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洲村

1933年,馬立峰、詹如柏、施霖等同志經常深入竹洲山地區進行革命活動,發動畲族同胞起來革命,發展黨的組織和農會組織。 竹洲山為革命獻出了他們英勇的兒女,竹洲山畲族民眾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全村200多位畲族民眾,則鑽深山,住草樓,無家可歸,但卻沒有一個人投敵,叛變革命。

基本信息

廣東省陸豐市甲西鎮竹洲村

簡介

竹洲埔(E116.00,N22.85),又稱竹洲埔,屬於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甲西鎮,南臨南海,北靠人頭山, 西依海甲山,全村只有一條道路通向外邊。總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多為外出,難以精確統計,現常住人口不過三百,多為老少。蘇維埃政權時,周恩來曾經此下海。全村共有蔡、張、江三個姓氏,其中以蔡氏為主。通行語言為潮汕話三甲方言。郵編:516538。代碼:441581。區號:0660。拼音:Zhuzhoupu。

經濟狀況

竹洲埔以農業發展為主,輔以外出工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 候溫和,雨量充沛,以水稻、花生、芝麻、番薯等農作物為主,又有荔枝、龍眼等果林作物。收入不高,但基本自給自足,民風甚好。

福建省福安市穆陽鎮竹洲村

簡介

竹洲村, 又名竹舟村,這是一個純畲族村落,位於福安市穆陽鎮與周寧縣交界處的深山裡,地勢險要,林密草深。村前一道山溪終日溪水長流,溪澗直落深谷,湍急的溪流橫斷往返周寧的去路,須用竹舟盪過小溪深澗。

革命傳統

畲族革命英雄鍾日住就誕生在這塊美麗而貧瘠的土地上。1933年,馬立峰、詹如柏、施霖等同志經常深入竹洲山地區進行革命活動,發動畲族同胞起來革命,發展黨的組織和農會組織。正值中年強幹的鐘日住加入了革命的隊伍,日夜奔走在窮鄉僻壤的畲族山村,傳播革命道理,發動民眾,組織農會,建立革命政權,開展轟轟烈烈的“五抗”鬥爭和分田運動。1934年3月,經倪英鋒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竹洲山為革命獻出了他們英勇的兒女,竹洲山畲族民眾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全村200多位畲族民眾,則鑽深山,住草樓,無家可歸,但卻沒有一個人投敵,叛變革命。尤其是鍾日住一家3口參加革命,胞弟鍾鳳朝當游擊隊員在敵人的追擊下跳崖英勇犧牲,兒子鍾冬和做紅軍給養員。葉飛同志曾說,在艱苦困難的鬥爭中,少數民族(畲族)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他們具有二大特點:一、最能保守秘密;二、最團結,不管敵人怎么摧殘,他們始終忠於黨。這是對畲族民眾最中肯的評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