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花胡頹子

管花胡頹子

常綠直立灌木,高約1.5米,無刺;小枝開展成50度的角,幼枝密被銹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灰黑色。葉薄革質或紙質,長橢圓形或橢圓形,生於海拔1600-1800米的山地林中。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管花胡頹子
管花胡頹子管花胡頹子

種拉丁名:ElaeagnustubifloraC.Y.Chang
科中文名:胡頹子科
科拉丁名:Elaeagnaceae
屬中文名:胡頹子屬
屬拉丁名:Elaeagnus
國內分布:雲南東南部
命名來源:[Bull.Bot.Lab.North.-East.Forest.Inst.6:111.pl.6.1980]
中國植物志:52(2):023

形態特徵

常綠直立灌木,高約1.5米,無刺;小枝開展成50度的角,幼枝密被銹色片,老枝鱗片脫落,灰黑色。葉薄革質或紙質,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6-9.5厘米,寬2-3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不反卷或微反卷,上面成熟後無鱗片,乾燥後帶綠色,下面褐色或褐綠色,密被鱗片,側脈6-8對,與中脈開展成50度的角,近邊緣分叉而互相連線,兩面均略明顯;葉柄銹色,長7-8毫米。花黃白色,密被銀白色和褐色鱗片,常5-7花頂生或腋生短小枝上成傘形總狀花序,花枝銹色或深褐色,長2-6毫米;花梗深褐色,長5-6毫米;萼筒長圓筒形,長9-10毫米,喉部寬2-3毫米,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開展,長5毫米,寬3毫米,內面密生褐色星狀短絨毛,包圍子房的萼管近橢圓形,密被褐色鱗片,長3-4毫米;雄蕊4,花絲長1.7毫米,花葯闊橢圓形,長1.3毫米,達裂片的2/3;花柱直立,疏生白色星狀短柔毛,往頭長3毫米,不超過雄蕊。果實未見。花期4-11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600-1800米的山地林中。

其他資料

經檢查標本,本種的原始描述與主模式(馮國楣12811,麻栗坡)有若干出入:①花絲並不長於花葯;②柱頭高度超過雄蕊。不過即使原始文獻對其花部結構的觀察存在上述的偏差,本種以其較細長的萼管和較長的萼片易與其他種相區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