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第27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10 12 21

專題摘要

2011年1月19日,CNNIC在京發布了《第27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較2009年底增加7330萬人。

前言及摘要

前 言
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狀況,1997年,經國家主管部門研究決定,由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牽頭組織有關網際網路單位共同開展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狀況調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同年11月發布了第一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從1998年起,為了使調查工作正規化、制度化,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於每年1月和7月定期發布《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對我國網民規模、結構特徵、網路套用和網際網路安全環境進行了連續的調查研究,嚴謹客觀地反映了我國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現狀,為政府部門、企業等掌握網際網路發展動態和制定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受到各個方面的重視,被國內外廣泛引用。
截至目前,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連續發布了26次全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本報告是根據第27次全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調查撰寫。在延續以往《報告》內容和風格的基礎上,第27次報告加入了對中小企業網際網路套用的調查,如中小企業的網際網路接入比例、網際網路套用水平及套用意向等,反映網際網路對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影響。
本年度《報告》的數據採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國家主管部門指導下,各項調查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在各網際網路單位、調查支持網站以及媒體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礎資源數據採集及時完成。
其中,網易有道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騰訊搜尋技術研發中心對網頁數據獲取方面提供了幫助;
康普科緯軟體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遠發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網路技術有限公司(迅雷)協助我們完成了各省網際網路下載速度的測試工作;
北京東方網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萬網誌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萬網)、北京信諾立興業網路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新網互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網數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企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時代互聯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時代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廈門中資源網路服務有限公司、廈門東南融通線上科技有限公司 (原廈門華商盛世網路有限公司)、廈門三五互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廈門三五互聯科技有限公司)在域名和網站數據提供方面給予了配合。
在此,謹對他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同時也對接受第27次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調查的網民朋友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
報告摘要
截至201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較2009年底增加7330萬人;網際網路普及率攀升至34.3%,較2009年提高5.4個百分點。
寬頻網民規模為4.5億,有線(固網)用戶中的寬頻普及率達到98.3%。
