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決策

管理決策

管理決策,是為了實現戰略決策而對企業內部管理進行有效的組織、協調,使企業的生產技術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一種決策。其中包括勞動組織的調整,重要的人事調配,資金的運用,設備的選擇,年底生產經營計畫的制定、現代管理科學的方法等方面的決策。管理決策是指組織中的中層管理者為了保證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作出的、旨在解決組織局部重要問題的決策。管理決策旨在提高企業的管理效能,以實現企業內部各環節生產技術經濟活動的高度協調及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利用,如設備更新改造決策,中層幹部任免,組織機構調整等決策,也稱中層決策。

基本信息

決策模式

管理決策管理決策
根據華盛頓大學Professor Bettin 的研究分析,大多數的領導者,他們的決策模式可分為五大模式,但是每一位領導者都有他們習慣或偏愛的決策模式,有些是合適的,有些不見得是適當的決策模式的套用,這與決策的時機、性質都有關聯。
(一) “ L “決策模式
L型決策模式,是領導者對該項事情的決策,完全依據自己對該事情的了解與信息,憑其經驗與知識做決策,完全不與相關部屬討論或徵詢意見。自信滿滿的領導者,或認為部屬沒有能力,或不習慣部屬的參與決策,都喜歡使用這種決策模式。這種L型的決策模式,完全沒有員工的參與,更談不上透過決策模式與員工討論,來提升員工的能力。習慣這種決策模式的主管大都傾向獨斷式的領導,平時與員工保持距離,由領導統馭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最差的決策模式。但是有時候,由於時間緊迫,領導者被迫必須採用這種決策模式,如果領導者對該項事務並不十分了解,這時候L型的模式就要冒決策失敗的風險了。
(二) “ LI ” 決策模式
LI型決策模式,領導者面對一項決策時,會選擇性的詢問員工一些問題的看法,但並不會讓員工知道詢問的目的何在,之後自己根據這些得來的信息,就做決策了。由參與式管理的角度來看,LI決策模式,也只有10%的參與度,主要還是領導者,依據自己的知識與情報來做決策。如果決策的品質與正確性是很關鍵的時候,且領導者對這項決策又缺少足夠知識時,L與LI兩項都不是最理想的決策模式。
(三) “ LC “ 決策模式
LC型決策模式,是領導者單獨的分別找幾位部屬,徵詢他們對決策的意見,領導者會先說明決策的目的與困難,並與這些部屬相互討論什麼是最佳的方案。 LC型的決策模式,雖然也只是與少數幾位部屬分開討論,但是因為領導者會提出困難與決策目的說明,這樣的參與程度,大概有50%,可算是比較民主參與式的領導,對員工的訓練與培育,也可以起到一些作用。相對於L與LI,LC決策模式會花較多時間,但是如果這可換來更正確適當的決策,與員工的能力成長,犧牲小部份效率還是值得的!
(四) “ LCT “ 決策模式
LCT模式,領導者在需要做決策的時候,會先召集相關的主管一起開會,先向主管們說明決策的目的與困難,並請每一位主管提出各自的看法與決策建議,在會議中,領導者只扮演鼓勵發言、引導討論的角色,讓不同的意見激盪出更好的意見,最後領導者綜合大家的意見後,加上自己深入的思考,才做出決策,並向相關提供意見的主管說明最終的決定與原因。
LCT模式,雖然很花時間,但是這種決策模式充分做到上下交流,全員參與,對形成團隊合作有很大的幫助,對員工能力的成長效果最好。這種模式,透過腦力激盪法,可以找到較佳的方案,也由於大家都參與討論,決策的結果由大家一起承擔,大家都願意全力的來支持這項決策,對決策的徹底執行,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對於複雜且沒有規範可循的問題,LCT是最好的決策模式。
(五) “ T “ 決策模式
T模式,是一種全員參與的模式,領導者將決策的形成完全的交給團隊,並全力的支持團隊最後的決定。 T模式由於是全員共同決策,可能會花比較多的時間,會缺乏效率,但是這種模式,最能被大家接受,並願意全力支持,效力最高。當然這種決策模式也存在決策錯誤的風險,因為決策結果是由團隊決定的,如果你的團隊對公司向心力與認同度不夠,員工容易只考慮自己的立場,而不管公司的立場與公司的利益,尤其是當這項決策 涉及員工的切身利益時,更容易發生偏差的決策。 T模式是最民主的決策模式,是員工參與度最高的模式,但這種模式如同L模式,也是一種極端,很容易被部分忽略自己管理責任的領導者,以授權之名義,完全放任員工做決策。

