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梨

秋月梨

秋月梨,一種引進自日本的雜交的梨類品種,耐貯藏(貯藏期與新高、南水相當),長期貯藏後無異味(大多數日韓砂梨長期貯藏後,有異味),其最大的特點是汁多甘甜,產量高。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秋月梨秋月梨
果樹生長勢強,樹姿較開張,一年生枝灰褐色,枝條粗壯,葉片卵圓形或長圓形。幼枝生長勢強,萌芽率低,成枝力較高,易形成短果枝,一年生枝條甩放後可形成腋花芽。果實略呈扁形,果形端正,果肩平,果形指數0.6。不套袋果果皮略呈青褐色,儲藏後變為黃褐色,外觀極其漂亮。果肉乳白色,果核小,可食率95%以上。肉質細脆,汁多味甜,清香爽口,石細胞極少,平均單果重400~500克,最大可達1000克左右。

果個大,平均單果重450g,最大可達1000g。果形端正,果實整齊度極高,商品果率高。果形為扁圓形,果形指數0.8左右。果皮黃紅褐色,果色純正;果肉白色,肉質酥脆,石細胞極少,口感清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左右。果核小,可食率95%以上,品質上等。

生長環境

在膠東地區,3月下旬花芽萌動,4月15日初花期,4月20~25日盛花期,花期10d左右。葉芽4月中旬萌動,4月下旬開始萌發。果實於9月中下旬成熟,比豐水晚10d,比新高早10d,生長期150d左右。適應性較強。抗寒力強,耐乾旱;較抗黑星、黑斑病。主要缺點是萼片宿存;樹姿較直立,4~5年生骨幹枝容易出現下部光禿。

分布情況

秋月梨系1998年日本農林水產省果樹試驗場用162-29(新高×豐水)×幸水雜交育成並命名,2001年進行品種登記的中晚熟褐色砂梨新品種。北京景峰順日林果種植有限公司2002年在國內首家引進,定植在順義區李橋鎮景峰公司基地內。

栽培技術

科學建園

秋月梨秋月梨
選擇有水澆條件、土壤肥沃的地塊建園。建園時,應選擇大苗、壯苗。定植時,根據土壤情況決定是否挖定植穴。丘陵山地需挖定植穴,並清出礫石,客土並回填土壤。平原地砂壤土,則無需挖定植穴。

栽植密度

肥沃平原地一般前期採用株行距為1m×4m或2m×4m,後期(8~9年後)改為2m×4m或4m×4m;丘陵山地前期宜採用0.75m×4m或1m×3m,後期改為1.5m×4m或2m×3m。授粉樹品種可選南水、喜水等經濟價值較高的品種,授粉樹配置比例7~8∶1。

花果管理

關鍵技術為了節約養分,增大果個,在秋月梨的花序分離期(膠東地區一般在4月上旬),應按一定的距離進行疏除整個花序。在實際生產中為了提高工效,一般按25cm左右的距離留1個花序,其餘的花序一律疏去。用混合花粉進行人工授粉,可以明顯增大果個。在梨花開放25%時開始授粉,以天氣晴朗、微風或無風,上午9時以後效果較好。選擇花序基部的第1~2朵邊花進行授粉。人工疏果時,首先將病蟲為害的、受精不良的、形狀不正的、葉磨果、朝天果、下垂果進行疏除。果實直立向上的“朝天果”,雖然在幼果期生長良好,但在果實膨大期,容易造成果徑彎曲,而使果形不端正。因此,應留那些位於結果枝組兩側橫向生長的幼果。幼期果實向下生長的“下垂果”,也儘量不留。據我們觀察,果實的果萼向下的,果實個頭明顯偏小。於謝花後第45d開始套袋。以外灰內黑的雙層袋為佳,規格一般為165mm×198mm。套袋前要做濕口處理,並扎嚴袋口,防止梨木虱、康氏粉蚧、黃粉蟲等害蟲進袋為害。

肥水管理

秋月梨屬於砂梨,對肥水要求較為嚴格,喜歡大肥、大水。施肥的原則應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一般情況下,4~6年生樹在封凍前,按每667m2施有機質含量30%以上的顆粒有機肥150~200kg,並加入100~150kg的氮、磷、鉀複合肥。為了提高果實品質和預防生理性病害,按每株樹土施150g硼砂(不要年年施,應隔年施用)、200g硝酸鈣、粉碎的花生殼(或稻殼)1~1.5kg、EM菌發酵液100倍0.5~1.0L、草炭土0.25~0.3kg、硫酸鎂8~10g(提高果實表光),充分攪拌後施入。提倡淺施肥,一般以土下10~20cm為宜。追肥應在8月上旬,即果實生長後期,以速效氮肥為主。葉面噴施肥料一般1年應進行4~5次。

整形修剪

適宜的樹形為小冠疏層形和日韓棚架形。整形時,不要過於死板,應本著因樹制宜、隨枝作形的原則。中乾延長枝應適當重一點短截,一般剪留的長度為50~60cm,以防止上部過強。由於秋月梨枝條直立,且硬度較大,所以在幼樹期應注意儘早拉枝開角(7~8月)。幼樹修剪以輕剪長放為主;尤其對主枝延長枝要輕剪,一般剪留長度為70~80cm。秋月梨主要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所以,對結果枝組的培養要採取先截後縮的方法,即對中、長枝先輕短截,待後部形成花芽後,再回縮至有分枝的地方。對小的發育短枝不要輕易的短截,以免修剪過重。內膛不留作主枝的發育枝要進行緩放,以培養輔養枝,儘早結果。進入結果期後,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發育過大的輔養枝要及時回縮,不要讓其破壞樹體結構。背上枝由於長勢過旺,一般採取疏除的方法來處理。夏季修剪時,適量疏除背上枝、徒長枝和競爭枝,保持主枝延長枝的生長優勢。

病害防治

3月下旬萌芽前,用4-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呈雨淋狀噴霧;4月上旬花序分離期,用2.0%的阿維菌素乳油4000-60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花後10天,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倍+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