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北伐”

1928年1月8日,國民政府明令蔣介石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重新上台後,拉攏汪精衛,排斥桂系勢力。2月2日至7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二屆四中全會,改組了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機構,譚延?(1880―1930,湖南茶陵人)擔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兼任軍事委員會主席。

歷史資料

會議認為“加倍努力以促進北伐之完成,實為今日不可稍緩之工作”,並通過《集中革命勢力限期完成北伐案》。會後,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桂(李宗仁、白崇禧、黃紹?、李濟深)4大派系,由於對奉系軍閥作戰的需要達成暫時的妥協。它們的軍隊先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集團軍,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分別擔任這4個集團軍的總司令,共約100萬兵力。北伐的作戰部署是:以何應欽為北伐軍總參謀長,留守南京;第一集團軍沿津浦線北進;第二集團軍沿京漢線北進;第三集團軍由京綏、正太線東攻。各路會師北京。4月5日,蔣介石在徐州誓師北伐。4月9日,下達總攻擊令,第一、第二、第三集團軍,分別沿津浦、京漢、正太鐵路向奉軍發起進攻。當時,奉系軍閥的安國軍亦號稱百萬,共有7個方面軍團,分別以孫傳芳、張宗昌、張學良、楊宇霆、張作相、吳俊升、褚玉璞為軍團總司令。其作戰部署是:對京漢路、津浦路取攻勢防禦,對正太路、魯西、大名一帶取攻勢,參加作戰的兵力達60萬人。4月27日,第一集團軍攻克山東泰安,大破張宗昌、孫傳芳聯軍主力,直魯軍向黃河北岸潰退。5月1日,北伐軍第一集團軍占領濟南。日本為阻止北伐軍北進,於5月3日出兵濟南干涉,製造了“濟南慘案”。國民政府對日採取妥協的方針。北伐部隊撤出濟南,繞道北進。5月下旬,李宗仁率第四集團軍沿京漢線北上。5月28日,各集團軍開始全線進攻,相繼攻占邯鄲、石家莊、保定、德州、大同、張家口等地,直逼北京、天津地區。5月30日,張作霖見大勢已去,命令部隊撤離京津地區,向灤河方向退卻。他本人決定出關。國民政府委派南桂馨、孔繁蔚為代表到北京與奉系代表張學良、楊宇霆談判和平接收京津事項。議定國民政府給奉軍撤退以方便條件,奉軍未完成撤退以前,國民黨政府軍隊不予追擊。6月2日,張作霖發表出關通電。次日凌晨,張作霖乘專列離北京返奉天(瀋陽)。6月4日晨,當專列行至皇姑屯時被日本關東軍預謀炸死。同日,國民政府任命閻錫山為京津衛戍總司令。閻即呈請委任張蔭梧為北京警備司令、傅作義為天津警備司令。6月8日,第三集團軍商震部開進北京城。6月12日,傅作義接收天津。6月15日,國民政府發表《對外宣言》,宣稱“統一告成”,要求與各國遵正當手續另訂新約。6月20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議決:直隸省改為河北省,舊京兆區各縣併入該省;北京易名北平;北平、天津為特別市。6月27日,張學良返回奉天。7月1日,張通電停止戰爭,並開始與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商洽合作事宜。7月6日,蔣介石及參加北伐的主要將領在北平香山碧雲寺孫中山靈前,舉行北伐完成的祭告典禮。

相關條目

歷史現代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