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許廷慎書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答許廷慎書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方孝儒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往在京師(1),士人從濠上來者(2),多能誦足下歌詩,固已窺見胸中之一二。去在臨海(3),遇林左民、張廷壁二子,問足下言行滋詳。二子自負為奇才,至說足下,輒弛然自愧,以為莫及也,然後益信所窺之不妄。近在王修德所,得所錄文章數篇及手書,深欲讀之,會仆家難作(4),未果寓目,輒引去。重入京師,道途所行千餘里,恆往來於懷。及到此,獲《歲寒事記》於友人家(5),覽數行而大驚喜,命意持論,卓卓不苟,非流俗人所敢望也。何足下取於天之厚至是耶?斯文世以為細事,然最似為天所靳惜(6)。其賦於人也,銖施兩較(7),不肯多與。得之稍多者,便若為所記憶,時時迫蹙督責,不使有斯須佚樂意。此理絕不可曉,豈其可重者果在此耶?不然,何獨忌此而悅彼耶?如仆自揣,百無所有,以粗識數字,大為所困。當危憂兢悚時(8),自誓欲以所能歸諸造物,甘為庸人而不可得。足下幸安適無所苦,而駸駸焉欲抉發奇秘(9),以與造化爭也。然其取忌亦太甚矣,得微亦蹈其所忌乎?仆雖為斯文喜,然竊以為非計之得也。雖然,君子顧於道如何耳,寧論利害哉?自古奇人偉士,不屈折於憂患,則不足以成其學。載籍所該(10),太半皆不得意者之辭也,然後世卒光明崇大,又安知忌之於一時者,非所以為無窮之幸,而悅於俄頃者,非甚棄之耶。此可為足下道。聊以發笑,且自解耳!

左民多稱王微仲之賢,恨無由見之。適見其弟晃仲,亦雅士,當是吾輩之秀,大不凡也。仆侍祖母故來此,其詳有所難言。

作品注釋

(1)京師:指明代初年的都城南京。

(2)濠:水名,在今安徽鳳陽縣境內。

(3)臨海:今浙江臨海市。

(4)家難作:指作者父親方克勤被冤殺事。方克勤,字去矜。《明史》入《循吏傳》。曾任濟寧知府,有政績。後被屬吏誣陷,貶謫到江浦,被冤死。

(5)《歲寒事記》:許伯旅的作品。

(6)靳惜:吝惜。

(7)銖鏇兩較:猶言斤斤計較。銖: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

(8)兢悚:戒慎恐懼的樣子。

(9)駸駸(qīn):急迫的樣子。抉發:發掘。

(10)載籍所該:書籍中所記載的。該:備。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遜志齋集》卷十一,許廷慎,名伯旅,黃岩(今屬浙江)人。明初曾官刑科給事中。工詩文,著有《介石集》。這是一封朋友間相互慰問的信。兩人都善詩或文,都遭到當時的人的忌恨。雖然如此,仍然不屈不撓,只要合於道,“寧論利害哉!”同時以“自古奇人偉士,不屈折於憂患,則不足以成其學”來勉勵友人。信娓娓而談,真切坦誠,其憤激不平之心,寓於婉轉醇厚的文字中。

作者簡介

方孝儒(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人稱正學先生,寧海(今浙江寧海)人。宋濂弟子。他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1392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任漢中府教授。蜀獻王聽說了他的賢能,聘他為世子師,並將他的讀書室命名為“正學”。建文帝即位,召為翰林侍講,次年遷侍講學士,參與機務,並為主持編撰《太祖實錄》等書。燕王朱棣起兵時,聲討燕王的詔檄都出自他手,1402年(建文四年),燕王兵入南京,他被捕下獄。燕王即位,命他起草詔書,他堅決不肯,被處以磔刑。方孝儒工文章,《明史》本傳說他“每一篇出,海內爭相傳誦”。《四庫全書總目》說他“學術醇正”,文章“縱橫豪放,頗出入於東坡、龍川之間”。永樂年間(1403—1424)禁其遺文,藏他文章的人罪至死。幸好他的門人王稌藏有他的遺稿,後來才慢慢得以傳播。流傳下來的《遜志齋集》系後人輯錄,其中混有他人之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