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第六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第六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新聞發布會2010年11月3日下午在北京798藝術區的伊比利亞中心舉行,在京的七十多家媒體、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席楊元惺先生、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朱憲民先生以及部分專業界人士出席了發布會。

基本信息

連州國際攝影年展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第六屆主題:

這個世界存在嗎?
CuratorialTheme:IstheWorldReal?

展覽時間:

2010年12月3日至12月26日

展覽地點:

廣東連州

國內新聞發布會:

11月3日下午3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海外新聞發布會:

10月19日巴黎歐洲攝影之家

策展團隊

藝術總監:

段煜婷

總策展人:

費大為

策展人:

段煜婷鮑棟

海外策展人:

阿聶茲·德·蒂奎文·聖克林AgnèsdeGouvionSaint-Cyr
瑪琳·鮑德里亞MarineBaudrillard
米歇爾·菲利博MichelPhilippot

組織機構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

廣東省文化廳、清遠市人民政府、連州市人民政府

海外支持單位:

法國文化部

聯辦單位:

南方電視台、羊城晚報社、南方日報社、新快報社、廣東美術館、廣東省攝影家協會、人民畫報、城市畫報社

承辦單位:

廣州市瀚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中國攝影家協會、廣東省攝影家協會、香港攝影家聯盟、廣州攝影家協會、廣東青年攝影家協會、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國務院新聞攝影辦公廳、栗憲庭電影基金會、深圳專業攝影家協會、巴黎攝影月刊、休斯頓FotoFest攝影節、英國攝影家畫廊、莫斯科攝影雙年展、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德國攝影家協會、歐洲攝影之家、瑪格南圖片社、巴黎國際攝影雙年展、休斯頓攝影節、俄羅斯國際攝影節、倫敦攝影師之家、亞洲影藝聯盟、英國皇家攝影協會、孟加拉Drik圖片社、美國密西根大學、法國VU圖片社、埃娃攝影師、美國波士頓RobertKleinGallery畫廊、歐洲藝術家組織、法新社、美國堪薩斯大學、美國麻省大學Lowell分校、O'Connor工作室/O'ConnorStudio、澳大利亞FotoFreo攝影節、倫敦NBPictures圖片社、紐約JohnStevensonGallery畫廊、美國攝影評論檔案館、法國Photographie.com雜誌、法國阿爾勒攝影節、法國VU圖片社、英國PhotoSwap、美國休斯頓美術館、英國ChrisBoot圖書出版有限公司、美國《光圈》雜誌、西班牙攝影節、英國rhubarb-Rhubarb攝影節、英國SeeingtheLight、義大利GraziaNeri圖片社、法國國家高等裝飾藝術學院、法國TendanceFloue圖片社、法國LesFillesduCalvaire畫廊、聯繫圖片社、柏林WiEKultur文化傳播中心

入口網站:

騰訊

展覽史支持:

東方視覺

協辦媒體:

中國攝影、攝影之友、周末畫報、外灘畫報、虹madamefigaro、藝術時代、當代藝術、畫廊、當代藝術與投資收藏投資導刊、藝術市場、美術焦點、色影無忌、雅昌藝術網、藝術國際、藝術中國、中國藝術新聞網等。

專業媒體:

中國攝影家、中國攝影報、數碼攝影、美術文獻、東方藝術•大家、Hi藝術、當代藝術新聞、國家美術、藝術界、世界藝術、ArtInfo、世藝網、嘿社會、藝術眼、藝術概網、《藝術當代》雜誌、《當代美術家》雜誌、《藝術財經》、《大眾攝影》雜誌、《中華攝影》雜誌、《攝影世界》雜誌、99藝術網、《攝影》雜誌、人民攝影報、山西電視台影像世界欄目、雅昌攝影網、中國攝影線上、視覺中國、SimpleStyle、大旗網、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

大眾媒體:

