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銀

藏銀

藏銀是一種含銀較少的合金,主要成份包括鎳、銅等,是白銅(銅鎳合金)的雅稱。大多來自我國的藏族地區,以及尼泊爾、印度等國。傳傳統上的藏銀為30%銀加上70%的銅,因為含銀量還是太低,所以現在市場上已經見不到了,以完全白銅替代。藏銀中混有其他的金屬,硬度比較高,可以在上面雕刻複雜的圖案,因而印度、尼泊爾等中東地區的手工製作飾品多採用藏銀。在購買藏銀製作的飾品時要分辨藏銀的真假其實也不難。真的藏銀飾品雕刻的圖案精細清晰,銀飾的反射光澤亮麗;假的藏銀飾品圖案雕刻則顯得比較模糊,銀飾的反射光澤暗淡、幾乎不可見。

基本信息

概述

簡介

藏銀藏銀

藏銀是我國西藏地區及鄰近國家尼泊爾生產出來的一種含銀較少的合金,其主要成分是等。按照普遍的定義,藏銀是含銀大約百分之30以上的一種合金,即30%+70%,但這終歸理論上的一種定義,在我們市場上實際常見的藏銀飾品中,藏銀幾乎是不含銀的,它只是白銅合金居多的工藝品,是白銅(銅鎳合金)的雅稱,甚至很多已被白銅所替代。
藏銀是一種名稱,其實是一種合金,在藏族人那裡說來,藏銀其實就是白銅。可以把藏銀理解成銀的合金,一般來說真正藏銀的含銀量都在10%-30%之間,因為藏銀的提煉都是在沒有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基礎上的,所以無法高度提純,所以當藏人拿著藏飾品對你真誠地說是真正的銀子時,請別懷疑他們的誠信!藏銀製品的民族工藝才是主要買點。

藏飾涵義

西藏手鐲一般由藏銀藏銅製成,上面刻有梵語,既古樸又有幾分神秘氣息。來自拉薩的氈帽,是藏族朋友用來遮擋高原風沙的。時尚一族應該知道如何用他們與服裝﹑色彩相搭配。藏族人佩帶月牙銀牌,象徵貞潔,而銀牌上鑲嵌的瑪瑙寶石,則有保佑吉祥安康的涵義。以紅色﹑藍色珠寶為主的藏飾兼有一份難掩的灑脫與真誠,你會被它流露出的強烈的生存意識深深振動。

由來

藏銀的含銀量比較底,在解放前西藏和貧窮落後還是農奴制,銀很少。為了避免鹼性毒就把銀加在別的金屬裡面,時間長了就成了一種工藝了。 藏銀是什麼意思?
藏銀的含銀量比較低,在解放前西藏很貧窮落後,銀很少。為了避免鹼性腐蝕就把銀加在別的金屬裡面,時間長了就成了一種工藝了。
純銀飾品做工來看,確實比藏銀飾品要精緻一些,且鑲的石頭大都是真正的松石、紅珊瑚等,石頭的品質較好,其亮度也比藏銀要強一些,藏銀相較之下,更顯古樸原始一些,純銀飾品當然也比藏銀貴很多啦。手鐲、三色銅戒指是藏族同胞最喜愛的配飾之一,所謂三色銅,即指由白銅、黃銅、紅銅三種不同顏色的銅精心打制而成。

鑑別

純銀與藏銀

藏銀藏銀

藏銀和純銀完全是兩個概念。藏銀是我國西藏地區及鄰近國家尼泊爾生產出來的一種含銀較少的合金,其主要成分是等。藏族飾品中也有很多用純銀製成,純銀飾品的做工看起來比藏銀飾品要精緻一些,亮度也比藏銀強一些。二藏銀略暗的色澤反而賦予了飾品古舊的感覺,形成古樸原始的外觀風格,粗獷中不失精緻,質樸中彰顯高貴。

藏銀飾品如何鑑別

選購藏銀飾品時,應從色澤、外觀、鑲嵌物、做工等多個角度細細甄別。

色澤

真正的藏銀,由於製作工藝的原因,用手拭擦時,手上會變黑,這是一種碳黑,非金屬黑。另外,藏銀的仿製品一般都是用廢舊的合金製作而成,表面進行鍍色,顏色看上去發白,沒有金屬光澤和金屬質感,而真正的藏銀雖光澤度不是很高,卻非常有質感,有銀製品的效果。

外觀和做工

純正的藏銀飾品圖案清晰,上面的花紋都是由於工匠手工雕刻而成,而仿製品的花紋則十分模糊,另外,挑選時可看一下飾品背面沒有花紋的地方,仿製品背面大多有明顯的機器壓制痕跡,看上去一條一條的;而真正的藏飾品表面很光滑,經過手工打磨。對於真正從西藏來的藏飾,比如氂牛骨製作的飾品,反面一般有紋路,而仿製品則沒有。再譬如藏銀或藏銅手鐲,上面的花紋應該是經過“拔絲”附著上去的,而不是雕刻或套印而成。藏銀純銀飾品做工來看,確實比藏銀飾品要精緻一些,且鑲的石頭大都是真正的綠松石紅珊瑚等,石頭的品質較好,其亮度也比藏銀要強一些,藏銀相較之下,更顯古樸原始一些,純銀飾品當然也比藏銀貴很多啦。

鑲嵌物

藏飾的鑲嵌工藝非常高超,藏銀飾品上常會鑲嵌紅珊瑚瑪瑙等物作為點綴,而假冒的藏銀飾品因成本原因,大多用塑膠代替。塑膠鑲嵌物看起來十分精美、顏色鮮亮,而真正藏飾品鑲嵌的綠松石和紅珊瑚則顯得古樸粗獷多了,這也是西藏飾品的特點之一,消費者千萬要擦亮眼睛,不要弄錯。
另外,手鐲三色銅戒指是藏族同胞最喜愛的配飾之一,所謂三色銅,即指由白銅黃銅紅銅三種不同顏色的銅精心打制而成。

