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賓禮儀

禮賓禮儀

遵守時間、不得失約這是國際交往中極為重要的禮貌。參加各種活動,應按約定時間到達。過早抵達,會使主人因準備未畢而難堪;遲遲不到,則讓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過久而失禮。因故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萬一因故不能應邀赴約,要有禮貌地儘早通知主人,並以適當方式表示歉意。失約是很失禮的行為。

迎送

在外賓抵達時,由適當的人員前往機場、車站迎接,表示歡迎,並妥貼安排各項禮儀程式和活動。這是外賓進入國門後的第一項正式活動,各國對此都二分重視。在外賓結束訪問離開時,則要給予熱情歡送,使訪問得以圓滿結束。在外賓進行訪問期間,還可能到國內各個城市參觀訪問,也外都要有迎有送。所以,迎送不僅是一般的迎來送往,而是對外交往中一項重要的禮儀活動。
迎送的安排,視來訪者的身份地位,都有一定的規格。有時,為了表示雙方的特殊關係,對迎送可破格安

禮賓禮儀禮賓禮儀
排。據師哲同志回憶,毛澤東主席1949年12月16日每一次訪問蘇聯抵達莫斯科時,蘇方的禮儀規格很高。有意安排專車在正午12時車站大鐘敲響時進站。在車站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當在下午,史達林克里姆林宮會見毛主席。史達林和全體蘇共政治局委員在辦公室門口站成一排,歡迎毛主席和其他中國客人。據說,史達林一般是不到門口迎接外賓的。破格的接待反映了當時中蘇兩國的友好關係。1993年初,美國總統布希訪問莫斯科。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到機場迎接,當時天氣寒冷、雪花紛飛,在機場未舉行任何歡迎儀式,外電反映“布希受到的禮遇的低調的”。
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抵達首都時,被訪國一般都要給予隆重正式的歡迎。如果貴客要先在邊境城市停留,則還要視情況派適當人員前去會同當地官員迎接。
歡迎儀式由主方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主持。有許多國家是在外賓下飛機(火車)後,即在機場(或車站)舉行儀式。也有的是在外賓抵達的當天或次日,在特定場所,如總統府王宮議會大廈大會堂或國賓館的廣場舉行儀式。歡迎懸掛兩國國旗,鋪紅地毯。當來訪元首或政府首腦到達時,主方的元首或政府首腦即與之握手,雙方互致問候,來賓接受獻花。
從機場到賓館沿途,安排警車與機車隊開道護送,一方面保證了貴賓車隊的暢通無阻,又起到了禮儀作用。
我國目前做法,當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來訪抵達北京時,由政府陪同團團長(一般為部長或副部長)前往首都機場歡迎,並陪車送至釣魚台國賓館下榻。然後在當天或次日,在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東門舉行正式隆重的歡迎儀式。如遇天氣不好,則改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內中央大廳舉行。
當來訪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結束訪問、離開北京時,由國家主席或政府總理前往賓館送行,與之話別。

會見與會談

在國際效中,會見與會談是一種十分重要的交往方式。因為,它既具有禮儀性,又具有實質性。它有廣泛的適用範圍,可以在不同的層次和各個不同方面的人員中進行。
國家領導人之間的會見與會談,無疑具有最為重要的性質。在歷史上,一些國家領導人之間的會見與會談,曾經就對當時各國人民命運攸關的重大的問題,折衝樽俎,達成妥協與諒解,成為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事件。1972年2月21日,當美國總統尼克森到達北京的當天,毛澤東主席就邀請他到中南海寓所。雙方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會談,研究了中美關係的根本問題,決定了日後需討論的那些重大實際問題。其後,周恩來總理又同尼克總統先後進行了大約15小時的會談。
正式會談會談人員,亦應事先商定。在一般情況下,各方參加人員的名單、職務等,由各方自定後,只要通知對方並取得大體平衡,就不會產生什麼問題。關於會見,會談的時間與地點,也應由雙方協商同意。通常說,只要對雙方方便,並大體符合對等原則,並不難取得一致意見。但有時候,由於涉及的問題比較敏感,在這類問題上也會產生一些周折。
美國總統會見外賓,大多在他的橢圓辦公室里進行。總統與客人分坐壁爐兩邊,進行談話。
正式會議通常用長方形或橢圓的桌子。雙方相對而坐。主談人坐在正中間,他的兩側為各自的代表團成員。譯員通常坐在主談人的右側,也有的國家坐在後邊。如以會議室的正門為準,通常主方占背門一側或左邊一側。客面向正門或在右邊一側。
正式會談,在會揚掛兩國國旗或在會談桌上放置雙方小國旗。在每個人的位置上放置座位卡。並放一些紙、筆以及水杯和礦泉水。如會談時間過長,可在休息時,上咖啡、茶及小點心等。如會談規模較大,可放置無線的擴音器。如會談參加者只有少數人,亦可考慮不用長桌,而只用沙發。座位排列可參照會見的辦法。
主人一方應先到達會見、會談場所,並在迎候客人。如安排合影,則在雙方見面後先合影,然後入座。會見、會談結束後,主人送客到門口告別。