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廣州電視台、國務院新聞辦圖片庫、鳳凰網、貴州電視台、中國新聞社、美聯社香港分社、清遠電視台、財經雜誌、生活雜誌、新世紀周刊、南方人物周刊、駐巴黎中國媒體記者、新京報、南方都市報、中國日報、北京青年報、廣州日報、深圳晚報、深圳商報、南方周末、晶報、東方早報、中國青年報、香港文匯報、中國政券報、新快報、深圳特區報、信息時報、競報、清遠日報、高峰傲、LIFESTYLE、時裝、大周末、人民網、新華社北京分社、中國日報網、光明日報網、北京文網、三聯生活周刊、江蘇畫刊、環球時報、澳廣衛視、京華時報、That’sPRD、財經視覺、timeout北京、人民畫報、德國電視台、今日中國、法國photo、優酷網、新華通訊社

海外媒體:

法國:《藝術知識》、法國航空雜誌、今日藝術、藝術電台、《歐洲攝影》《法國文化》、《影像》、《藝術時事》、巴黎《紐約時報》、世界報、《藝術》雜誌、人道報、費加羅報、《攝影雜誌》、EllE雜誌
美國:美國藝術、國際先驅論壇報、紐約時報、時代周刊、PDN雜誌
瑞士:巴賽爾報、國際周報、時報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徠卡世界》、德國第二頻道
英國:英國廣播公司、《周日時報》、四頻道、每日電訊、《英國攝影雜誌》
義大利:CorrieredellaSera、《生活》雜誌、《國際快報》
比利時:瑪麗嘉爾時尚雜誌、Soir晚報、藝術新聞
西班牙:《藝術》、《攝影》、西班牙電台

製作技術支持:

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

專業相紙支持:

哈內姆勒(亞太區)有限公司

特別鳴謝: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參展藝術家

糧倉展區

張大力《第二新聞》
劉香成《中國》
鄭濃《化學風景》
喻曉風《混紡的確良》《t_7》《t_w》
劉月《認知研究2》《認知研究9》
塔可《詩山問考》
楊振中《CC畫廊》
倪衛華《風景牆》
《感光——法國尼埃普斯攝影博物館特別展》
戴建勇《我是模特》
川內倫子《CUICUI》
黎朗《1966-1976》
卓仁芽《塑膠眼》
翁雲鵬《影像的寓言》
朱憲民《百姓》
王寧德《光》
雷本本《生活方式》
張巍《臨時演員》

二鞋廠

張乾琦《囍》
胡哲瑋《暗物質》《第二故鄉》
亞牛《一個蟲子的世界觀》
馬蒂《兩個平行的世界》
唐文靜《自我直白》
張君剛&李潔《我們去哪兒?》
劉鼎《經驗與意識》
鳥頭《歡迎來到鳥頭的世界》
林舒《鴆》
金石《02:58》
朱浩《蛾》
羅明義《青年路上的人們》
楊承德《風景的謎語》
海波
張曉《海岸線》
呂厚民《領袖》
游莉《寂靜的緯度》
毛秋元
熊小默《夜巡》
馮斌《夜胡同》
麥可·沃爾夫生活在城市中》
張之洲
伊德爾《操場》Vedio
阿音《蘇牧學校》
果品倉
讓·鮑德里亞《消失的技法》
派屈克·扎克曼《城市的偽裝》
雷米·阿爾迪日《自然》
喬爾·彼得·威金《喬爾·彼得·威金》
傑里·伯恩特《那時,我是顆飛彈》
斯坦尼斯拉斯·基基《沒有未來》
阿聶茲·布魯配克《幻影》
伊琳娜·波麗娜《錯覺世界》
法國才華攝影基金獎群展
JürgenNefzger約爾根•涅夫澤格
GrégoireAlexandre格里高利•亞歷山德拉
CamilleVivier卡梅利•維韋爾
FrédéricSautereau弗雷德里克•索特雷奧
DeborahMetsch戴波拉•梅辛
MarionPoussier馬利昂•博希爾
GrégoireEloy格里高利•埃洛伊
FrédériqueJouval弗雷德里克•約瓦
ClaudiaImbert克勞迪亞•依姆博特
MarikelLahana馬里克爾•拉哈納
Lucie&Simon魯西&西蒙
FranckGlénisson弗蘭克•格雷尼森
Funky&Made《出湖湘》&《廣州2008-2009》
糖小雙《連州-小雙》
王建新《回家》
莊嚴《段落》
王亞明《影子寓言》
歐陽星凱《洪江》
李潔軍《麻風病康復者肖像》
李林《單位的風景》
楊格亮《迷途》
李亞隆《阿凡達》

