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田自然村

簸箕田自然村隸屬於龍江鄉大新寨行政村,屬於半山區。國土面積有1837畝,適宜種植稻穀、包穀等農作物。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林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簸箕田自然村隸屬於龍江鄉大新寨行政村,屬於半山區。位於大新寨村南邊,距離村委會1公里,距離鄉政府14公里。國土面積有1837畝,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6.8℃,年降水量1900毫米,適宜種植稻穀、包穀等農作物。有耕地319畝,其中人均耕地1.03畝;有林地326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9戶,有鄉村人口315人,其中農業人口308人,勞動力2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0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2.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0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林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基本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71戶通自來水,40戶屬於飲水困難;有7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8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5戶(分別占總數的51%和51%)。
該村到村委會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25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的農戶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1畝,有效灌溉率為7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12戶還居住其它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2.0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17萬元,占總收入的39%;畜牧業收入38.31萬元,占總收入的3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5頭,牛出欄2頭);漁業收入0.27萬元;林業收入3.4萬元,占總收入的4%;第二、三產業收入14.75元,占總收入的19%;工資性收入3.07萬元,占總收入的8%。農民人均純收入180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林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7萬元。

文化衛生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新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勐柳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0人,其中小學生33人,中學生17人。
該村包括大地窩、簸箕田兩個村民小組,村民多為張姓和邵姓,簸箕田中的高新田有個滾馬崖,傳說中這裡住著一戶人家,祖祖輩輩都很善良、厚道,後來的人不怎么厚道了,特別是新討來的小媳婦,更是貪婪和刁鑽。有一天,小媳婦看見一條虹把嘴伸到她家水缸里吃水。水缸邊安放著一隻金籠筒,小媳婦越看越愛,頓起歹心,便拿起趕雞刷,朝虹的嘴打去,虹受驚慌忙逃走,忘了拿上它的金籠筒。第二天,虹變成一個老太婆前來討回,這家人不予理采;第三天虹又變成一個白鬍子老公公來討要,還是不還。到了晚上,虹就變成一匹白馬,在這家人家背後跑來跑去,一直跑了三天三夜,到第三天夜裡,順馬跑過的地方突然山崩地裂,把這家人埋在了山底下。滾馬崖由此得名,直到現在,地理形狀尤在。
該村現有農戶71戶,共鄉村人口317人,其中男性156人,女性161人。其中農業人口308人,勞動力20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316人,其它少數民族1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8人,占人口總數的6%(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6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3%;享受低保5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8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69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