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操男子鞍馬

競技體操男子鞍馬

競技體操男子鞍馬,是第29屆奧運會體操比賽項目之一,鞍馬高1.05米,環高12厘米。鞍馬是在馬的所有部位,用不同的支撐方式完成不同的全旋和擺越動作是鞍馬項目上一套動作的基本特性。

基本信息

簡介

競技體操男子鞍馬競技體操男子鞍馬
男子競技體操項目之一。起源於歐洲。羅馬人曾利用木製馬來訓練騎手。19世紀初德國體操家F.L.楊把這種木馬砍頭去尾作為體操器械。1896年鞍馬被列為體操比賽項目。現代比賽用鞍馬器械長160厘米,寬35厘米,馬背中央木環上沿離地面120厘米,離馬背12厘米,兩環相距40~45厘米。比賽成套動作包括兩臂交替支撐的各種單腿擺越,正、反交叉,單、雙腿全旋和各種移位轉體等動作。20世紀50年代鞍馬上有了各種環上轉體。70年代中、後期,匈牙利運動員Z.馬喬爾開創了縱向前移位、沿身體縱軸反向轉體和跳動移位等技術,美國運動員K.托馬斯創造了分腿波浪全旋技術。80年代,倒立技術與隔環轉體類型的動作逐漸增多。鞍馬技術進展快,難新動作不斷出現。中國運動員對鞍馬技術的進展作出了不少貢獻,1981~1992年在世界性比賽中共獲得6次鞍馬世界冠軍
鞍馬源於跳馬項目。1804年德國著名體操家古茨穆特斯將木馬上的馬鞍換成一對鐵環,後鐵環被木環取代,形成現在的鞍馬。為男子項目。鞍馬決賽時每隊參賽運動員最多兩名,只有在團體賽中鞍馬成績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參賽資格。只比自選動作。將運動員在團體賽中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總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鞍馬決賽中自選動作的得分,作為最後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滿分為20分。從1992年奧運會起,團體分不帶入單項賽,僅以自選動作的比賽成績確定名次。滿分為10分。18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競賽規則

現代鞍馬成套動作的主要特徵是利用鞍馬的所有規定部位,用不同的支撐姿勢完成不同的全旋擺動動作(分腿或並腿)、單腿擺動和(或)交叉。允許有經手倒立加轉體或不轉體的動作,所有動作必須用擺動完成,不能有絲毫的停頓,不允許有力量動作或靜止動作。
運動員必須從站立姿勢開始,允許做第一個動作時走上一步或跳起撐鞍馬。動作評分從運動員的手撐鞍馬開始。鞍馬比賽高度1.05米(從墊子上沿量起),下有拉鏈與地面掛鈎相連固定,可升降。
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體操動作共有33個,其中鞍馬4個
童非移位:馬端正撐全旋隔兩環挺身轉體180度成另一馬端正撐
王崇升轉體:托馬斯全旋起倒立轉體180度落下接托馬斯轉體90度起倒立落下成騎撐
吳國年轉體:俄式轉體720度同時移三位
李寧交叉:正交叉轉體90度經單環起倒立落下成騎撐

觀賽禮儀

觀看體操比賽應提前到場,比賽結束後再退場。進出場地要有序,不要擁擠,要尊老愛幼。
比賽時,不要隨意走動,最好在比賽暫停或休息時再走動。
在場地內不要高聲說話,應舉止文明,不隨地亂扔雜物,禁止吸菸。
觀賽時應將手機關機或設定在振動、靜音狀態。
學習必要的競賽知識,既要看運動員優美的動作,也要看其動作技術和風格。既要欣賞運動員精湛的技藝,也要感受他們的頑強作風和內在品質。既給本國選手加油,也給外國運動員鼓掌。做到熱烈而不狂躁,有激情而不失分寸。
運動員做動作前需要排除一切雜念,寧神靜氣,做動作時要將全部精力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動作上。觀眾此時應全神貫注地觀看,不要鼓掌加油,不要歡呼,更不要喊運動員的名字。
拍照不要使用閃光燈,因為閃爍的燈光會分散運動員的注意力,影響運動員對空間高度和時間方位的判斷,甚至可能造成比賽失誤或者受傷。在運動員即將出場時吶喊加油,在運動員動作結束時鼓掌,才是得體而恰當的行為。
體操是由裁判員打分的項目,當你認為有裁判不公的現象時,不要起鬨,不要衝動,要克制自己的情緒。這種不公也許只是因為你對規則了解不夠,而鼓勵運動員、理解裁判員,繼續觀賞下面的比賽是最好的選擇。
比賽結束,離開場館時,請將垃圾隨身帶出場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