泰銀、藏銀、925銀、素銀、苗銀與足銀

純銀(足銀)

純銀又稱紋銀,目前現有的科學能夠提煉的最高純度為99.999%以上,純銀一般是作為國家金庫的儲備物,所以純銀的成色一般不應低於99.6%。而低於這個級別的,含量大於等於99%的白銀,我們稱作為足銀。一般材質較軟,不適合做成飾品。

色銀、925銀、素銀

藏銀藏銀

色銀又稱普通首飾銀或次銀,在純銀或足銀中加入少量的其他金屬,一般是加入物理化學性質與銀相近的銅元素,就可以形成質地比較堅硬的色銀。色銀富有韌性,並保持了純銀的延展性,同時可以減低空氣對銀的氧化作用,因此,色銀首飾的表面色澤較之純銀與足銀更不易改變。中國色銀的成色規定以百分數表示,國外一般規定以千分數表示,如中國的“80銀”與外國的“800S”(S為英文銀Silver的縮寫)都表示銀的成色為80%。
色銀有以下幾種的常見分類:
1、98銀英文標識為980S,表示含銀量98%、含銅2%的首飾銀。這種色銀較之純銀足銀質地稍硬,多用於於製作保值性首飾。
2、925銀,英文標識為925S,表示含銀量92.5%、含銅7.5%的首飾銀。這種色銀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韌性,比較適宜製作戒指、別針、髮夾、項鍊等首飾,而且便於鑲嵌寶石。現在通常把925銀鍍上白金(白銠),以防止銀在氧化或硫化情況下變黃變黑。沒有鍍白金的925銀,稱為"素銀"。
3、80銀又稱為潮銀,英文標識為800S,表示含銀量80%、含銅20%的首飾銀。這種色銀硬度大,彈性好,適宜製作手鈴領夾、帽花、餐具茶具、菸具或首飾上的扣、彈簧或針等類。色銀根據使用和需要還包括70銀、60銀、50銀等多個品種。

泰銀

泰銀最早源自於泰國,所以通常叫泰國銀,又稱“烏銀”,是在銀首飾上把銀、硫的混合物融化,並以玻璃質狀態形成覆蓋層。烏銀覆蓋層疏鬆烏黑,與白銀的光潔銀白形成鮮明對比,產生特殊的視覺效果。由於經過了特殊的防舊處理,烏銀首飾不僅長期不變色,表面硬度也大大增強。別具一格的質感和色澤,使這種首飾粗獷而古樸。

藏銀

藏銀,按照歷史定義是含銀大約30以上的一種合金,但是現在市場上的藏銀,幾乎不含銀,只是白銅合金的工藝品。藏銀是我國西藏地區及臨近國家尼泊爾生產出來的一種含銀較少的合金,其主要成分是等。藏族飾品中也有很多是用純銀製成,純銀飾品的做工看起來比藏銀飾品要精緻一些,亮度也比藏銀強一些。而藏銀略暗的色澤反而賦予了飾品古舊的感覺,形成古樸原始的外觀風格,粗獷中不失精緻,質樸中彰顯高貴。在選購藏銀飾品時,應從色澤、外觀、鑲嵌物、做工等多個角度細細甄別。真正的藏銀,由於製作工藝的原因,用手拭擦時,手上會變黑,這是一種碳黑,非金屬黑。另外,藏銀的仿製品一般都是用廢舊的鉛、錫等合金製作而成,表面進行鍍色,顏色看上去發白,沒有金屬光澤和金屬質感,而真正的藏銀雖光澤度不是很高,卻非常有質感,有銀製品的效果。看過顏色後,還要審視飾品的外觀和做工,純正的藏銀飾品圖案清晰,上面的花紋都是由工匠手工雕刻而成,而仿製品的花紋則十分模糊,另外,挑選時可看一下飾品背面沒有花紋的地方,仿製品背面大多有明顯的機器壓制痕跡,看上去一條一條的;而真正的藏飾品表面很光滑,經過手工打磨。藏飾的鑲嵌工藝十分高超,藏銀飾品上常會鑲嵌紅珊瑚、瑪瑙等點綴,而假冒的藏銀飾品因成本原因,大多用塑膠代替。塑膠鑲嵌物看起來十分精美、顏色鮮亮,而真正藏飾品鑲嵌的綠松石和紅珊瑚則顯得古樸粗獷,這也正是西藏飾品的特色所在,千萬不要弄錯。

苗銀

苗銀

藏銀藏銀

可以先簡單地理解為苗族工匠製作的銀飾品。其實現在我們所見到的苗銀產品,絕大部分已經不再是我們以往所認為的苗銀飾品了。許多人第一次接觸苗銀的時候,通常會問一個問題——苗銀飾品的含銀量是多少?實際上,我們現在市面上所見到的苗銀飾品幾乎都沒有銀的成分,一般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是以黃銅為主的"苗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境內,如雲南大理市鶴慶縣新華村的銀飾品。鶴慶的銀飾品成分以黃銅為主,部分純銀飾品則是通過其它渠道進入到當地市場;另外一類是以白銅為主的"苗銀",主要分布在貴州省黔東南地區,如貴州省凱里市千戶苗寨附近的銀匠村。銀匠村的苗銀飾品成分以白銅為主,通過電鍍、加蠟、上色的工藝處理,形成頗具特色的貴州苗銀飾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