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稅

糧食稅

糧食稅,英文翻譯:grain tax 。實行實行糧食稅,有利於商品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大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經營興趣。從歷史發生髮展看,早於蘇俄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之“新經濟政策”改革的措施重要內容之一。

糧食稅

糧食稅
英文翻譯:graintax

正文

1921年春,俄羅斯聯邦開始實行的取代餘糧收集制的實物稅。它是“新經濟政策”的一項主要內容。
示意圖示意圖
1921年3月召開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根據列寧的報告正式通過了《關於以實物稅代替餘糧收集制》的決議,改為對糧食以及馬鈴薯、油料、牛奶、雞蛋和其他產品徵收實物稅。這一政策的實行使農民的負擔比餘糧收集制減輕了將近一半,即在中等收成條件下收稅糧是2.4億普特(實行餘糧收集制時為4.23億普特糧食)。糧食稅不同於徵集農民全部餘糧的餘糧收集制,而是以徵稅的方式向農民收繳限額的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稅收總額在當年春就預先落實到每戶農民,增產不增稅,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經營積極性。納稅後的一切糧食、原料和飼料,農民有權自由處理,可以按市場價格出售,用以購買工業品和其他產品。以糧食稅代替餘糧收集制標誌著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的轉變。糧食稅的實行,意味著恢復商品流通,允許貿易自由,利用商品貨幣關係和市場機制來建立城鄉之間、工業和農業之間的經濟聯繫。實行糧食稅之後,在理論和政策上都有一系列變化。1921年10月,列寧指出,“我們原來打算(或許更確切些說,我們是沒有充分根據地假定)直接用無產階級國家的法令,在一個小農國家裡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生產和產品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犯了錯誤。準備向共產主義過渡(要經過多年的準備工作),需要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一系列過渡階段”(《列寧選集》第4卷,第571頁)。在工業、商業等方面的政策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採取了相應的過渡措施。
由於實行糧食稅,使商品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大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經營興趣,短短几年內就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作物播種面積迅速擴大,國家所需用的糧食和原料逐步得到了滿足,輕工業也有很大的發展,為實行工業化奠定了基礎。

參考書目

列寧:《論糧食稅》,《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