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芥(原變種)

糖芥(原變種)

糖芥(原變種),十字花科、糖芥屬植物,分布於蒙古、朝鮮以及中國大陸東北、華北、江蘇、陝西、四川等地。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糖芥(原變種)Erysimumbungei(Kitag.)Kitag.var.bungei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33卷||十字花科CRUCIFERAE||糖芥屬ErysimumL.||無苞組Sect.Erysimum||糖芥系Ser.Erysimum||糖芥(原變種)Erysimumbungei(Kitag.)Kitag.var.bungei
6a.糖芥(原變種)圖版110:1-4
Erysimumbungei(Kitag.)Kitag.var.bungei

植物形態

糖芥(原變種),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密生伏貼2叉毛;莖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具稜角。葉披針形或長圓狀線形,基生葉長5-15厘米,寬5-20毫米,頂端急尖,基部漸狹,全緣,兩面有2叉毛;葉柄長1.5-2厘米;上部葉有短柄或無柄,基部近抱莖,邊緣有波狀齒或近全緣。總狀花序頂生,有多數花;萼片長圓形,長5-7毫米,密生2叉毛,邊緣白色膜質;花瓣桔黃色,倒披針形,長10-14毫米,有細脈紋,頂端圓形,基部具長爪;雄蕊6,近等長。長角果線形,長4.5-8.5厘米,寬約1毫米,稍呈四棱形,花柱長約1毫米,柱頭2裂,裂瓣具隆起中肋;果梗長5-7毫米,斜上開展。種子每室1行,長圓形,側扁,長1-1.5毫米,深紅褐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Leybold於1955年,在蒂羅爾植物志中(inFlora38:338.1855.——Tyrolia),將一種奧地利植物定名為ErysimumaurantiacumLeybold,而Maximowicz將另一種植物亦定名為E.aurantiacum(Bunge)Maximowicz,發表在Enum.Pl.Mong.1:65.1889上,後者為晚出同名,不能成立。因此糖芥的拉丁名選用了ErysimumbungeiKitag.

產地分布

糖芥(原變種)產中國東北、華北、江蘇、陝西、四川。生在田邊荒地、山坡。蒙古、朝鮮、蘇聯均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蒙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