法則

學習曲線法則
在一個合理的時間段內,連續進行有固定模式的重複工作,工作效率會按照一定的比率遞增,從而使單位任務量耗時呈現一條向下的曲線。學習曲線效應是在以下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一是熟能生巧,連續進行有固定套路的工作,操作會越來越熟練,完成單位任務量的工作時間會越來越短;二是規模效應,生產10件產品與100件產品所需要的生產準備時間、各生產環節間的轉換時間是一樣的,因此一次生產的產品越多,分攤到每件產品上的準備時間和轉換時間越少,單位生產效率越高。
學習曲線法則告訴我們,應儘量集中處理性質相同的事務性工作,如一次性處理具有相同性質的所有檔案,一次性打完所有的溝通,一次購齊所需的生活用品,一次性做完所有家務等。這樣既有利於提高工作的熟練程度,又能通過批量作業減少準備工作和中間環節占用的時間,從而達到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的目的。
報酬遞減法則
與學習曲線法則相反,是指從事某項創新型的工作超過一定時限以後,單位時間內取得的工作成果會逐漸降低。造成時間報酬遞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於長時間從事單調的工作,人的興趣會降低,創造力逐漸減退;運用大腦的特定區域的時間過長會導致神經緊張、用腦過度,容易使人疲勞;長時間的腦力勞動,會導致腦供血不足和大腦缺氧,思維因此而變得遲鈍,工作效率快速降低。
報酬遞減法則告訴我們,要提高創新型工作的效率,應注意時間的“套種”和工作任務的合理搭配。從事某項工作一段時間,感覺工作效率開始降低時,就應該及時切換到另一項工作,從而使大腦的不同區域被輪流使用,這樣既可以保持對工作的興趣,又能使工作始終保持在時間報酬遞增的區間內,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每工作一小時就應該放下手中的工作,起來活動十分鐘,通過運動促進腦部血液供應,保持精力充沛。
帕累托法則
又稱80/20法則,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帕累托發現的,最初只限定於經濟學領域,後來這一法則也被推廣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且深為人們所認同。帕累托法則是指在任何大系統中,約80%的結果是由該系統中約20%的變數產生的。例如,商戰名家推出會員卡了,在企業中,通常80%的利潤來自於20%的項目或重要客戶;經濟學家認為,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心理學家認為,20%的人身上集中了80%的智慧等。具體到時間管理領域是指大約20%的重要項目能帶來整個工作成果的80%。並且在很多情況下,工作的頭20%時間會帶來所有效益的80%。
帕累托法則對我們的啟示是:大智有所不慮,大巧有所不為。工作中應避免將時間花在瑣碎的多數問題上,因為就算你花了80%的時間,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出色地完成無關緊要的工作是最浪費時間的。你應該將時間花於重要的少數問題上,因為掌握了這些重要的少數問題,你只花20%的時間,即可取得80%的成效。

黃金3小時法則

黃金3小時法則認為,早晨5~8點是人一天中效率最高的。一天之計在於晨,早晨頭腦最清醒、精力最充沛、思維最活躍、環境最安寧、注意力最集中、心情最愉悅,而且由於剛剛醒來,收集睡眠中的潛意識也最全,在這一時段工作一小時相當於其他時段工作3個小時。當你早早起床開始工作時,你甚至能在正常的工作時間來臨前完成一天的工作,這樣即將開始的一天就是你多賺出來的。

