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感焦慮

稅感焦慮

稅感焦慮是一種公眾對稅收政策變化的情緒反應,出現在中國每次稅收新政出台之後,表現為公眾對稅收政策的過度集中關注和擔憂,公眾的這種稅收敏感情緒被稱為稅感焦慮,出現的原因主要是中國財政收入增速遠遠超過GDP增速,居民收入增速卻趕不上GDP增速,消費支出增加使日常生活壓力加大。

簡介

稅感焦慮稅感焦慮

2011年前後,中國財政收入呈快速增長態勢,與此同時,房產稅試點、資源稅改革相繼啟動,稅制改革穩步推進。在中國每次稅收新政出台之後,都會引起公眾對稅收政策的過度集中關注,其中如對個人所得稅減稅標準的熱烈討論,對“月餅稅”、“加名稅”的激烈反應,以及對化妝品進口關稅的精打細算等,公眾對稅收的敏感越來越強,這種情緒反應被稱為稅感焦慮。

原因

稅感焦慮稅感焦慮

1、財政收入增速遠遠超過GDP增速,居民收入增速卻趕不上GDP增速。特別是2011年以來中國通脹水平處於高位,消費支出增加使日常生活壓力加大。

2、百姓對稅“敏感”,是因為稅離日常生活越來越近,與人們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隨著生活質量提高,很多家庭已經步入買房購車的階段,相關的繳稅也隨之而來,如個人所得稅、房產稅等,生活中一下子冒出了這么多稅,普通百姓感到吃不消。

3、對稅收知識的不了解,使公眾對一些稅收政策存在誤解。

4、一些徵稅對象與民生關係密切,法與情的碰撞明顯。

單位發給員工過節的月餅國家也要分一口,似乎不近人情,特別在經濟不太景氣,通貨膨脹比較嚴重而且國家稅收年年大幅增長的時期,這種做法讓一些民眾難以理解和接受;
5、是稅收主管部門出台的一些征管規定,措辭有失偏頗,也容易在民眾心中產生不公平感。

例如,2009年9月,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通知,明確企業向職工發放交通、通信補貼必須扣繳個稅,但在該通知中卻沒有提及行政事業單位也要這樣做,這就在無意之中給民眾造成一種征管不公平的感覺;
6、稅法規範不嚴謹,容易產生稅收爭議。

在“月餅稅”中,單位發給員工過節的月餅是否屬於享受免稅的福利費,稅法的有關條款就沒有解釋清楚。雖然從立稅精神分析,徵稅符合公平原則,但畢竟這種解釋還是難以完全服眾。由於稅法的不嚴謹,而解釋權往往掌握在財稅主管部門手裡,就更讓民眾焦慮。

措施

消除社會上的“稅焦慮”,需要多方努力、做好工作。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儘量減輕居民的稅負

2011年下半年,一些稅制改革大動作和減稅政策緊鑼密鼓、相繼出台:
修改後的新個人所得稅法於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稅法將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標準提高到3500元,並擴大了低檔稅率的適用範圍。據測算,全國由此減少個人所得稅收入1000億元左右,廣大工薪階層稅負明顯減輕。
2011年10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提高小型微型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將小型微利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延長至2015年底並擴大範圍;對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貸款契約3年內免徵印花稅;將金融企業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延長至2013年底。
2011年10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區和行業開展深化增值稅制度改革試點,逐步將目前徵收營業稅的行業改為徵收增值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