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3.03億,較2009年底增加了6930萬人。手機網民在總體網民中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從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
農村網民規模達到1.25億,占整體網民的27.3%,同比增長16.9%。
30歲以上各年齡段網民占比繼續上升,從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41.8%。國中學歷網民增加明顯,占比從26.8%提升到32.8%;高中學歷的網民占比首次下降,從40.2%下降到35.7%,降低了 4.5個百分點。
網民在家上網的比例仍顯著高於其他地點,有89.2%的網民在家上網。在網咖、單位和學校上網的網民分別有35.7%、33.7%和23.2%,還有16.1%的網民在公共場所上網。
網民的上網工具更加多元,各類上網設備使用率普遍上升。使用桌上型電腦上網的網民有78.4%,仍然居於首位。使用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上網的網民分別為66.2%和45.7%。
我國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為18.3個小時。
截至2010年12月,我國IPv4地址數量達到2.78億,預計2011年2月IPv4地址將最終分發完畢,IPv4向IPv6的全面轉換更加緊迫。
2010年,我國域名總數下降為866萬,其中.CN域名435萬。網站數量下降到191萬個,.CN下網站為113萬個,占網站整體的59.5%。
雖然我國有線(固網)用戶中寬頻普及率已經高達98.3%,但是全國平均網路連線速度僅為100.9 KB/s。各省中河南湖南河北的連線速度排名前三,分別為131.2 KB/s,128.2 KB/s和124.5 KB/s。
搜尋引擎使用率達到81.9%,用戶規模3.75億,成為網民第一大套用。在網際網路信息迅速膨脹的今天,傳統入口網站地位有所下降,而搜尋作為網際網路發展的引擎,越來越顯現出其“新門戶”的特點。
商務類套用用戶規模繼續領漲。網路購物用戶規模年增幅48.6%,是增幅最快的套用。網上支付、網上銀行的使用率迅速提升,更多的經濟活動已步入了網際網路時代。
娛樂類套用使用率普遍下降。網路音樂、網路遊戲和網路視頻的用戶滲透率分別下降4.2,2.4,0.5個百分點,網路娛樂在實現用戶量的擴張之後進入相對平穩的發展期。
網民手機網路套用繼續發展,手機即時通信使用率仍位居首位,達到67.7%;手機新聞和手機搜尋分別以59.9%和56.6%的使用率分別排名二、三。
截至2010年12月,有94.8%的中小企業配備了電腦,無電腦的中小企業僅占5.2%。92.7%的中國中小企業接入網際網路。中小企業曾有建站行為(含網上商鋪和獨立網站)的比例達到了43%。
然而,中小企業網站的運營水平偏低,58.8%的中小企業網站更新頻率超過一個月;有分工明確的專職團隊負責運營的中小企業網站僅22.5%。
42.1%的中小企業曾經利用網際網路進行過行銷和推廣工作;中小企業利用電子郵件進行行銷的比例達到了21.3%,利用電子商務平台推廣的比例達到了19.3%,利用搜尋關鍵字廣告進行行銷的比例達到了15.4%。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了中小企業與客戶溝通和為客戶服務的主要渠道之一,57.2%的中小企業正在利用網際網路與客戶溝通及為客戶提供諮詢服務。
接入網際網路的中小企業對於網際網路安全防護的總體水平比較高。其中,安裝了防毒軟體的中小企業達到91.7%;加裝防火牆的中小企業達到76.5%;僅5.4%中小企業未採取任何安全防範措施。
接入網際網路的中小企業中,網際網路知識培訓的比例偏低。僅22.3%的接入網際網路的中小企業過去一年中進行過網際網路相關知識培訓。
2010年,我國的基礎網路安全問題有了明顯的改善。2010年,遇到過病毒或木馬攻擊的網民比例為45.8%,較2009年下降了10.8個百分點;有過賬號或密碼被盜經歷的網民占21.8%,較2009年降低9.7個百分點。

第一章 調查介紹

一、調查方法
(一)網民個人調查
3.1調查總體
國有住宅固定電話(家庭電話、小靈通、宿舍電話)或者手機的6歲及以上常住居民
3.1.1樣本規模
用戶調查總體樣本60,000個,其中,住宅固定電話用戶、手機用戶各30,000個,樣本覆蓋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3.1.2調查總體細分
調查總體劃分如下:
子總體A:住宅固話覆蓋人群【包括:住宅固定電話覆蓋的居民+小靈通用戶+學生宿舍電話覆蓋用戶+其他宿舍電話覆蓋用戶】;
子總體B:手機覆蓋人群;
子總體C:手機和住宅固話共同覆蓋人群【住宅固話覆蓋人群和手機覆蓋人群有重合,重合處為子總體C】,C=A∩B。
3.2調查內容
用戶調查側重於了解中國網民數量與結構特徵、上網條件、網路套用、網民對網際網路使用的態度和非網民狀況。調查內容包括被訪者是否上網,被訪者背景信息,網民的上網行為、上網深度、上網體驗等。
3.3調查方式
通過計算機輔助電話訪問系統(CATI)進行調查。
3.4 調查總體和目標總體的差異
CNNIC在2005年底曾經對電話無法覆蓋人群進行過研究,此群體中網民規模很小,隨著我國電信業的發展,目前該群體的規模逐步縮減(2005年底我國的電話用戶數為7.4億戶,2010年11月總數突破11億戶,達到114862.8萬戶)。因此本次調查研究有一個前提假設,即:
針對該項研究,電話無法覆蓋人群中的網民在統計中可以忽略不計。
(二)企業調查
3.2調查總體
電話調查的目標總體是中國大陸(除港、澳、台三地)中小企業(不含個體工商戶)。
3.2.1樣本規模
總樣本量共5103個。
3.2.2調查隨機性和準確性控制辦法
1)採取工作日早9點至晚6點撥打電話的方法。
2)對中小企業庫進行分省市、行業隨機撥打電話進行訪問。完成調查後,要求電話調查公司提供所有電話的撥打明細情況,進行抽查。
3)為避免接通率對隨機性的影響,對號碼無法接通的情況,採取至少撥打三遍的方式。4)為避免訪員個人觀點對訪問造成影響,規定不需要讀出的選項一律不加以任何提示,
