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

竹枝,即竹子的小枝。此外,還是唐教坊曲名,元郭茂倩《樂府詩集》雲,竹枝本出於巴渝。唐貞元中,劉禹錫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調九章,教里中兒歌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注音】:zhú zhī/qí
【釋義】:
1.竹子的小枝。
2.唐教坊曲名。元郭茂倩《樂府詩集》云:竹枝本出於巴渝,唐貞元中,劉禹錫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調九章,教里中兒歌之。由是盛於貞元元和之間。按《劉禹錫集》,與白居易唱和竹枝甚多,其自敘云:竹枝,巴歈也。巴兒聯歌,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其音協黃鐘羽,但劉白詞俱無和聲,今以皇甫松、孫光憲詞作譜,以有和聲也。

唱調

(1)單調十四字,兩句兩平韻
皇甫松
芙蓉並蒂竹枝一心連女兒。花侵隔子竹枝眼望穿女兒。
○○●● ●○○ ○○●● ●○○
尊前集》載皇甫松《竹枝詞》六首,皆兩句體。平韻者五,仄韻者一。每句第二字,俱用平聲,餘字平仄不拘。所注竹枝、女兒、枝兒,協韻,乃歌時群相隨和之聲。猶採蓮之有舉棹年少也。按古樂府,江南弄等曲皆有和聲。如江南曲,和雲〔陽春路,時使佳人度〕。龍笛曲,和雲〔江南弄,真龍下翔鳳〕。採蓮曲,和雲〔採蓮居,淥水好沾衣〕。亦各協韻。此其遺意耳。
(2)又一體 單調十四字,兩句兩仄韻
皇甫松
山頭桃花竹枝谷底杏女兒。兩花窈窕竹枝遙相映女兒。
○○○○ ●●● ●○●● ○○●
此首用仄韻。(3)又一體 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孫光憲
門前春水竹枝白苹花女兒。 岸上無人竹枝小艇斜女兒。
○○○● ●○○ ●●○○ ●●○
商女經過竹枝江欲暮女兒。 散拋殘食竹枝飼神鴉女兒。
○●○○ ○●● ●○○● ●○○
此詞較皇甫松詞多兩句。按劉白竹枝詞,俱拗體七言絕句,此獨諧婉,且每句有和聲。(4)竹枝 皇甫松 單14平
芙蓉並蒂(竹枝)一心連(女兒),
宜平 韻
花侵槅子(竹枝)眼應穿(女兒)。
宜平 葉
此調中平仄可不拘,但每句次字皆平。
又名《巴渝辭》、《竹枝詞》、《竹枝子》。此音起於巴蜀,唐人所作皆詠蜀中風景。後人因效其體,於各地為之,非古也。
詞中所用“竹枝”、“女兒”乃歌時群相隨和之聲。如《採蓮曲》之“舉棹”、“年少”等字。
萬樹《詞律》云:“《竹枝》:唐教坊曲名,本出巴渝,劉禹錫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詞九章。原無和聲,後皇甫松、孫光憲作此,時有‘竹枝’、‘女兒’為隨和之聲。‘枝’、‘兒’叶韻,猶後之“舉棹”、“女兒”亦自為葉也。”
任半塘《教坊記箋訂》云:“張旭所唱之《竹枝曲》與劉禹錫改訂之《竹枝》(七言四句聲詩)應不同。董逢元《唐詞紀》謂《竹枝詞》亦曰《竹枝》。《教坊記》曰《竹枝子》。殆因未及見《竹枝子》之傳辭,故誤混二調為一。”
(5)又一體 孫光憲 單14仄
山頭桃花(竹枝)谷底杏(女兒),
宜平 韻
兩花窈窕(竹枝)遙相映(女兒)。
宜平 葉
此調句中平仄可不拘,但每句次字皆平。(6)又一體 孫光憲 單28平
門 前 春 水 (竹枝)白 萍 花(女兒),
可仄 可仄 韻
岸 上 無 人 (竹枝)小 艇 斜(女兒)。
可平 葉
商 女 經 過 (竹枝)江 欲 暮(女兒),
可仄 可仄 可仄
散 拋 殘 食 (竹枝)飼 神 鴉(女兒)。
可平 可仄 葉
此調竟是七言詩,句中平仄亦可不拘。若唐人拗體絕句者。
此調首見於劉禹錫。乃是其於公元822年至夔州模仿巴渝一帶之民歌之作。其有序:“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歲正月,余來建平,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卒章激訐如吳聲,吳傖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轉,有《淇奧》之艷。昔屈原居沅湘間,其民迎神,詞多鄙陋,乃為作《九歌》。到於今,荊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詞》九篇,俾善歌者颺之,附於末。後之聆巴渝,知變風之自焉。”
唐《樂府》有《蜀竹枝》、《江南竹枝》、《漁家竹枝》。但言《竹枝》者,蜀詞居多,填詞特以類分耳。
(7)又一體 孫光憲 單28平
亂繩千尺(竹枝)絆人深(女兒),

