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北伐

十二月,諸葛亮引兵出散關,圍陳倉。 司馬懿引軍隨亮,至西城,始終不與諸葛亮交戰。 兩軍相拒百餘日,諸葛亮數次挑戰,懿始終不出。

概述

第一次北伐,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揚聲由斜谷道攻取眉縣,使趙雲、鄧芝率一枝兵馬為疑軍,據箕谷。而諸葛亮自率大軍攻祁山。由於事出突然,天水、安定、南安三郡皆叛魏應亮,魏明帝曹睿遣大將軍曹真督關右諸軍,駐眉縣。令右將軍張合率五萬步騎增援隴上。蜀軍先鋒馬謖在街亭被張合所破,蜀軍進無所據,拔西縣千餘家回漢中。此戰過後,諸葛亮自貶三等,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第二次北伐,建興六年(228年)冬,諸葛亮利用東吳陸遜在石亭大破魏大司馬曹休之際,復出軍攻魏。十二月,諸葛亮引兵出散關,圍陳倉。因為曹魏方面已經有所準備,“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見《曹真傳》)。郝昭據城堅守,諸葛亮圍城20餘日,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趕,被亮設伏所殺。
第三次北伐。建興七年(229年)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諸葛亮自出至建威,郭淮退還,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營於南山下原上,築漢、樂二城。
第四次北伐。建興八年(230年)七月,魏使司馬懿由西城,張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數道並進,會攻漢中。會天大雨三十餘日,阻礙了魏軍的進攻。蜀軍以逸待勞,諸葛亮一方面積極組織防禦力量,調李嚴率軍2萬增援漢中,自己親率大軍屯成固、赤坂迎敵。另一方面積極籌畫反攻力量。他令魏延、吳壹西入羌中南安界,大破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吏郭淮於陽溪。
第五次北伐,建興九年(231年)二月,
諸葛亮率軍再次進圍祁山,以新造之木牛運糧,令李嚴總督後勤糧草。此時,魏大司馬曹真有疾,魏明帝令司馬懿代真屯長安,督雍涼二州諸軍事,統張合、戴陵、費瑤、郭淮,兵發祁山。諸葛亮率軍於上圭迎擊司馬懿,初戰諸葛亮擊敗魏將郭淮、費瑤,並乘勝大收上圭小麥以做軍糧。在上圭東與司馬懿想遇,懿斂兵依險,亮不得戰,引軍還。司馬懿引軍隨亮,至西城,始終不與諸葛亮交戰。魏將賈栩、魏平數請戰,懿不允。諸將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見《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五月司馬懿使張合攻蜀將王平於祁山南屯,自己率主力進攻諸葛亮。諸葛亮令魏延。吳班、高翔迎戰,大破魏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懿回營固守。祁山南屯方面,蜀將王平守備得法,張合進攻不克,亦回軍。六月,蜀軍因運糧不繼退軍,司馬懿強使張合追擊蜀軍,張合不得已,遂進。追至木門中蜀軍伏擊,張合中箭而亡。
第六次北伐,諸葛亮鑒於每次北伐,皆因糧盡退軍,故於建興九年(231年)後,就勸兵講武,作木牛、流馬,運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閣;息兵三年,以做戰時所用。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調動所能徵發的軍隊,出斜谷,遣使約東吳孫權同時出兵,共伐曹魏。蜀軍到達眉縣後,屯於渭水之南。司馬懿亦引軍渡渭,背水為壘以拒亮。司馬懿仍沿用堅守不出,待蜀軍糧盡而退的辦法,而諸葛亮也“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兩軍相拒百餘日,諸葛亮數次挑戰,懿始終不出。亮送巾幗婦人之服至懿處,懿故意上表請戰,以搪塞諸將。蜀軍與魏軍相持半年有餘,於當年八月,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于軍中,享年五十四歲。司馬懿得知此訊息,率軍追趕。蜀將姜維令楊儀反旗鳴鼓,做反擊狀,懿不敢逼。蜀軍得以結陣而去,入斜谷後發喪。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能退生仲達。”懿因此自嘲道:“吾能科生,不便料死也。”(見《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及蜀軍退,懿巡視蜀軍營壘處,嘆道“天下奇才也!”(見《諸葛亮傳》)

相關條目

建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