海外特別嘉賓

弗朗索·薩瓦爾 法國尼埃普斯攝影博物館館長
克里斯多福·菲利普斯紐約國際攝影中心策展人,攝影批評家和史學家
凱薩琳·菲利博 法國凱薩琳.菲利博傳媒
安妮·勞·樂雷 義大利《國際快報》
史蒂弗·布拉思卡法國《航空雜誌》
迪迪埃·德.法艾絲 法國《攝影雜誌》
黛安娜·史密斯 《英國攝影雜誌》
莫尼卡·艾侖德 英國《周日時報》
盧克·德布萊恩 瑞士《國際周報》
達門·桑斯特法國國《藝術知識》
布賴斯·佩德魯雷特法國《世界報》
里德維納·柯維拉 法國《照片編輯》
菲利普·雷格尼爾法國《藝術雜誌》
瑪麗·奧德萊·布魯利法國Elle雜誌

年展總顧問:

栗憲庭
GeneralExhibitionConsultant:LiXianting

學術委員會

吉恩·魯克蒙特羅索:歐洲攝影之家主席
讓·克勞德·莫萬諾: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
弗朗索瓦·赫伯爾: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節總監
克里斯多福·菲利普斯:紐約國際攝影中心策展人,攝影批評家和史學家
赫維·尚德斯:法國卡地亞基金會主席
高若樂:法國VU圖片社創始人,獨立策展人
艾禮森·諾斯特羅姆:美國喬治·伊斯曼國際攝影與電影博物館藝術總監
安妮·霍伊:美國國際攝影中心的前館長,藝術史學家和作家。
弗朗索·薩瓦爾:法國尼埃普斯攝影博物館館長
凱倫·史密斯:英國藝術批評家、策展人
賽麗娜·朗絲福德:德國法蘭克富國際攝影檔案館主席
貝蒂·思吉爾斯卡:丹麥影像藝術中心策展人
鮑昆:中國攝影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批評家、策展人
王璜生: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藝術家
楊小彥: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新聞傳播學系主任,批評家
陳衛星: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郭曉彥: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首席策展人
朱大可: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化批評家
顧錚: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攝影評論家、攝影家
巫鴻:芝加哥大學教授、藝術史學家
聞丹青:《中國攝影》雜誌主編
汪民安:藝術批評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李媚:中國攝影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批評家、策展人
李樹峰: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研究所所長、批評家
鄧啟耀:廣東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
孫周興:上海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高士明: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學院常務副院長
劉樹勇: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新聞傳播系主任、批評家
郭力昕:台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批評家
吳文光:獨立影像製作人、策劃人
宿志剛: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院長
江融:美國獨立策展人
藏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小說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小說排行評審
馮原: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主任、副教授

特色

每年一度的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無疑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攝影界的一大重要展覽。近年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很多中國的攝影師以能參加連州國際攝影節為自己職業生涯的重要起點。可以說連州攝影年展也是中國攝影的一個晴雨表,大家可以從每一年的展覽上了解中國攝影和世界攝影的最新發展和變化
大家最關心的是今年的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帶來了一些什麼樣的展覽和活動,今年的策展團隊在藝術總監段煜婷帶領下展開工作,總策展人由大家熟知的中國當代藝術界重要的策展人費大為先生擔任,國內策展人中還有近年來非常活躍的青年批評家鮑棟先生。今年連州攝影年展在策展人和參展藝術家方面都進行了改革,針對國內攝影展“高大全”展覽數量過多的問題,主動反思,縮減了策展人和藝術家的數量,而且只作深度的個展,把每個藝術家的個展做到足夠完善,不做大而無當、空泛無物的群展。
2010年的攝影節在“這個世界存在嗎?”的主題下,在國內將推出一些從未被發掘的中國年輕的攝影師的作品,甚至是完全沒有經過任何攝影啟蒙教育的攝影家。在國際範圍內,我們重點的展覽首先是法國後現代主義的大思想家讓鮑德里亞的大型個展,這是讓鮑德里亞的作品首次在中國亮相,相信國內的鮑德里亞迷們會一飽眼福;其次是來自攝影的發明地法國尼埃普斯攝影博物館的展覽,這是一個關於攝影早期的收藏的精彩影像,館長弗朗索•薩瓦爾先生一直對美國攝影的過度市場化有他的看法,他說:“我就是要和美國人對著來,我認為好的攝影作品是應該讓最大多數的人享有,不應當只有少數人買得起,所以,凡是尼埃普斯館藏的照片,有人需要,我都可以送給他們免費的拷貝。”這一次在連州的展覽現場,館長將會在現場製作並贈送來自博物館最珍貴的收藏作品,每一個希望擁有的普通人都可以免費得到一張珍貴的收藏級作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攝影史上著名的攝影大師喬彼德威金也會在連州推出個展並親臨現場,希望一睹大師風采的攝影愛好者們不可錯失良機。今年的展覽可謂亮點紛呈,還有中外一線著名攝影家和藝術家劉香城、張大力、川內倫子、派屈克·扎克曼、傑里·伯恩特、楊振中、海波、王寧德等人的展覽。