並追問到位。
5)電話調查結束後對數據進行了預處理、核對了變數的取值和變數之間的邏輯關係等,對於不合格樣本予以整體刪除處理。
(三)網上調查
網上調查重在了解典型網際網路套用的使用情況。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在2010年11月19日—12月31日進行了網上調查。將問卷放置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的網站上,同時在政府媒體網站、全國較大ICP/ISP網站與各省的信息港上設定問卷連結,由網民主動參與填寫問卷。回收問卷後,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答卷有效性檢驗,篩除無效答卷。本次網上調查共收到有效調查問卷89639份。
(四)網上自動搜尋與統計數據上報
網上自動搜尋主要是對域名、網站數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標進行技術統計,而統計上報數據主要包括IP位址數和網路國際出口頻寬數。
1.IP位址總數
IP位址分省統計的數據來自亞太網際網路信息中心(APNIC)和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IP位址資料庫。將兩個資料庫中已經註冊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屬省份的數據,按省分別相加得到分省數據。由於地址分配使用是動態過程,所統計數據僅供參考。同時,IP位址的國家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也會要求中國IP位址分配單位(如中國電信等)每半年上報一次其擁有的IP位址數。為確保IP數據準確,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會將來自APNIC的統計數據與上報數據進行比較、核實,確定最終IP位址數。
2.中國域名總數和網站總數
中國的域名總數和網站總數由以下兩部分數據相加得到:
第一部分是.CN下的域名數和網站數,由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採用計算機網上自動搜尋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國類別頂級域名(gTLD)與網站數,由國內各類別頂級域名註冊單位協助提供。這些數據包括:所有類別頂級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開通的網站數;按.COM、.NET、.ORG分類的類別頂級域名(gTLD)和網站數;按註冊單位所在省份分類的類別頂級域名(gTLD)和網站數。
3.網路國際出口頻寬數
工業和信息化部通過電信企業的報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國各運營商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連的網路出口頻寬總數。《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納入了這些上報數據。
二、報告術語界定
◇ 網民
過去半年內使用過網際網路的6周歲及以上中國居民。
◇ 寬頻網民
指過去半年使用過寬頻接入網際網路的網民,但不限於僅使用寬頻接入網際網路的網民。寬頻接入方式包括:xDSL、CABLE MODEM、光纖接入、電力線上網、乙太網等方式。
◇ 手機網民
指過去半年通過手機接入並使用網際網路,但不限於僅通過手機接入網際網路的網民。
◇ 電腦網民
指過去半年通過電腦接入並使用網際網路,但不限於僅通過電腦接入網際網路的網民。
◇ 農村網民
指過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國農村地區的網民。
◇ 城鎮網民
指過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國城鎮地區的網民。
◇ 青少年網民
指年齡在 25 周歲以下的我國網民 。
◇ IP位址
IP位址的作用是標識上網計算機、伺服器或者網路中的其他設備,是網際網路中的基礎資源,只有獲得IP位址(無論以何種形式存在),才能和網際網路相連。
◇ 域名
本報告中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點(。)分割、僅由數字、英文字母和連字元(-)組成的字串,是與IP位址相對應的層次結構式網際網路地址標識。常見的域名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家或地區頂級域名(ccTLD),如以.CN結尾的域名代表中國;一類是類別頂級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結尾的域名等。
◇ 網站
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為網址的web站點,其中包括中國的國家頂級域名.CN和類別頂級域名(gTLD)下的web站點,該域名的註冊者位於中國境內。
◇ 中小企業
本報告中的中小企業標準來自2003年發布的《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不含個體工商戶。
《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中,中小企業標準根據企業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不同行業的標準如下表。根據國家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截至2009年3月底,我國實有法人企業共756.56萬 ,除去我國大型企業(8.54萬 ),估算2010年實有法人資格的中小企業約在748萬。