向紀念碑或陵墓獻花圈和植樹

國家領導人到別國進行正式訪問,日程上常常有向被訪國已故領袖、民族英雄或無名戰士的紀念碑或陵墓獻花圈的活動。向紀念碑獻花圈或謁陵,是對被訪問國人民鬥爭歷史的新生也是對該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的敬意。實際上,也是對被訪問國人民的友好表示。因此,一般的說,只要被訪國安排,都要前往。
有些國家還為來訪外國領導人安排植樹活動。例如,在印度向甘地墓獻花後安排植樹,在巴基斯坦,外國領導人訪問首都拉瓦爾品第要在後山公司植樹,並設植樹人名牌,以資紀念。我國十周年國慶時,曾安排各國領導人在釣魚台國賓館植樹。現在,在十三陵有“友誼林”。此項活動,不但是友誼的象徵,而且對於倡導綠化,提高環保意識都有好處。

簽字儀式

國與國之間締結條約、協定,要經過雙方全權代表簽字。國家領導人之間互訪時,發表聯合公報、聯合聲明,一般也要簽字。兩國政府的有關部門之間的經濟、貿易、文化、科技、航運、僑務、體育等各項業務達成的協定、協定、議定書,也要經過簽字。不同國家的企業、團體之間就合作項目達成的協定、契約、契約等也要簽字才能有效。所有這些經過雙方代表簽字的文本(有時還要經過其他必要的批准手續),對雙方具有約束力,為國際法所承認,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
凡重要的條約、協定、議定書以及聯合公報、聯合聲明和重大合作項目的協定書、契約等簽字時,一般要舉行簽字儀式。屬於一般性質的協定書、契約等,也可以由雙方代表分別簽字,然後交換文本;或者雙方代表在一定場所會齊簽字,而不舉行儀式。
各國間的條約、協定、議定書以及聯合聲明、公報等的簽字代表,均須具有相應的身份。和平條約、互不侵犯條約、友好合作條約、友好同盟條約等,通常由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簽字。

看戲、聽音樂、文娛晚會

各國的戲劇、音樂、舞蹈等藝術,鮮明地表現了不同民族的思維觀念和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水平。許多國家的首都和一些大城市裡,都有漂亮的劇院。有的國家的大劇院,內有寬敞的休息廳,有的還有總統包廂。整個劇院富麗堂皇,是城市的主建築之一,音樂廳的建築也很講究。人們把進劇院看戲,到音樂廳聽樂,視為一種高雅的藝術享受。劇院、音樂廳成了城市社交中心之一。如有外賓來訪,看戲、聽音樂或參加其他形式的文娛晚會,便成為一項重要的日程安排。在國賓來訪時,有時還要舉行專場晚會。
劇院和音樂廳的規矩相當嚴格。道德必須按時到達,準時入場。如果遲到,看戲必須等待一幕演完、音樂會奏完一曲後,來者方可入場,有時甚至要等到中間休息後,才能入場就座。
場內要保持安靜。特別是音樂會,在演出過程中,幾百上午人的表演廳內,除了演奏的音樂聲外,幾乎是鴉雀無聲。談話、評論節目,有時甚至翻閱節目單的沙沙作響聲,都會使鄰座的人不高興。咳嗽也要盡避免,可以帶一點止咳糖以備用。
為演員的精彩表演鼓掌也有講究。看戲是每一幕完結時鼓掌;看芭蕾舞則可以在演出中間,當一段獨舞或雙人舞表演之後鼓掌;聽音樂則只能在曲終了之後才能鼓掌,不可在中間稍有停頓時鼓掌。

相關條目

外交 禮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