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大會

第一屆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大會

2000年,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理事會最早提出“國際地球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Planet Earth,IYPE)”的構想,其目的在於推動社會對地球科學的全面認識,更好的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隨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與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共同發起組織“國際地球年”活動;2004年,國際地球年的活動得到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140多個成員國的支持;同時,在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和國際地球年國際委員會共同支持下,成立了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YES)聯盟。 2005年11月22日,在聯合國召開的第60屆大會上決定:2008年為國際地球年,以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參與。活動將從2007年持續到2009年,通過三年的時間完成相應的科學計畫和推廣計畫。

會議的發起

2008年2月12~13日在法國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國際地球年全球開年儀式,聯合國教科文總幹事、法國總理、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主席等國際組織代表、多國部長等政要以及企業、社會、傳媒等社會各屆人士出席,我國也派出代表團參會,值得關注的是,來自世界各國的300多名青年代表參加了本次開年儀式,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第一屆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First World Young Earth-Scientists Congress, YES)會議2009也開始啟動。

國際地球年開年儀式上出席的中國青年國際地球年開年儀式上出席的中國青年
青年地球科學家是地球科學發展的希望。2008年8月在挪威舉行的第33屆世界地質大會上,來自10多個國家的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代表召開會議,公開選舉了國際組委會成員,經過我國青年代表努力爭取,我國青年王猛當選副主席一職,為國家爭得了榮譽。同時,國際組委會決定於2009年10月舉行首屆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YES)會議,作為中國國際地球年閉年之際的一個大型學術活動,這對於青年地球科學工作者的意義不言而喻。經各國代表投票,最終決定於2009年10月25-28日在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舉辦第一屆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YES)會議。會議規模在300~500人。會議將通過一系列的口頭報告,圓桌會議及海報會議等形式,探討和實現具有全球性的科學與社會意義的目標。

會議的宗旨與目標

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會議是在國際地科聯和國際地球年的共同支持下成立的,是世界範圍內第一次最高級別的青年地球學家會議。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YES)會議的宗旨是——青年地球科學家為社會服務(Young Earth-Scientists for Socitey),目標是為青年地球科學家搭建一個學術交流與展示的平台,藉以推動青年在國際地質科學交流中扮演更活躍的角色,激勵青年在其研究領域深入探索;並最終建立一個青年地球科學家、領導人和政策決策人的網路,為來自不同國家的代表建立長期聯繫和可能的雙邊關係的建立提供基礎。

會議的內容和主題

大會主體共分為六個部分,包括開幕式、口頭報告、圓桌討論會議、會議展覽、會後考察和閉幕式等。
依據“國際地球年”的全球性主題,本次會議的大主題是“青年地球科學家為社會服務”。
口頭報告和海報會議將指向國際地球年的十個分會主題,如下:
· 地下水 – 緩解地球的饑渴?
· 地質災害 – 增強意識、降低風險
· 地球和健康 – 構建安全的自然環境
· 氣 候 – 石頭中的記錄
· 資 源 1 – 能源 – 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動力
· 資 源 2 – 固體礦產 – 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動力
· 大 城 市 – 走進地球深處,構建安全空間
· 深部地球 – 從地殼到地核
· 大 洋 – 時間的深淵
· 土 壤 – 生命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
· 地球和生命 – 多樣性的起源
在以上10個議題的基礎上,根據近年來的研究趨勢及我國有重要代表意義的科學研究,本屆會議新增了3個議題,分別是:
· 青藏高原的隆升、變遷和全球變化
· 數字地球工程 – 數位化的地球科學方法
· 地質遺蹟保護與地質公園建設
圓桌討論會議的主題為8個,由國際地球年十大主題概括而來,如下:
未來地質學家的科學挑戰:
· 自然災害:包括氣候變化、洪水、地質災害等 ——美國地質學會
· 氣候變化科學 ——兩極地質科學家聯合會
· 自然資源和能源的可持續利用 ——義大利地質科學聯盟和環境部
· 中國的地學哲學 ——全國地學哲學委員會青年分會
理論與實踐之路:
· 尋找地質科學可持續性的教育 ——美國地質研究所
· 地質科學與社會實踐的結合 ——美國地質研究所
地質學科職業生涯:
· 地質人才就業的挑戰與機遇 ——美國地質研究所
· 女性地質工作為社會服務 ——美國地質研究所