黃金3小時法則告訴我們,應該利用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時段去完成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由於生物鐘的不同,黃金3小時的具體時段可能因人而異,但這並不影響此法則作用的發揮。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多體會,以便找出自己的黃金3小時並利用好它,達到一天等於兩天的效果。
黃金3小時法則還可以進一步擴展,我們可以把每星期的第一天作為黃金時段,處理完一星期最重要的工作,把每個月的第一星期作為黃金時段,處理完一個月最重要的工作。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你就搶占了時間爭奪戰中的每一個制高點,並獲得了一支強大的時間預備隊,無論將其使用到哪一個方向,都會在那裡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反效法則
反效法則是報酬遞減法則的進一步發展和極端化,是指當超負荷工作過長的時間後,由於注意力不集中、頭腦不清醒導致失誤發生,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或工作的延誤,出現得不償失的結果。反效法則最典型的例子是疲勞駕駛導致車禍的發生,最普遍的例子是在電腦前工作時間過長後發生的誤操作,導致重要檔案被刪除或重要數據丟失。
反效法則告誡我們,必須掌控好工作與生活的節奏,做到有張有弛,高負荷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必須強迫自己休息一段時間。為避免反效法則的發生,應該養成一些良好的工作習慣,如及時備份電腦中重要的數據與檔案,設定應急處理系統等。但避免反效法則發生的最好辦法還是做好時間計畫,對於有時間壓力的任務、重要的任務,要未雨綢繆,早做打算、提前入手,爭取主動,這樣才會避免因趕工造成長時間、超負荷工作的情況發生,從而避免負面效用的出現。

圖書信息

書名: 管理決策
作者:(英)蒂勒,肖霞譯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1-1
ISBN: 9787509606469
開本:16開
定價: 49.00元

內容簡介

管理決策作為學術問題,不同的學者由於個人興趣、經驗、行為偏好不同,提出了不同的理論和方法,包括長期以來被普遍認可的心理學、社會學、數學和哲學的觀點,以及較新的系統理論和混沌理論。
本書最大的優點是試圖將不同學科從單一角度研究的內容進行整合,作為作者我們面臨種種困難,進行跨學科研究的嘗試而不僅僅是匯總不同學科的方法。簡單的綜合只是從不同角度分析某一問題,並將有關觀點羅列出來,而並不探討它們之間的聯繫。整合則意味著需要彼此溝通,在不同觀點間建立聯繫,需要挑戰不同的觀點,有時會認可,有時則可能反對。
管理決策培訓專家
譚 小 芳:國內知名上市公司最年輕的集團總裁,國內知名的管理決策培訓專家,長期致力於企業管理決策的發展研究,收集了大量企業家管理決策的相關案例,在國內管理決策研究領域處於數一數二的地位。演講費用比哈佛教授還高的中國管理專家,幫助5000多家企業解決了管理決策難題,培養了100,000多名企業高管、8000多名管理顧問和培訓師,據統計,世界500強企業中超過300家接受過她的訓練。
李繪芳:中國十大權威HR管理專家,知名管理決策培訓專家,清華、北大等知名大學特邀培訓師,李繪芳老師擁有10年左右管理決策工作經驗,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人管理決策經驗。在管理決策領域有一定影響,李繪芳老師的公開課、內訓、論壇數百場,學員十萬餘人,廣受好評。
胡一夫:贏在前沿特邀講師,中國總裁培訓網特邀講師,權威管理決策培訓專家,近十多年來,足跡遍布歐亞及中國大陸地區,在先後為國內外各類企事業單位提供了管理決策諮詢項目,舉行了上千場主題演講與管理培訓。

陳馨賢:曾在多家集團公司擔任培訓總監兼人力發展顧問,具有4年企業管理經驗,有6年的人力資源管理實務經驗。近10年的職業經歷、企業諮詢和員工輔導訓練,集理論、實踐於一體,主講近千場的企業內訓及公開課;參訓人數近萬人。
陳老師始終致力於對房地產、菸草、醫療及連鎖零售行業的不懈專研,對不同行業員工管理、員工職業化塑造有著獨到的見解。培訓課程更加貼近企業需求,一針見血的企業診斷與直指人心的授課效果往往贏得企業管理層與員工的拍手稱讚。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不確定性第1章 在具體情境中的管理決策
第2章 風險、不確定性和理性
第3章 決策的心理因素
第4章 哈米吉多頓因素
第二部分 研究第5章 研究方法論
第6章 系統分析
第7章 模型的建立、模擬和預測第三部分 抉擇第8章 財務決策制定
第9章 程式化決策
第10章 時間管理:項目決策制定第四部分 執行第11章 群體決策
第12章 權力和政治
第13章 文化背景
第14章 倫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