年展主題

關於2010年的主題“這個世界存在嗎!”總策展人費大為先生在發布會上也進行了闡述,他說:”今天的文明遭遇到它自身歷史的一個臨界點,此前,人類滿懷信心地走向世界,試圖掌握世界、改造世界。此後,人類突然意識到正是如此這番的努力使自己錯過了世界,並日益遠離了真實的世界。人為了掌握世界而發明的所有工具已經把人送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個被人所創造的世界之中。世界的存在和攝影語言之間的關聯,成為當今視覺文化批評中的一個重要的悖論。解鈴還須系鈴人,攝影語言引起的問題還要通過對語言的反思來解決。攝影語言能否突破自己所設定的陷阱,不斷獲得創造和發現的動力?能否激起更寬廣的想像?能否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能否使語言與世界並行不悖?本屆攝影節以“這個世界存在嗎?”為題,正是希望通過所有參展的作品來展示這些攝影家是如何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穿越語言,去重構一個更加自由,更加強烈,更加具有意義的世界。”

策展人感言

在新聞發布會上,藝術總監段煜婷女士發表感言說:“我們希望連州的項目是個在專業上對中國攝影的發展有幫助的項目,是個真正有活力的攝影節,這個活力並不是體現在表面的熱鬧,而是內斂的,是在專業層面的對於攝影學術價值的追求。它體現在每一個專業的環節上,甚至小到對一個攝影師的展覽所有細節的把握,沒有深入地與藝術家的溝通,和在每一個環節上以研究型地態度進行提綱攜領地把握,很難說可以做到真正的創造性,這個創造性非常難,可以說它需要整個攝影節這個龐大的系統當中,所有的人都動起來,需要每一個環節都要高度配合和努力。這些工作並不是懂得行政的指揮就可以做好的,而是要靠對攝影真正有研究的學者和策展人來完成。當你真正地研究攝影,真正地深入到內部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攝影,特別是中國攝影,並非只有那些你已經看到的方面,從以往的攝影史上,還有從當下新興的攝影的樣式中,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存在,而活力正是埋藏在這種無限地可能性和豐富性當中,連州攝影節所做的專業部分的工作也就是盡大可能地去發現和探索攝影這個媒介更豐富的內涵,和這個媒介更多的外延,實驗和探索其實也是所有藝術項目的活力所在。”

年展回顧

在過去的五年中,連州攝影年展在挖掘和整理中國攝影史上被塵封的老攝影家和發現年青人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大家有目共睹,比如像莊學本、孫明徑張祖道蒙敏生等這些中國攝影各個時期重要的老攝影家,很長一段時期內,大家已經把他們遺忘了。還有年青的攝影家們像駱丹、劉一青、林志鵬、張曉、馮立等,在對攝影的未知層面的探索方面,他們的嘗試讓我們耳目一新。
一個好的攝影節還要時刻關注中國攝影以及世界攝影的發展動向,過去的五年中,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用每一年的展覽來對中國攝影甚至世界攝影的發展作出自己的回應,從對現有的中國主流紀實攝影,存在的樣式和觀念陳舊的反思;到當代藝術熱潮下觀念攝影的浮燥、過度市場化的進行反思。連州攝影節在國際的交流方面,在推動中國攝影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通過連州攝影節走向國際視野的攝影家有很多,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每年都會在世界範圍內做大量專業推廣的中國攝影節,每年邀請相當數量的國際級的專家和媒體前來連州,目的就是搭建一個國際交流的平台,讓中國攝影家了解世界,也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攝影。
這個項目從第一屆後就被廣東省列為十一五重點文化項目,去年,作為廣東唯一的一個攝影節,更是得到了廣東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廣東省政府和省文化廳以及當地政府可以說真正為文化事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可以說連州這個小城市靠攝影節這個創新的文化產業闖出了自己的名氣。四年前,連州被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唯一的“中國攝影之城”的稱號,今天看來這個稱號是實至名歸的。