表 1 中國中小企業劃分標準
行業名稱 指標名稱 計算單位 大型 中型 小型
工業企業 從業人員數 人 2000及以上 300-2000以下 300以下
銷售額 萬元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資產總額 萬元 40000及以上 4000-40000以下 4000以下
交通運輸郵政業企業 從業人員數 人 3000及以上 500-3000以下 500以下
銷售額 萬元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批發業企業 從業人員數 人 200及以上 100-200以下 100以下
銷售額 萬元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零售業企業 從業人員數 人 500及以上 100-500以下 100以下
銷售額 萬元 15000及以上 1000-15000以下 1000以下
住宿和餐飲業企業 從業人員數 人 800及以上 400-800以下 400以下
銷售額 萬元 15000及以上 3000-15000以下 3000以下
◇ 企業接入網際網路
企業接入網際網路,指企業利用網際網路辦公(企業員工可在企業中訪問網際網路內容和服務),或利用網際網路為用戶提供服務(網站服務)。
◇ 企業建站
本報告中的企業建站是指企業曾有建立網站或網店行為,包括企業自己建立的獨立企業網站,或者是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建立的網上商鋪。
◇ 網路行銷
指利用網際網路為手段開展行銷活動。
◇ 搜尋引擎關鍵字廣告
指公司通過搜尋引擎公司購買關鍵字,當用戶用此關鍵字搜尋時,該公司產品出現在搜尋頁上,以吸引用戶點擊連結進入商家的網站,促進交易的發生。
◇ 電子商務網站推廣
指企業在B2B、C2C、B2C網站上進行的網路行銷行為,例如成為會員、進行競價排名或購買廣告等。
聯署行銷
網站註冊參加廣告商的聯署計畫,獲得一個特定的連結。站主把這個連結放在自己的網站上,有用戶通過這個聯署連結點擊來到廣告商的網站後,廣告商將按預先規定好的佣金折扣支付給站長。
◇ 調查範圍
除非明確指出,本報告中的數據指中國大陸地區,均不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在內。
◇ 調查數據截止日期
本次統計調查數據截止日期為2010年12月31日。

第二章 網民規模與結構特徵

一、網民規模
(一)總體網民規模
2010年,我國網民規模繼續穩步增長,網民總數達到4.57億,網際網路普及率攀升至34.3%,較2009年底提高5.4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網民7330萬,年增幅19.1%。截至2010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占全球網民總數 的23.2%,亞洲網民總數的55.4%。

中國網民規模與普及率中國網民規模與普及率
巨觀經濟形勢持續向好,網路基礎建設務實推進,移動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更加完善,農村信息化使用深度增強等,共同推動了2010年我國網民規模和普及率的穩步提升。
一、國家擴內需的政策力度持續加大,推動了信息產品需求的釋放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加快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步伐,國家出台了一攬子擴大內需的政策,內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最終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同時,政府加大了國民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力度,我國居民收入繼續實現較快增長。伴隨著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和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效力的逐步釋放,各階層人群對信息產品的消費需求也進一步釋放,推動了信息產品消費量的穩步提升,使接觸網際網路的人群進一步擴大。
二、信息設施資源建設穩步推進,網際網路發展的基礎更為堅實
2010年,我國基礎網路資源和國際頻寬服務基礎資源不斷增長,城鄉寬頻接入網路的覆蓋率進一步提高,促進了網民數量的快速增長。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10年1-11月,基礎電信企業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淨增2091.1萬戶,達到12488.9萬戶。全國電信業務總量累計完成2815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6%。此外,2010年三網融合和雲計算分別啟動試點,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下一代網際網路產業化進程加快,帶動了網際網路基礎層面的轉型升級。
三、移動網際網路向縱深發展,社會化媒體滲透用戶生活
2010年,我國移動網際網路呈現加深發展態勢,智慧型手機價格和通信成本繼續降低,3G套用的用戶體驗逐步提升,開啟了更多用戶的行動網路生活。同時,隨著社會化媒體的發展,網際網路對傳統媒體的替代更為明顯,而基於無線通信技術,通過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展現信息資訊內容的“第五媒體”,進一步促進了媒體的融合化和信息分享行為,推動了網路在人們生活中的深層次滲透。
