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珥

簪珥

古代髮飾和耳飾的一種,屬於瑱類。

簪珥

古代發/耳飾的一種,屬於瑱類.

《說文》“

珥,瑱也。”又說:“瑱,以玉充耳者。”瑱是古時的一種耳飾,是有"華夏特色"的耳飾.在“不毀傷髮膚”的理念下,西漢之前不論男女都不流行穿耳孔。瑱有男女式兩種,男子的瑱則多稱為“充耳”“纊”。女子的瑱,較有特色的則是“簪珥”了----將懸有瑱的絲繩繫於髮簪之首,插簪於髻,懸於耳際,故名。《詩經 鄘風 君子偕老》在刻畫衛宣姜時寫道:“發如雲,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後漢書·輿服志》記敘妃嬪的助蠶服:“純縹上下深衣制,大手結()、黑玳瑁,又加簪珥。”可見,在耳墜沒有流行的時代,簪珥是耳飾的主流.
女子褪去簪珥的行為是謝罪的意思.周宣王因一度沉溺安逸、荒疏國政,他的姜後自褪簪珥長跪於永巷,以勸政其夫君。此舉後,周宣王果然勵精圖治,開創了周室的中興局面;漢武帝晚年欲立勾弋夫人之子為太子,又怕子幼母少,女主姿意亂國,於是賜勾弋死,勾弋夫人便"脫簪珥叩頭",武帝喝道:“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武帝吼道,“趣行,女不得活!”夫人用白陵自縊身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