獎項設定

年度傑出藝術家獎3名年度評審會特別獎攝影藝術貢獻獎

海內外評論

邵華(連州攝影年展總顧問、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
作為一個邊地小城的連州市,能成功舉辦如此盛大的國際攝影年展,的確不簡單。連州走出的這條路子,和中央提出文化要貼近民眾生活,要發展經濟,走向世界,讓世界更了解中國,要吸引世界各國無論從文化、經濟與中國有更多的交流等都是相符合的。
江振霄(文化部對外聯絡局參贊):
連州市成功舉辦國際攝影年展,開創了山區小城舉辦國際攝影年展的先例,體現了廣東人民勇為人先,敢於開拓,爭當改革開放排頭兵的時代精神,也體現了連州市委、市政府的魄力。
方健宏(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已辦了兩屆,其效果之好,影響之大,超於想像。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為廣東文化大省建設作出了貢獻。連州市政府通過舉辦國際攝影年展,搭建起了四個平台:一是推動中國攝影事業的平台;二是展示連州乃至清遠的平台;三是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四是攝影搭台、經濟唱戲的平台。
白潔(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
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已成為了廣東一個響亮的文化品牌、成為廣東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項目。從某種意義上說,國際攝影年展落戶連州,是連州選擇了文化,也是文化選擇了連州。
克林•雅各布森(WESTMINSTER歐洲報導攝影先行者、西明斯特大學報導攝影系主任):
看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參展作品精選片子後,我有一種亢奮的感覺,特別覺得現在中國攝影師太厲害了,無論從觀念或手法上,都與過去大不相同。我對中國攝影比較熟悉,曾多次應邀中國講學,印象里中國的照片比較傳統,沒想到今天很多參展攝影師的作品,是傳統與當代的巧妙結合,十分有趣。

媒體評介

《大眾攝影》:
舉辦國際化的攝影年展,是連州亮出的一記重拳!“北有平遙,南有連州”的口號更是喊出了一種當仁不讓的氣勢。許多攝影節上,“風光”“風情”總是主打,看後給人的多是華麗、表面、雷同的感覺,當連州大展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時,紀實攝影、觀念攝影等更專業、學術的內容,帶給攝影人新的視點。年展作品為人們認識圖像,認識圖像與社會、民族、區域文化、全球化等重大問題的關係,開啟了廣闊的視野。
《環球影事》:
中國的攝影活動要么已經“國際化”,要么正在“國際化”的路上,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將“學術化”作為主要議程引入年展中。值得讚賞的是,連州的“學術化”不是要對攝影進行概念試驗或拉回書齋,而是試圖通過人類學、社會學、城市學等操作,使攝影活動回歸大眾文化的本位。
南方電視台:
在“2006年度南方盛典”頒獎典禮上,南方電視台授予連州國際攝影年展“金南方創意傳播獎之年度跨文化表達策劃獎”。頒獲獎理由是:連州,中國廣東一個普通的小城,用跨文化的攝影精粹,為中國攝影指引新的坐標,並成功示範了一條通往全球化的文化路徑。
《城市畫報》:
連州的志向就是要成為一個專業的國際攝影節永久性舉辦城市,以它的條件基礎,完全不可能受到特別的關注,這個小城市卻讓人意外地創辦起了一個讓業內人士也稱作是中國真正具有國際性的、高學術水準和高專業水平的攝影年展……
《南方網》:
10月30日至11月25日,巴黎首屆世界攝影雙年展在塞納河畔舉行。由法國國家博物館———蓋•布朗利博物館主辦的本屆雙年展展出了來自35個國家的75名攝影師和25名攝像師的作品,其中王寧德、吳旗、顏長江、潘偉等10名中國攝影師先後有作品參加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由此可見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的學術性、國際性和影響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