越羅萬丈(竹枝)表長尋(女兒)。

楊柳在身(竹枝)垂意緒(女兒),
藕花落盡(竹枝)見蓮心(女兒)。

此即萬樹所云似拗體絕句者,其實只次句與首句平仄相同。非全體皆拗。

唐詩竹枝

年代:【唐】 作者:【劉禹錫】 體裁:【七絕】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注釋]

竹枝詞:是巴渝民歌的一種,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
唱:一說“踏”。唱歌聲,西南地區,民歌最為發達。男女的結合,往往通過歌唱;在戀愛時,更是用唱歌來表情達意。踏歌,是民間的一種歌調,唱歌時以腳踏地為節拍。
東邊道是二句:語意雙關,“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情”同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東邊句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說明,實際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歌詞要表達的意思是聽歌者從那江上歌聲聽出唱者是“有情”的。末句“有”“無”著重的是“有”。

[譯詩、詩意]

江邊的楊柳青青,垂著綠色枝條,水面一片平靜。忽然聽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聲音。東邊出著太陽,西邊還下著雨。沒有晴天吧,卻還有晴的地方。

[賞析]

竹枝詞是巴渝(今四川省東部重慶市一帶)民歌中的一種。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聲調宛轉動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依調填詞,寫了十來篇,這是其中一首摹擬民間情歌的作品。它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著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複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
第一句寫景,是她眼前所見。江邊楊柳,垂拂青條;江中流水,平如鏡面。這是很美好的環境。第二句寫她耳中所聞。在這樣動人情思的環境中,她忽然聽到了江邊傳來的歌聲。那是多么熟悉的聲音啊!一飄到耳里,就知道是誰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寫她聽到這熟悉的歌聲之後的心理活動。姑娘雖然早在心裡愛上了這個小伙子,但對方還沒有什麼表示哩。今天,他從江邊走了過來,而且邊走邊唱,似乎是對自己多少有些意思。這,給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這個人啊,倒是有點象黃梅時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還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又還出著太陽,可真有點捉摸不定了。這裡晴雨的“晴”,是用來暗指感情的“情”,“道是無晴還有晴”,也就是“道是無情還有情”。通過這兩句極其形象又極其樸素的詩,她的迷惘,她的眷戀,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畫出來了。
這種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而形成的表現方式,是歷代民間情歌中所習見的。它們是諧聲的雙關語,同時是基於活躍聯想的生動比喻。它們往往取材於眼前習見的景物,明確地但又含蓄地表達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吳聲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這種諧聲雙關語來表達戀情。如《子夜歌》云:“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歡是當時女子對情人的愛稱。梧子雙關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歡的的,子行由豫情。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遲疑貌。芙蓉也就是蓮花。見蓮,雙關見憐。)《七日夜女歌》:“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桑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因為會少離多,所以朝思暮想。懸絲是懸思的雙關。)
這類用諧聲雙關語來表情達意的民間情歌,是源遠流長的,自來為人民民眾所喜愛。作家偶爾加以摹仿,便顯得新穎可喜,引人注意。劉禹錫這首詩為廣大讀者所愛好,這也是原因之一。

《竹枝》原文

作者:孫光憲,字孟文,陵州人。為荊南高從誨書記,歷檢校秘書,兼御史大夫。
門前春水白苹花,岸上無人小艇斜,商女經過江欲暮,
散拋殘食飼神鴉。亂繩千結絆人深,越羅萬丈表長尋。
楊柳在身垂意緒,藕花落盡見蓮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