“十一五”期間,我國網民規模躍居全球第一,寬頻普及率接近100%,手機網民規模迅速發展,企業網際網路套用更加深入,網際網路建設引領我國信息化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革。但是,我國網際網路發展同時還存在地區差距較大、信息技術套用水平不高、寬頻速率相對滯後、網路安全誠信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制約著網際網路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當前,隨著網民規模的持續增長,我國網際網路急需提升發展質量,實現從“擴量”向“提質”轉變。
(二)寬頻網民規模
2010年,我國寬頻基礎服務覆蓋率繼續擴大,帶動了寬頻用戶規模的增長。寬頻網民 規模達到4.5億,年增長30%,有線(固網)用戶中的寬頻普及率達到98.3%。同時,只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規模為4299萬,占整體網民的9.4%。
(三)手機網民規模
2010年,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繼續擴大,截至2010年12月,手機網民達3.03億,較2009年底增加了6930萬人。手機網民在總體網民中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從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2010年,手機網民較傳統網際網路網民增幅更大,成為拉動中國總體網民規模攀升的主要動力,移動網際網路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但是,對比2009年的手機網民發展速度,可以看出目前中國手機網民增長趨緩。新增手機網民的來源主要是兩塊,一個是存量手機用戶,一個是新增手機用戶,而2010年這兩塊都沒有為手機網民新增提供很好的支撐,進而導致手機網民增速減緩:
一、存量手機用戶中潛在手機網民不足。存量手機用戶在2009年的手機網民爆發之後潛在手機網民大幅縮減,不足以支撐2010年手機網民的高速增長。2009年是3G元年,雖然在3G用戶發展方面並沒有取得很大的突破,但是由於運營商的大力推廣,“手機上網”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受這一刺激,2009年全年手機網民淨增超過1億戶。這一次用戶激增,將存量手機用戶中的很多潛在手機網民都發展為了實際手機網民,導致存量手機用戶中潛在手機網民大幅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2010年又沒有新的更大的刺激因素,因此手機網民增長減緩。
二、手機用戶新增乏力。2010年實際手機用戶新增量也出現了下滑,無法支撐手機網民快速增長。2010年初手機用戶就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規模,達到7.5億戶,也開始顯現出增長疲態。儘管2010年手機用戶也保持了超過1億的淨增,同時3G用戶出現了高速增長。但是,這些新增中,尤其是3G用戶新增中,更多是用戶轉網換號的結果。某些運營商在統計中將3G上網卡用戶、3G固話用戶也計入3G用戶,也造成了手機用戶淨增數據比實際手機用戶偏高。總結來看,剔除一人多號、換號後舊卡未及時作廢、統計口徑誤差等因素,我們認為實際手機用戶在2010年也出現了新增乏力的情況,進而影響了手機網民增長的勢頭。
(四)分省網民規模
2010年,我國網民規模超千萬的省(市)數量進一步增加,達到19個,較2009年增加3個。從網際網路普及率上看,各地區的網際網路發展差異依舊明顯。
第一梯隊:網際網路發展水平較好,普及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和部分內陸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天津福建遼寧江蘇、新疆、山西山東海南重慶陝西十四個省或直轄市,較2009年增加4個。其中,北京網際網路普及率高達69.4%,上海和廣東分別為64.5%和55.3%。
第二梯隊:網際網路普及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包括青海湖北吉林、河北、內蒙古黑龍江六個省和直轄市,較2009年減少2個。
第三梯隊:網際網路發展水平較為滯後,網路普及率低於全球平均水平,集中在西南部各省和中部地區,包括寧夏西藏、湖南、河南、廣西甘肅四川安徽雲南江西貴州十一個省或直轄市,較2009年減少2個。
2010年中國各省網際網路發展狀況2010年中國各省網際網路發展狀況
從發展速度上看,中西部地區網民規模增速較快,其中西藏、貴州、陝西、安徽網民數量年增幅最大,分別為52.7%,31.1%,30.2%和30.2%。由於京廣滬的網民規模相對龐大,網民增長速度較低。
表 2 2010年分省網民規模及增速
省份 網民數(萬人) 普及率 增長率 普及率排名 網民增速排名
北京 1218 69.4% 10.5% 1 29
上海 1239 64.5% 5.8% 2 31
廣東 5324 55.3% 9.5% 3 30
浙江 2786 53.8% 13.6% 4 27
天津 648 52.7% 14.8% 5 26
福建 1848 50.9% 13.4% 6 28
遼寧 1916 44.4% 20.1% 7 21
江蘇 3306 42.8% 19.6% 8 22
新疆 819 37.9% 29.1% 9 7
山西 1250 36.5% 17.5% 10 25
山東 3332 35.2% 20.3% 11 19
海南 303 35.1% 24.3% 12 8
重慶 990 34.6% 23.3% 13 12
陝西 1295 34.3% 30.2% 14 3
青海 188 33.6% 21.8% 15 15
