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野青茅

糙野青茅

糙野青茅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分布於中國雲南、四川、甘肅、西藏、青海等地;印度、錫金、尼泊爾、不丹、緬甸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牧草科名:禾本科

牧草科拉丁名:Gramineae
牧草科英文名:GrassFamily

糙野青茅糙野青茅

牧草屬名:野青茅屬
牧草屬拉丁名:DeyeuxiaClarion
牧草屬英文名:SmallReed
天然牧草:糙野青茅

牧草學名:Deyeuxiascabrescens(Griseb.)MunroexDuthie
牧草英文名:ScabrousSmallReed

地理分布

糙野青茅分布於中國雲南四川甘肅西藏青海等地;印度錫金尼泊爾不丹緬甸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具根頭;稈高60~100厘米,徑2~4毫米,花序以下粗糙;葉片直立,質硬,內卷,兩面粗糙,長15~25厘米,寬3~5米;圓錐花序緊密,長15~20厘米;小穗長4.5~6毫米,含1小花,兩穎近等長,粗糙;外稃長3.5~5毫米,粗糙,基盤柔毛長1~1.5毫米,芒自背面中部附近伸出,長6~8毫米,基部1/4以下處膝曲;花葯長2~2.5毫米;花果期7~10月。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叢生型高大多年生禾草。適應性強,多生於山坡草地、礫質坡地、耐乾旱,在青藏高原橫斷山區,從海拔1500~4600米的範圍內均能適應,但最適生長區多在3800米以下的高原寬谷、向陽山坡、林間草地及高山峽谷區。在海拔3000~4000米的亞高山寒溫帶,年均溫0~7℃,1月均溫-11℃以上,7月均溫可達12~15℃,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牧草生長期約120~180天,土壤以亞高山草甸土為主,pH5~7,草根盤結層較淺薄、疏鬆,一般盤結層不超過6厘米。糙野青茅在此種環境中常作為建群種與垂穗披鹼草(Elymusnutans)、羊茅(Festucaovina)或與黑藥鵝觀草(Roegneriamelanthera)、甘肅嵩草(Kobresiakansuensis)等組成群落的第一層,層高25~60厘米,高者可達80厘米以上;由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fulgens)、鵝絨委陵菜(P.Anserina)、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或圓穗蓼(P.Sphcerostachyum)、乳白香青(Anaphalislactea)、火絨草(Leontopodiumspp.)馬先蒿(Pedicularisspp.) 等組成第二層,層高約20~30厘米,第三層則由更矮小的草本組成。生長能力與再生能力比較強,在青藏高原常為雲、冷杉林被破壞後的先鋒植物,形成以糙野青茅為建群種的禾草、雜類草草甸,產草較高。抽穗前適口性較好,後期草質較差,利用價值降低,這種類型草地多數作為刈割草地,可適時刈割曬制青乾草。在橫斷山區,海拔2600~3800米的陽坡,以甘青錦雞兒糙野青茅(Caraganatangutica)、變色錦雞兒(C.Versicolor)、鬼箭錦雞兒(C.Jubata)等灌叢草甸草地中,糙野青茅則以灌叢下草本優勢種出現,常與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疏花早熟禾(Poachalarantha)、藏異燕麥(Helicototrichontibeticum)以及珠芽蓼鵝絨委陵菜嵩草(Kobrisiasp.)等組成灌叢草甸,草層蓋度40%~60%,平均每公頃產鮮草2250千克左右,這類草地主要作放牧利用。

飼用價值

開花期以前為各類牲畜喜食,花期刈割製成乾草是羊、牛的冬貯飼草;生長後期,草質變粗糙,適口性變差。糙野青茅植株較高大,葉量豐富,產草量較高,為中等牧草。鮮草產量每公頃9~22.5噸,這對高寒山區增加冬草貯備,促進牧業生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植物 自然 草本 禾本科 牧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