆爾·柯爾特
納爾遜·洛克菲勒
約翰·沃納梅克
安迪·魯賓
麥可·戴爾
亞歷山大·黑格
詹姆斯·西蒙斯
迪克·切尼
里德·哈斯廷斯
加布·紐維爾
丹尼斯·蒂托
諾蘭·布希內爾
裴熙亮
尼克·貝爾格
林敏俐
彼得·諾頓
喬治·伊士曼
雷倩
彭博[彭博社創始人]
史蒂夫·賈伯斯
謝爾蓋·布林
吉姆·坎塔盧波
威廉·休利特
霍華德·舒爾茨
霍華德·斯金格
拉里·桑格
約翰·保爾森
彭日成
陳士駿
威廉·伯恩巴克
拉里·佩奇
馬克·扎克伯格
莊思浩
馬丁·庫珀
凱文·米特尼克
菲利普·費雪
亞歷山大·貝爾
威廉·江恩
彼得·林奇
雅詩·蘭黛
山姆·沃爾頓
埃里克·施密特
安德魯·卡耐基
吉米·威爾斯
大衛·斯特恩
喬治·索羅斯
艾爾弗雷德·P·斯隆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查理·芒格
威廉·赫斯特
黃仁勛
休·海夫納
安迪·葛洛夫
班傑明·格雷厄姆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沃倫·巴菲特
高民環
謝爾登·阿德爾森
吉姆·羅傑斯
楊致遠
魯迪·朱利安尼
比爾·蓋茨
亨利·福特
保羅·艾倫

對沖基金著名經理人

簡介《阿爾法》雜誌是全球對沖基金行業的領先出版物。通過透徹的分析、詳實的資料以及深入的調查,深受廣大金融服務業人士的歡迎。每年《阿爾法》雜誌都會選出“年度最賺錢十大對沖基金經理”榜單。2007年度最賺錢的是保爾森公司的基金經理約翰·保爾森,他主要從事“合併套利”交易,2007年年收入為37億美元。
排名姓名所在公司及收入
1約翰·保爾森保爾森公司,年收入37億美元
2喬治·索羅斯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年收入29億美元
3詹姆斯·西蒙斯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年收入28億美元
4菲利普·法爾科恩Harbinger Capital基金,年收入17億美元
5肯尼斯·格里芬城堡投資集團,年收入15億美元
6史蒂文·科恩SAC資本顧問公司,年收入9億美元
7蒂莫西·巴拉凱特Atticus資本管理公司,年收入7.5億美元
8史蒂芬·曼德爾孤松資本公司,年收入7.1億美元
9約翰·格里芬美國藍山資本,年收入6.25億美元
10安德里亞斯·哈爾沃森北歐海盜全球投資者公司,年收入5.2億美元
備註數據來源參考《阿爾法》雜誌第七屆“對沖基金經理人年度收入排行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