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療法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以激發經絡、穴位的治療作用,結合近代醫藥學的藥物藥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獨特療法。

名稱

簡介

又稱水針”,是選用西藥物關穴位以治療疾病一種方法。 穴位注射法是一種針刺與藥物相結合的療法。選用中西藥物注入有關穴位、壓痛點或體表觸診陽性反應點,通過針刺及藥物的雙重作用治療疾病。概述
穴位注射法是一種針刺與藥物相結合的療法。選用中西藥物注入有關穴位、壓痛點或體表觸診陽性反應點,通過針刺及藥物的雙重作用治療疾病。
藥物與器具
常用藥物有複方當歸注射液、黃芪、丹參、紅花、板藍根、威靈仙、銀黃注射液、複合維生素B注射液、抗生素、胎盤組織液、奎寧等。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常用4~6號普通注射針頭,及牙科5號和封閉用長針頭。
操作
(1)一般可根據治療需要,循經絡分布走行尋找陽性反應明顯的背俞穴、募穴為治療點。
(2)根據所選穴位:部位不同及用藥劑量的差異,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及針頭。
(3)在局部皮膚常規消毒後,用注射針具快速進針刺入穴位,然後慢慢推進或上下提插,待針下有得氣感後,回抽一下,若回抽無血,即可將藥推入。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藥;慢性疾病,體弱者用輕刺激,推藥要慢;急性病,體強者用強刺激,可快速推藥。
每個穴位一次注入藥液量,頭面和耳穴等處一般為0.3~0.5ml;四肢及腰背肌肉豐厚處可2~5ml左右,並可根據病情和藥物以增減。一般採用隔日治療1次,5~10次為1療程。兩個療程之間可休息3~5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