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潛蠅離顎繭蜂

稻潛蠅離顎繭蜂,屬膜翅目,繭蜂科 ,拉丁名為Dacnusa sp.,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稻潛蠅離顎繭蜂

拉丁學名:Dacnusa sp.
綱:昆蟲綱
目:膜翅
科:繭蜂科
功能類別:寄生性天敵
寄主昆蟲:稻小潛葉蠅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

形態特徵

體長約2毫米。體黑色;觸角、部分標本腹部帶黑褐色;上顎黃褐色, 邊緣黑褐色;須黃色,翅透明,翅脈淡褐色;足黃褐色,轉節色稍淡,跗節色稍暗,端跗節及爪黑褐色。頭橫寬,在複眼後明顯膨出; 具細刻紋;複眼小,單眼區小,單眼間距約等於其直徑,單複眼間距約為單眼直徑的4倍,頭頂在單眼後有中縱溝;顏面明顯隆起,在觸角下方有缺刻,再向下有中縱脊,觸角細長,24節,約為體長的1.2倍,柄節膨大.稍短於第一鞭節;上顎2齒,在閉台時端齒不相接觸,整個上顎可向外翻轉,此為本亞科的特徵之一。中胸盾片呈弧面隆起,具細刻紋,後方中央有淺縱溝;中胸側板具細網紋,腹板側溝明顯,小盾片隆起,前方橫漕內具縱脊;並胸腹節多白毛,後方尤密,具中縱脊和網狀刻紋。足正常,腿節基部稍細,端跗節粗於基跗節。前翅具2肘室,翅痣狹長,與痣外脈不易區分,伸達徑室的1/2處,徑室很狹長;徑脈第一段從翅痣近於直角伸出,比第一肘間橫脈稍短;肘脈、亞盤脈端部無色,後翅狹長,後緣緣毛長;後中脈第一段比第二段長,後中室狹;後臀室近於消失。腹部約與頭胸部之和等長,近紡錘形,在中央後方稍寬,第一背板梯形,後緣寬為前緣寬的2.4倍,與長度相近,具細刻紋和縱行刻條,中央隆起;除第二背板基部稍具細刻紋外,其餘背板均光滑。產卵器短,僅稍伸出腹端。

與雌蜂相似,但複眼之後更為膨出,頭面觀後緣明顯長於前緣;觸角26節,更細長; 腹部細瘦,與胸等寬或比胸部稍瘦。

生物學特性

該種寄生於稻小潛葉蠅,從期羽化,羽化孔在腹部腹面,破穿稻葉外出。被寄生數有時頗多,其比例遠遠超過潛蠅繭蜂

地理分布

浙江、湖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