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敏生

蒙敏生

蒙敏生(1919—2007),祖籍廣州, 1919年出生於上海,青年時代移民即謀生於香港。1950年代,他曾短暫在電影廠工作,因此他開始了他的攝影。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蒙敏生(1919—2007),祖籍廣州, 1919年出生於上海,青年時代移民即謀生於香港。1950年代,他曾短暫在

蒙敏生蒙敏生

電影廠工作,因此他開始了他的攝影。後來,他謀生的方式就是在一些公司作普通雇員,這是斷斷續續的。在較長一段時間裡,他與幾位兄弟在中環合作經營類似於必勝客的飲食店鋪。他不理事,但這保證了他的基本生計,更重要的是使他有比較自由的時間可以拍照。

2006年11月他突然中風,僅靠插鼻管維持生命。攝影是他的生活方式,雖然絕大部分時間他僅僅是一個業餘攝影者。在他倒下之前,一直拍攝不輟。一輩子拍攝香港的市井社會、也在攝影棚里擺弄拍攝他感興趣的場景。老了也拍一些花花草草。直到中風之前,每周還拍攝三個膠捲,令其身為職業攝影師的兒子蒙嘉林也感到很敬佩。

蒙敏生的攝影開始於50年代,其中有少量沙龍作品,而絕大部分是記實攝影,記錄香港的社會生活,尤其是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景象。香港的農民、漁民、碼頭工人乃至作坊、工廠、社會活動、有軌電車、市井茶肆、民俗風情、中產階級、港九工人運動、香港市政變遷等,在他的照片中都有反映。另外,60年代到80年代,他多次往來香港廣州,還記錄了不少廣東“文革”期間的社會景象。

對於生活在大陸的人們來說,對香港的印象或想像大多就是摩天大樓、霓虹閃閃、跳舞賭馬、消費天堂、金元世界、文化沙漠、時尚先鋒等等。但這只是香港的一部分,並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香港,也可以說是充滿娛樂感和實用主義趨向的報紙、電視、電影傳達出來的媒體的香港。蒙敏生的照片,最大的價值在於他讓我們看到了香港的另一面景(勞動階層),在翻檢他的照片時,有大開眼界之感。

在香港,蒙敏生屬於被稱為“左派”的一類人。80年代之前香港的左派的形成和活動,有著十分複雜的民族、歷史、社會、經濟、政治、組織的背景,什麼是香港的左派?其實很難用幾句話表述準確。我想香港的左派有這樣幾個特徵:在情感上有非常強烈的民族自尊,熱愛祖國,親近大陸人民;在意識形態上至少不反感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念;在行為上關注、呼應大陸的政治風雲,甚至表現出政治激進的狂熱等等。

蒙敏生自言他一生有“三哭”,一是1949年中國大陸剛解放,他回家省親,踏上羅湖橋看見另一端飄揚的五星紅旗時就失聲痛哭,盼望香港也能夠早日擺脫殖民統治得“解放”;二是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在廣州舉行,他參加開幕典禮,當開幕式上“奏國歌升國旗”時,他流著眼淚情不自禁地說“祖國真強大啊”;三是1997年7月1日他與香港新界民眾冒雨在新界錦田公路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香港,一邊老淚縱橫,一邊用他手中特意裝上樂凱400度的膠捲的照相機記錄這日夜盼望的景象。

2007年6月12日上午,蒙敏生先生在香港靈實醫院去世,享年88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