會議進展

目前,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會議在國際地科聯(IUGS)和國際地球年(IYPE)的大力支持和推廣下,已經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美國、英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義大利、荷蘭、印度、日本等40多個國家,80多個大學和國際組織的支持,將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青年學者和有資歷的科學家及多國青年政要前來共同探討地球科學領域的熱點問題。
在組委會多方努力下,會議獲得了國際地球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家自然基金科學委員會、義大利國家科學委員會地球與環境部、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國際第四紀聯合會、挪威地質學會、坦尚尼亞環境部、歐洲地質學會等國際組織的資金支持,用於資助非已開發國家的青年地學工作者參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都理工大學、長安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南京大學等兄弟院校也紛紛表示支持並參與到大會中。
目前,參會人員提交的摘要已形成論文集,由《地學前緣》出版,並將傳送ISTP國際檢索總部。參會人員提交的全文也將由《地質學報—英文版》(SCI檢索)在會後出版。

會議的議程

本次會議分為幾個部分,具體內容如下:
1. 開幕式
會議開幕式將由卓越的科學家、領導人、為會議作出突出貢獻的會議組織人員的演講以及藝術表演組成。
2. 口頭報告會
依據“國際地球年”的全球性主題,本次會議的大主題是“青年地球科學家為社會服務”。 口頭報告將指向國際地球年的十個分會主題,如下:
· 地下水 – 緩解地球的饑渴?
· 地質災害 – 增強意識、降低風險
· 地球和健康 – 構建安全的自然環境
· 氣 候 – 石頭中的記錄
· 資 源 1 – 能源 – 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動力
· 資 源 2 – 固體礦產 – 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動力
· 大 城 市 – 走進地球深處,構建安全空間
· 深部地球 – 從地殼到地核
· 大 洋 – 時間的深淵
· 土 壤 – 生命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
· 地球和生命 – 多樣性的起源
在以上10個議題的基礎上,本屆會議根據近年來的研究趨勢及我國有重要代表意義的科學研究,新增了3個議題,分別是:
· 青藏高原的隆升、變遷和全球變化——瞭望世界之巔
· 數字地球工程 – 數位化的地球科學方法
· 地質遺蹟保護與地質公園建設——地球科學近在咫尺
3.圓桌會議
圓桌討論會將基於社會與科學的問題展開討論,每個圓桌會議將由每個議題的召集人召集和組織。圓桌討論會議的主題為8個,由國際地球年十大主題概括而來。
4. 虛擬圓桌會議
圓桌會議設有虛擬部分,主要是針對不能親自前來參加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大會的參與者。在陳述期間,遠程參與者可以跟隨現場錄音、事先錄製的錄像和幻燈片來參與。陳述結束後,有互動環節,在進行小組討論、提問和回答的過程中,遠程參與者都可以進行提問。
5. 學術展覽
學術與商業展覽為青年地球科學家提供了與國際優秀研究機構和國際知名企業交流的好機會,同時,他也為參加單位提供了展示自己、交流成果和招聘人才的好機會。
6. 會議考察
本次會議的會後考察將在中國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進行。