湖北 1902 33.3% 29.5% 16 6
吉林 882 32.2% 21.5% 17 16
河北 2197 31.2% 19.3% 18 23
內蒙古 747 30.8% 29.9% 19 5
黑龍江 1127 29.5% 23.6% 20 11
寧夏 175 28.0% 24.3% 21 9
西藏 81 27.9% 52.7% 22 1
湖南 1747 27.3% 24.3% 23 10
河南 2417 25.5% 20.4% 24 18
廣西 1226 25.2% 19.0% 25 24
甘肅 655 24.8% 22.4% 26 13
四川 1998 24.4% 22.2% 27 14
安徽 1392 22.7% 30.2% 28 4
雲南 1021 22.3% 20.9% 29 17
江西 950 21.4% 20.2% 30 20
貴州 751 19.8% 31.1% 31 2
二、接入方式
(一)上網設備
2010年,網民的上網工具更加多元,各類上網設備使用率普遍上升。使用桌上型電腦上網的網民有78.4%,仍然居於首位。使用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上網的網民分別為66.2%和45.7%。與2009年相比,筆記本電腦上網使用率上升最快,增加了15個百分點;手機和桌上型電腦上網使用率分別增加5.4和5個百分點。
(二)上網地點
網民在家上網的比例仍顯著高於其他地點,有89.2%的網民在家上網。在網咖、單位和學校上網的網民分別占35.7%、33.7%和23.2%,還有16.1%的網民在公共場所上網。
與2009年相比,網民在家上網的比例提高了6個百分點,在單位和在公共場所上網的用戶比例分別提升了3.5和0.4個百分點。
(三)上網時間
2010年,我國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為18.3個小時,日平均上網時長2.6個小時。
三、網民屬性
(一)性別結構
男性網民所占比重進一步提升。2010年,我國網民男女性別比例為55.8:44.2,男性群體占比高出女性近11.6個百分點。
(二)年齡結構
網民年齡結構更加最佳化。2010年,30歲以上各年齡段網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整體從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目前的41.8%。10-19歲年齡段的網民所占比例下降較多,與該年齡段實際人口數下降有關。
(三)學歷結構
2010年,我國網民中國中學歷人群增加明顯,占比從26.8%提升到32.8%,增加6個百分點。高中學歷的網民占比首次下降,從40.2%下降到35.7%,降低了 4.5個百分點。大專和本科及以上學歷網民均保持相對下浮的態勢。
(四)職業結構
2010年,學生、企業一般職員、個體戶/自由職業者三大群體在網民中占比進一步增大,分別占整體網民的30.6%,16.2%和14.9%。同時,農林牧漁勞動者占比上升較快,從2.8%上升至6%,無業\下崗\失業人員占比從9.8%下降至4.9%。
(五)收入結構
網際網路進一步向低收入者覆蓋。與2009年相比,個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網民占比從18%上升到19.4%,月收入在501-2000的網民群體占比也從41.7%上升至42.8%。無業\下崗\失業網民占比降低,因此無收入群體網民也從10%降低至4.6%。
(六)城鄉結構
隨著信息化建設加快,農村網際網路接入條件不斷改善,農村網路硬體設備更加完備,推動了農村地區網民規模的持續增長。2010年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1.25億,占整體網民的27.3%,同比增長16.9%。
農戶自發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明顯增強。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式,我國農村信息服務普及有了顯著的提升,“沙集模式”成為農村自發套用信息化手段的典型代表。農戶通過自發使用市場化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直接對接需求市場,帶動農村地區製造及其他配套產業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也帶動了周邊地區信息化使用深度的提高。然而隨著農村人口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人口的絕對規模下降,使農村網民的增長勢頭相對平緩,低於城市網民的增長速度。

第三章 網際網路基礎資源

一、基礎資源概述
截至2010年12月,我國IPv4地址數量達到2.78億,預計IANA在2011年2月將IPv4地址資源最終分發完畢,IPv4向IPv6全面轉換更加緊迫。
我國域名總數下降為866萬,其中.CN域名435萬。網站數量下降為191萬個,.CN下網站為113萬個,占網站整體的59.5%。網站數量的下降與國家加大網際網路領域的安全治理有關,網站等網際網路基礎資源的質量隨著“水分”的溢出而得到提升。雖然網站數量下降幅度較大,但網頁數和網頁位元組等網際網路資源數在大幅度增長。
2010年,國際出口頻寬達到1,098,956.82Mbps,年增長26.9%。
表 3 2009.12-2010.12年中國網際網路基礎資源對比
2009年12月 2010年12月 年增長量 年增長率
IPv4(個) 232,446,464 277,636,864 45,190,400 19.4%
域名(個) 16,818,401 8,656,525 -8,161,876 -48.5%
其中CN域名(個) 13,459,133 4,349,524 -9,109,609 -67.7%
網站(個) 3,231,838 1,908,122 -1,323,716 -41.0%
