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諾貝爾獎

第五屆諾貝爾獎於1905年頒發。 德國科學家勒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德國科學家拜耳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德國科學家科赫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波蘭作家顯克微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奧地利女強人蘇納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德國基爾大學的勒納德(Philipp Lenard,1862-1947),表彰他在陰極射線方面所作的工作。

諾貝爾化學學獎

拜耳(AdolfVonBaeyer),德國有機化學家,拜耳一生的重要貢獻,是研究合成了含砷藥物、靛藍、吡啶、生物鹼、酞類等有機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為此,他成為第五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化學家。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科學家科赫(Robert Koch,1843年--1910年),他曾去埃及和印度,和他的同事一起發現了霍亂病原菌是形如逗號的霍亂弧菌及其經過水﹑食物﹑衣服等用品的傳播途徑。同時還發現了阿米巴痢疾和兩種結膜炎的病原體。1890年他提出用結核菌素治療結核病。1891~1899年,他還在埃及﹑印度等地研究了鼠疫﹑瘧疾﹑回歸熱﹑錐蟲病和非洲海岸病等。190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

波蘭作家亨利克·顯克維支(1846~1916), 因作品《第三個女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由於他在歷史小說寫作上的卓越成就”。

諾貝爾和平獎

貝爾塔·弗賴茹勞·馮·蘇特納板(Bertha Freifrau Von Suttner,1843-1914),是奧地利著名女作家,資產階級和平運動的代表人物。於1905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金的女性。是一位反對戰爭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戰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