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玉

禮玉

禮玉,是壁圓形扁平,中有圓孔的玉器,其實玉壁也用作佩飾和陪葬,其大小、形狀、花紋差別甚大。

種類

玉璧

(圖)禮玉禮玉

玉璧是一種中心有孔的扁圓形玉器。古人在祭祀時,認為這種器物能同祖先神靈相通。除用作祭祀外,還可用作裝飾、祥瑞、斂葬等。玉璧出現在新石器時代,以良渚文化為代表。春秋戰國時代已相當精美。漢代玉璧雕工愈加精細,漢墓中常出土有玉器陪葬品。

玉琮

玉琮為一種外方內圓的柱狀管形玉器。琮的方圓表示地和天,是出於天園地方的上古宇宙觀,做成方琮來祭祀地神,是禮地之器。此外,亦被用於祥瑞、斂葬等。玉琮出現於新石器時代,以良渚文化最為發達,其中有的還刻有獸棉紋飾,是玉琮的輝煌時期。漢朝以後,玉琮均為內圓外方的短柱形,不加紋飾,用途已變為裝飾和喪葬用具。宋至明清,仿古玉琮大量出現,成為一種裝飾或陳設玉器。

玉圭

玉圭是一種上端為三角形或直平,身為長方形的玉器。古代玉圭用以祭方位神,還用以區別等級和作符節等職能。戰國時玉圭和玉璋最為盛行,其後由宋直至明清,歷代均有製作。

玉璋

玉璋是一種扁平長方器物,一端斜刃,形狀半邊圭。玉璋始見於龍山文化,盛行於商周。璋與圭一樣曾為禮朝區分等級的器物,春秋以後趨於少見。

玉璜

玉璜是一種弧形的玉器。漢制稱“半壁玉璜”,但常見出土的玉璜僅有三分之一璧大小,彎弧兩端有小孔,往往出於墓主領下,可能用於佩帶,故有“佩璜”之稱。

玉琥

玉琥是刻有虎紋或形似虎紋的玉器,殷商至漢代常見。

鑑定

(圖)禮玉禮玉

所謂禮玉,是據古文獻《周禮》記載,用於祭把的六種玉器,或稱六瑞玉,是:

圓形扁平,中有圓孔的玉器,“以蒼壁禮天。”有三種類型:壁、環、援。按《爾雅》的解釋:“肉(玉體部分)倍好(圓孔)謂之壁,好倍肉謂之璦,肉好若一謂之環。”肉、好的倍、一是指肉、好的半徑還是直徑的長度,有爭議,但以古玉壁的實物來看,肉、好並無精確的比例。我們一般稱小孔者為壁,大孔者為環。其實玉壁也用作佩飾陪葬,其大小、形狀、花紋差別甚大。

是一種外方內圓長短不一的筒狀玉器,用黃琮祭地。在新石器文化遺址中有大量較長的玉琮出現,一般有花紋,而商周以後,反而扁矮,平素無花,漢代以後幾乎絕跡,明清後又出現仿古玉琮。

長條形扁平,下端平,上端為等邊三角。以青圭祭東方,也是各級諸侯朝覷時手中執玉。其色澤、大小、形狀、等級,按《周禮》有嚴格的規定。但個存的所謂圭,一大部分帶有鋒刃和孔,其實是工具或兵器。

形與圭相似,只是上端為一道斜邊。以赤璋禮南方。近時出土大量的“漳”,多為工具和兵器。

半壁日磺,用祭北方,所謂半壁也只是大概的樣子,其實一般所見的磺,只是“環”的1/3或1/4。或做成魚形、蠶形等,般四角有小孔,所以又是佩飾之物。

虎形或具有虎紋的玉器,古代均稱作琥,以白唬祭西方,或作為發兵的信物稱虎符。但現今稱圓雕的虎形王器為玉虎,栽雕或透雕!

歷史發展

(圖)禮玉禮玉

夏商周三代玉器的藝術特徵在繼承原始社會玉器主要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和發展。在玉器製作中採用誇大局部,不求形似,突出神韻的象徵主要表現手法,使玉器更富於觀賞性和裝飾性。時代風格表現為崇尚自然,追求真實,富有流暢婉轉的韻律感,在商、周玉器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此時,史前原始社會玉器分為南北兩系的現象已經消失。三代(夏商周)玉器已地不分南此,藝術特徵經過長期磨合,漸趨統一,代之以商、周象徵主義藝術特徵的創作方法,集各代、各地玉器藝術之大成,逐步完善,且一統天下。中華玉文化有它的繼承性和統一性,夏商周三朝玉文化的重要特色,是逐步形成了統一格調的禮玉文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