其中CN下網站(個) 2,501,308 1,134,379 -1,366,929 -54.7%
國際出口頻寬(Mbps) 866,367.20 1,098,956.82 232,590 26.9%
二、IP位址
截至2010年12月,我國IPv4地址數量達到2.78億,預計IANA在2011年2月將IPv4地址資源最終分發完畢,IPv4向IPv6全面轉換更加緊迫。IPv6將原來的32位地址轉換到128位地址,幾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可以解決網際網路IP位址資源分配不足的問題。目前有一些系統和設備廠商開始支持IPv6,但從IPv4儘快轉換到IPv6,還需要從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組織機構等等多個方面入手,確保能夠順利地從IPv4過渡到IPv6地址。
三、域名
我國域名總數下降為866萬,其中.CN域名435萬,.CN在域名總數中的占比為50.2%。
表 4 中國分類域名數
數量(個) 占域名總數比例
CN 4,349,524 50.2%
COM 3,713,244 42.9%
NET 488,478 5.6%
ORG 105,279 1.2%
合計 8,656,525 100%
目前CN域名中,.CN結尾的二級域名比例仍然最高,占到CN域名總數的60.5%,其次是.COM.CN域名,為31.2%。
表 5 中國分類CN域名數
數量(個) 占CN域名總數比例
cn 2,629,697 60.5%
com.cn 1,357,969 31.2%
net.cn 169,455 3.9%
adm.cn 67,889 1.6%
org.cn 64,290 1.5%
gov.cn 52,155 1.2%
ac.cn 4,276 0.1%
edu.cn 3,774 0.1%
mil.cn 19 0.0%
合計 4,349,524 100%
四、網站
截至2010年12月,中國的網站數,即域名註冊者在中國境內的網站數(包括在境內接入和境外接入)減少到191萬個,年降幅41%。網站數量的下降與國家加大網際網路領域的安全治理有關,網站等網際網路基礎資源的質量隨著“水分”的溢出而得到提升。雖然網站數量下降幅度較大,但網頁數和網頁位元組等網際網路資源數在大幅度增長。
五、網頁
網頁的規模反映了網際網路的內容豐富程度。自2003年開始,中國的網頁規模基本保持翻番增長,2010年網頁數量達到600億個,年增長率78.6%。
從下表的詳細網頁情況來看,2010年動態網頁增長幅度高於靜態網頁,靜態/動態網頁的比例已經從1.3:1降低為1.14:1。與此同時,平均每個網站的網頁數達到31,414個,年增長率達到202%。
中國網頁數
單位 2009年 2010年 增長率
網頁總數 個 33,601,732,128 60,008,060,093 78.6%
靜態網頁 個 18,998,243,013 31,908,739,278 68.0%
占網頁總數比例 56.54% 53.17% ——
動態網頁 個 14,603,489,115 28,099,320,815 92.4%
占網頁總數比例 43.46% 46.83% ——
靜態/動態網頁的比例 1.3:1 1.14:1 ——
網頁長度(總位元組數) KB 1,059,950,881,533 1,922,538,540,426 81.4%
平均每個網站的網頁數 個 10,397 31,414 202%
平均每個網頁的位元組數 KB 31.5 32 1.6%
六、網路國際出口頻寬
中國國際出口頻寬繼續發展,2010年底達到1,098,956.82Mbps,年增長率為26.8%。
主要骨幹網路國際出口頻寬數
國際出口頻寬數(Mbps)
中國電信 660612.82
中國聯通 357433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 49124
中國科技網 18120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11655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網際網路 2
合計 1098956.82
七、網路速度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與合作夥伴一起,通過IDC 方式模擬測試網際網路連線速度。
具體測試方式是:選取中國前20家主流網際網路網站作為目標網站,以對這些網站的測試情況代表中國整體網際網路速度情況。在31個省市均選取出樣本點,將全天分成24小時,每個小時測試一次,通過機器模擬訪問20個目標網際網路網站,得到平均連線速度。
雖然我國有線(固網)用戶中寬頻普及率已經高達98.3%,但是全國平均網際網路平均連線速度僅為100.9 KB/s,遠低於全球平均連線速度(230.4 KB/s) 。各省中河南、湖南和河北的平均連線速度排名前三,分別為131.2 KB/s,128.2 KB/s和124.5 KB/s。
僅通過IDC方式進行測試,有可能不能完全反映中國網民使用體驗。以後CNNIC將陸續加入Lastmile 測試數據,以更真實地反映中國網民網際網路平均連線速度情況。
表 8 分省網際網路平均連線速度速度
排序 省份 下載速度(KB/s)
1 河南 131.2
2 湖南 128.2
3 河北 124.5
4 天津 120.4
5 四川 116.9
6 黑龍江 115.7
7 廣西 115.5
8 海南 110.1
9 遼寧 109.0
10 廣東 108.1
11 甘肅 106.3
12 內蒙古 105.9
13 北京 105.7
14 貴州 105.7
15 吉林 105.6
16 福建 104.0
17 山西 101.4
18 青海 100.0
19 新疆 99.4
20 重慶 97.0
21 浙江 92.6
22 湖北 88.6
23 雲南 88.3
24 山東 87.8
25 江西 87.3
26 安徽 84.0
27 寧夏 83.1
28 陝西 82.0
29 西藏 76.6
30 江蘇 74.4
