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溪書院

端溪書院 位於廣東肇慶。明萬曆元年(1573)僉事李材創建。後為嶺西道署,又改為督標中軍副將署。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兩廣總督趙宏燦復建書院,取名“天章”,為總督課士之所,選招兩廣之士肄業其中。前為講堂,堂上為天章閣,又名掞天閣。

簡介

端溪書院 位於廣東肇慶。明萬曆元年(1573)僉事李材創建。後為嶺西道署,又改為督標中軍副將署。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兩廣總督趙宏燦復建書院,取名“天章”,為總督課士之所,選招兩廣之士肄業其中。前為講堂,堂上為天章閣,又名掞天閣。中為宣教堂5間,堂後偏東為蓮池,池後為近光亭,東西為齋舍。雍正十年(1732)總督郝玉麟修葺,並奉旨撥帑銀1000兩發商生息,以供生徒膏火。乾隆初改名“端溪”,為省級書院。十七年(1752)院長仝祖望訂立學約4則:①正趨向;②歷課程;③習詞章;①戒習氣。二十二年知府吳繩年購民房地添建後樓9間,奉祀先賢,並建亭、池於其中和修葺兩廊齋舍。嘉慶四年(1799)馮敏昌掌教時又訂立學規16條。二十年總督蔣攸銛、二十三年總督阮元均加修葺。道光三年(1823)糧道夏修恕、十二年知府珠爾杭阿、二十六年肇羅道署趙長齡率屬下先後捐修。鹹豐四年(1854)遭戰火毀壞,圖籍蕩然無存。五年知府郭汝誠修復。光緒十三年(1887)總督張之洞重修,院長梁鼎芬書大堂匾額為“廣德堂”、掞天閣下講堂為“教忠堂”,改尊經閣為景賢閣,閣下為全祖望(謝山)祠,祠東為更衣所,西為祭器所。東西齋舍32間、監院室1間、書庫1間,規模宏遠。梁鼎芬更訂《端溪書院章程》。院內藏有經、史、子、集、典志、類書等共563部,9482冊,住院生徒可以借閱,居外者準許到院翻閱。設刻書局,光緒十三年以每年餘款發刊《端溪叢書》20種。經費較為充足,主要來源於肇慶府之地丁稅及府屬各縣之田地、租款。所定課程首重群經,次及諸史、理學,而不限於科舉制藝之業,成就人才較多。光緒三十一年改為肇慶府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