會議主題介紹

口頭報告主題:
·地下水資源——緩解饑渴的地球?
地球上幾乎全部的潛在飲用水都來自地下水資源。新的地下水資源勘探和開採技術,以及對自然水資源的動態理解可以幫助地學科技工作者們找到更多的珍貴水資源。
·自然災害——增強意識、降低風險
地球上的自然生存環境有時是非常危險的,特別是人類對地球的不合理使用與過渡開發,會使危險因素進一步加大。利用地學手段預測、預防、評估自然災害是人類減輕自然災害所必需的關鍵方法。
·地球與健康——構建安全的自然環境
每一個居住在被污染的城市的居民都應意識到人們的健康正受到環境的影響和威脅。而環境對我們健康的威脅與否、程度大小,關鍵因素之一是我們生活習慣中對環境地球化學的認識與使用。
·氣候變化——石頭中的紀錄
在全球氣候變化趨勢的預測和研究中,對不同類型沉積岩所保留的氣候歷史變化紀錄的理解是整個研究工作中最至關重要的部分。通過對這一寶貴自然遺蹟的研究和對岩石紀錄中不同氣候變化的代表性引證,地學科技工作者們可以更加準確、完整的揭示氣候是怎樣影響地球的自然環境,它在過去又有怎樣的行為歷史。然而,這些具有非常珍貴的研究價值、記錄了氣候歷史變化的岩石是非常難以獲取的,因此,就需要我們很好的保護它們,而不能在人類對地球的開發中將它們盡毀。
·自然資源——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動力
隨著全球地學科技工作者對地球上潛在有用礦產資源儲量的研究不斷深入,他們越來越一致地預測地球上可利用的自然資源已經十分有限,甚至枯竭。然而,人類社會並沒有因此而完全理智地使用這些資源,亦或尋找新型、清潔可替代能源。
·大城市——走進地球深處,構建安全空間
城市建築經常集中在狹窄的海岸帶或向空間發展——構建摩天大廈。而建築師們則越來越希望能改變這種觀點和局面,將建築物向地球深部發展。儘管在短期內,這種做法的成本比較昂貴,但是從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角度,這種做法更加合理和適用。
·地球深部——從地殼到地核
地球的所有長期歷史和到現今狀況的演化實際上就是巨大的、熱驅動引擎下的地表碎塊運動。儘管地球內部的鎮-鐵地核(內部是固態核心,外部包裹著液態核,並產生了大部份地球磁場)和地幢是固體的,但是卻使地殼板塊不斷傳送和移動,這個動力系統使我們的地球保持活力。
·海洋——時間的深淵
海洋的科學探索始於200年前,它是研究地球如何工作的關鍵。儘管對海洋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們對地球整體的認識,但是還有很多內容等待我們去發現——不僅是人類獲得和使用海洋資源,也要防範人類由於在沿海生活的過度集中而造成的對海陸邊界的破壞。
·土壤——生命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
土壤是人類及地球多種生物賴以生存的地方。當今,人類對土壤的不合理使用和所引起的土地退化問題,已嚴重威脅著世界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對土壤圈與地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研究,特別是人為因素誘導的土壤退化的發生機制與演變動態、時空分布規律,以及對土壤變化的預測與恢復重建研究,已成為研究全球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球與生命——多樣性的起源
地球環境的演變決定了生命的起源與演化過程,而生命過程又影響著地球表層環境以及大氣圈、水圈及岩石圈的物質循環。生物多樣性是地球演化的獨特產物,對地球生命維持系統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研究地球與生命的互動,研究生物多樣性的起源和發展對人類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青藏高原隆升、演化和全球變化——瞭望世界之巔
素有地球“第三級”之稱的青藏高原一直是國際地學界最矚目的研究熱點。它是研究印度-歐亞大陸的殼幔回響、變形過程,地貌形成與資源及環境效應的獨一無二的視窗,是我國地學研究中一塊得天獨厚的瑰寶。青藏高原的地址變遷對全球氣候、地質格局的變遷都具有重要意義。
·數字地球工程——數位化的地球科學方法
數字地球是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大規模存儲技術為基礎,以寬頻網路為紐帶,運用海量地球信息對地球進行多解析度、多尺度、多時空和多種類的三維描述,其核心思想是用數位化的手段來處理整個地球的自然和社會活動諸方面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並使普通百姓能夠通過一定方式方便地獲得他們所想了解的有關地球的信息,利用它作為工具來支持和改善人類活動和生活質量。
