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魷魚絲

秘魯魷魚絲

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價格逐漸上升,供應量逐漸下降,滿足不了各生產單位的生產需要。於是人們的目光轉向了不被當地人看好,資源非常豐富,價格又非常低廉的未開發的秘魯魷魚。

近來,隨著北太平洋魷魚產量的直線下降,以其為主要原料的魷魚絲生產受到很大衝擊,為此各生產單位競相尋找北太魷魚原料的替代品。
阿根廷魷魚、日本魷魚由於其價格較高,被排除在;以墨西哥魷魚作為原料生產的魷魚絲,雖然味道稍遜於北太原料生產的魷魚絲,但外觀卻遠遠好於後者,因此受到各經銷商的大力歡迎,但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價格逐漸上升,供應量逐漸下降,滿足不了各生產單位的生產需要。於是人們的目光轉向了不被當地人看好,資源非常豐富,價格又非常低廉的未開發的秘魯魷魚。

秘魯魷魚原料的性質如下

1、原料條重3000g以下的其性能類似於墨西哥魷魚,非常適合於魷魚絲生產;
2、條重3000g以上的另具以下特徵:
(1)魷魚板厚度達2cm--5cm,單塊魷魚板重量達1.5kg以上;
(2)肉質疏鬆,含水量高,一般在85%以上;
(3)肌肉有不受人歡迎的怪酸味。
如上所述,由於秘魯魷魚具有不受人歡迎的特性,使得以其為原料生產的魷魚製品中,同樣含有不受人歡迎的滋味。如何改進原料特性,使得以其為原料的製品受人歡迎,成為每一個生產部門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本公司是全國第一家生產魷魚絲的企業,多年的生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司科技人員經過對秘魯魷魚原料針對性的分析,經過聯合攻關,初步解決了該原料中存在的“酸味”問題,試製出的魷魚絲樣品與北太絲對照基本類似,從而成功地進入生產實用階段。
為使這一技術得到推廣,簡述如下:

工藝流程

原料--→解凍--→預處理--→清洗--→水煮--→調味1--→滲透--→乾燥--→水分均衡--→pH調整--→烘烤--→壓延--→拉絲--→調味2--→烘乾--→稱量、包裝--→檢驗--→出廠
二、工藝要求
1、調乾片生產
(1)原料:採用帶皮或去皮秘魯魷魚胴。
(2)預處理:在秘魯魷魚絲生產中,本工序比較關鍵,它包括切割、剖片、初步消除怪酸味等步驟;一般情況下,魷魚胴在半解凍狀態時開始處理,將魷魚胴切割成適合處理的小塊,然後通過適當浸泡以初步除去魷魚胴的怪酸味。
(3)清洗:用清水沖洗魷魚胴上的泡沫。
(4)水煮:溫度:9 5℃;時間以煮透為度;煮後按魷魚絲要求進行常規冷卻。
(5)調味1 ①配料:按客戶需要選擇適當調味料進行調味,一般來說,北方客戶口味偏鹹,南方客戶口味偏甜。②用攪拌機或手攪拌直至均勻。 ③每一小時用手攪拌一次,共攪拌三次;三次後在盤或腰子桶中疊片;疊片
(6)滲透 一般滲透時間為16--24小時,最好在滲透4小時後翻拌一次。
(7)乾燥 要求剛推入時烘道溫度為42℃,大約4小時後,此時魷魚片表面水分已乾,推出冷卻一小時;第二次推入後,烘道溫度控制在35℃--40℃,烘至魷魚片水分40%--44%,推出冷卻揭片、裝箱;進冷庫。
2.成品生產
(1)pH調整
①pH調整液:根據不同客戶要求選擇不同的調整液配料。 ②溫度:根據成品要求選擇合適的溫度。 ③浸泡時間:以魷魚片稍軟為宜,原則上先軟先撈。
(2)烘烤 一般為120℃,6--8分鐘,具體以魷魚片烤熟而不黃為度。
(3)壓延 烘烤後的魚片乘熱壓延,壓延時應調節好滾筒間隙,以魚片能壓開而不斷為度。
(4)拉絲 用拉絲機進行,拉絲不均勻的再用手工分絲,使絲的寬度達到規定要求。
(5)調味2 ①配料:按客戶需要選擇適當調味料進行調味。②攪拌:用攪拌機攪拌均勻或用手工拌均勻。③滲透:放在低溫庫滲透過夜。
(6)烘乾 用45℃--50℃熱風,烘乾至規定水分要求,一般為25%--27%。
(7)稱量、包裝 按規定要求稱量、包裝、進庫、檢驗、出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