31 上海 73.2
全國平均 100.9
數據來源:比對康普科緯軟體服務(上海)有限公司與北京博睿宏遠發展科技有限公司數據之後,再利用深圳市迅雷網路技術有限公司(迅雷)的數據進行校驗,得出上述數據。
八、網際網路基礎資源指數
基礎資源是網際網路的根基,它的發展水平直接制約著整體網際網路的發展質量。我們從四個維度衡量中國網際網路基礎資源的整體發展水平:每千網民IP位址數 、每千網民域名數、每千網民網站數、每千網民國際出口頻寬數。
基礎資源指數計算方法
該指數以CNNIC每年兩次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為基礎進行綜合測算。從2005年底開始,CNNIC對域名的統計從原來的單純.CN域名擴展到全部域名類別,本報告對數據基期的設定從2005年開始。考慮到數據穩定性的需要,本報告選取2005年底——2007年中兩年四次數據的平均值作為基期數據。
指數權重計算:採用專家賦權的方式,共有來自政府代表、業界代表、網際網路技術專家、統計學專家等14位專家參與打分,計算結果如下:
表 9 指標權重分配
IP位址數 域名數 網站數 國際出口頻寬數
權重 0.3004 0.2435 0.2727 0.1833
各基礎指標的指數值=本期網民人均擁有量/基期網民人均擁有量*100
基礎資源指數=0.30048×IP位址指數+0.2435×域名指數+0.2727×網站指數+0.1833×國際出口頻寬指數
基礎資源指數計算結果
表 10 2005-2010中國主要網際網路基礎資源數量
IP位址(萬個) 域名(萬個) 網站(萬) 國際出口頻寬(Mbps)
2005年底 7439 259 69 136106
2006年中 8479 296 79 214175
2006年底 9802 411 84 256696
2007年中 11825 918 131 312346
2007年底 13527 1193 150 368927
2008年中 15814 1485 192 493729
2008年底 18127 1683 288 640287
2009年中 20503 1626 306 747541
2009年底 23245 1682 323 866367
2010年中 25045 1121 279 998217
2010年底 27764 866 191 1098957
表 11 2005-2010主要網際網路基礎資源數及指數基期數
每千人IP位址數(個) 每千人域名數(個) 每千人網站數 每千人國際出口頻寬(Mbps)
2005年底 670.2 23.4 6.3 1.23
2006年中 689.3 24.1 6.4 1.74
2006年底 715.5 30 6.2 1.87
2007年中 729.9 56.7 8.1 1.93
基期數 701.2 33.5 6.7 1.69
2007年底 644.1 56.8 7.2 1.76
2008年中 625.1 58.7 7.6 1.95
2008年底 608.3 56.5 9.7 2.15
2009年中 606.6 48.1 9.1 2.21
2009年底 605.3 43.8 8.4 2.26
2010年中 596.3 26.7 6.6 2.38
2010年底 607.1 18.9 4.2 2.40
表 12 網際網路基礎資源指數和分項指數
IP位址指數 域名指數 網站指數 國際出口頻寬指數 基礎資源指數
基期數 100 100 100 100 107.7
2007年底 91.9 169.6 107.5 104.1 124.2
2008年中 89.1 175.2 113.4 115.4 126.4
2008年底 86.8 168.7 144.8 127.2 132.6
2009年中 86.5 143.6 135.8 130.8 124.0
2009年底 86.3 130.7 125.4 133.7 118.0
2010年中 85.0 79.7 98.5 140.8 97.9
2010年底 86.6 56.4 62.7 142.0 82.9
從2005年到2009年,四種基礎資源都在快速增長,但是由於同期網民規模也在快速增長,網民規模的快速膨脹,甚至稀釋了基礎資源的增量,使IP位址、域名等基礎資源的千人平均擁有量不增反降。
從IP位址指數看,從2007年至今,人均IP位址擁有量逐年下降。IP位址是網際網路最為基礎的資源,沒有IP位址,就無法接入網際網路,因而,IP位址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關注。如果未來IP位址指數持續走低,可能制約我國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
從2007年到2010年,國際出口頻寬指數持續穩步增長,反映了中國網際網路頻寬資源的快速發展,而頻寬資源的增長,為中國網民不斷提升網際網路套用體驗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但是與世界已開發國家相比,中國的網際網路速度仍然處於較低水平。
基礎資源指數趨勢分析
2007年底——2008年底,基礎資源的四個構成要素中,雖然IP位址指數持續下降,但是由於國際出口頻寬指數和網站指數保持穩定增長之勢,而域名指數保持高位平穩,這帶動了整體基礎資源指數穩定增長。2009年以後,域名指數、網站指數都呈下降之勢,國際出口頻寬指數的平穩增長難以扭轉其他三個指標形成的下降大勢。2010年,域名和網站指數迅速下降,同時IP位址資源即將耗盡,基礎資源指數明顯下滑。
基礎資源是網際網路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基礎條件,要保證中國網際網路的基礎資源不會制約整體網際網路的發展,需要從幾個方面著力推進:保障域名基礎資源的穩步回升,提升國家域名的保有數量;推動Ipv6地址資源快速套用,扭轉人均域名擁有量的持續下滑局面;最佳化國際出口頻寬環境和寬頻速度,推進中國網際網路從寬頻網際網路向高速網際網路轉型;保持域名資源和網站資源的穩步增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