·地質遺蹟保護與地質公園建設——地球科學近在咫尺
地質遺蹟記錄了地球在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的發展演化,地球上的一石一柱,都是千萬個世紀以來,地球自然力量凝聚下來的結晶,是不可再生的寶貴檔案。宇宙中地球是如此渺小,卻因為這些在地圖上可有可無的微塵而豐富多姿。那倜儻的奇岩,異彩的礫石,已足以陪伴我們樂度無數個春夏秋冬。走進地質公園,讓近在咫尺的地質遺蹟帶領我們求證46億年來的地老天荒。
圓桌會議主題:
未來地質學家的科學挑戰:
· 自然災害:包括氣候變化、洪水、地質災害等 ——美國地質學會
討論當今科學界對自然災害識別、風險評估以及危險緩解的途徑。討論將關注於預測自然災害和風險管理中的成功和挑戰,包括氣候變化可能會引起的潛在災害。討論會還將提出青年地球科學家在災害研究和風險交流領域應該努力的方向。
· 氣候變化科學 ——兩極地質科學家聯合會
以古記錄、觀察和模型為證據,討論極地地區氣候變化以及該變化對全球的影響。討論將圍繞北極理事會“北極氣候影響評估”、國際極地年(IPY)聯合理事會“國家極地研究報告”和南極研究科學理事會(SCAR)“南極氣候和環境審查”三個主要檔案展開。並提出青年地球科學家在本研究領域應該努力的方向。
· 自然資源和能源的可持續利用 ——義大利地質科學聯盟和環境部
圍繞提高自然資源和能源可持續利用率主題,討論當今科學界對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理解,以及青年地球科學家在這一研究領域應該努力的方向。
· 中國的地學哲學 ——全國地學哲學委員會青年分會
理論與實踐之路:
· 尋找地球科學可持續性的教育 ——美國地質研究所
圓桌會議的重點是全球面臨的地質教育和研究的問題。我們闡述世界各個地區的地質部門的優勢和面臨的挑戰。討論將定義可持續發展的四年制地球科學課程的潛在策略。這些策略包括教師和學生的招收和維持,以及地球科學可持續發展最好的實踐方法。我們的目標是確定可以在特定區域被廣泛使用的策略。
· 地質科學與社會實踐的結合 ——美國地質研究所
圓桌會議的重點是連線用人機構與培訓地球科學家的研究機構。我們將考察地質學畢業生的擁有的和企業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包括技術能力和社會能力)。我們還將考察學術機構對這些能力培養的參與程度。本次圓桌會議將提出加強地學科研機構和地學用人機構和企業評估畢業生質量的解決方案。
地球科學職業生涯
· 地質人才就業的挑戰與機遇 ——美國地質研究
圓桌會議將關注於地質科學家國際執照和地球科學畢業生學位的國際認可。隨著地質工作越來越全球化,地質學家的執照和學位的全球化也變的得越來越必要了。本次圓桌會議的目標是通過Y.E.S.網路建立一群個人和組織,並由這些個人和組織積極努力推進地質學家的國際認可工作。
· 女性地質工作為社會服務 ——美國地質研究所
圓桌會議將關注女性作為地質工作者在獲得學位和地球學專業研究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第一屆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大會會議標誌

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會議是在國際地科聯和國際地球年的共同支持下成立的,是世界範圍內第一次地球科學領域青年工作者的會議。

第一屆YES大會貼畫——笑臉第一屆YES大會貼畫——笑臉
中國籌備會創意組以“第一屆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會議”的主題理念“青年為社會服務”為核心,以“青年地球科學家”之義的英文“Young Earth Scientists”三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YES”為設計元素,與“第一屆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會議”的英文全稱、“青年為社會服務”的口號有機組合出一個笑臉造型。
標誌在色彩的運用,力求簡約而富有視覺衝擊力。綠色“Y”字母造型類似初生的新芽,意味著青年人在科學思維上的開拓與創新。紅色“E”字母造型類似激盪的岩漿,代表青年地學工作者的熱情、自信和積極進取的精神;藍色“S”字母造型類似清澈的流水,象徵著青年科學家在學術態度上的嚴謹、縝密與理智;“Y”、“E”和“S”相互呼應,形成以中國剛柔兼徐的韻味,更使“笑臉”更加富有靈動和生氣。這一簡潔、親切、樸素的造型,表現了“第一屆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會議”培養青年地球科學家為社會服務、發展地球科學事業美好明天的深刻寓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