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縣實驗國小

福建省霞浦縣實驗國小

福建省霞浦縣實驗國小霞浦縣實驗國小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一九○五年五月十四日),是閩東最早興辦的國小之一。前身為官立高等國小堂,先後易名為近聖國小、第一高等國小、長溪國小、萬賢國小、實驗國小、解放國小,1958年被定名為霞浦縣實驗國小,1980年被確認為省重點國小。

簡介

福建省霞浦縣實驗國小福建省霞浦縣實驗國小
霞浦縣實驗國小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一九○五年五月十四日),是閩東最早興辦的國小之一。前身為官立高等國小堂,先後易名為近聖國小第一高等國小、長溪國小、萬賢國小、實驗國小解放國小,1958年被定名為霞浦縣實驗國小,1980年被確認為省重點國小,1994年遴選為福建國小名校,1999年被確認為福建省示範國小。建校近百年來,不僅人才輩出,而且富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原福建師大副校長、著名《易經》專家黃壽祺教授,著名考古專家、歷史學家、書法家游壽教授,榮登《世界名人錄》的鄭翼棠教授等都在這裡受過啟蒙教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革命戰爭年代,許多校友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如曾任閩東地委代理書記陳子英,曾任中共閩浙贛省委城工閩東工委成員兼組織部長葉挺荃等曾在這裡執教。
學校位於霞浦縣松城鎮南部,緊臨體育場,現(2004年9月)有45個教學班,學生3080人,教師115人。校園占地面積12.4畝,校舍建築面積9847.3平方米,校園整潔壯觀,環境優美,花香常駐,四季如春。學校擁有群育樓、育英樓、愛生樓、尊師樓,其中,“育英樓”堪稱閩東教育第一樓。擁有國小一類達標的圖書館、多媒體階梯教室、電腦網路教室、電子備課室、自然實驗室、語音室、美術室、音樂室、排練廳、演播室、勞技室、多功能活動廳等各類專用室20多間。校園具備水、電、廣播、程控電話、閉路電視、電腦網路(局部聯網)六大系統設施,初步實現了教學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
以愉快教育整體改革實驗、創建“文明學校”和“省示範國小”活動為主題歌的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愛國主義系列化教育、“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學生”的“雙好”活動和“家校共學,軍校共建,社區共育”活動為主旋律的德育工作;以足球和航模體育傳統項目為協奏曲的活動構成學校鮮明而突出的三大辦學特色。學校確定了“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辦學宗旨,制定了“霞浦實小素質教育發展目標”,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個性心理、勞動技能、體質體能、審美塑美、特殊才能七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素質要求,進一步明確了全面發展目標。學校確定了科技、健康、體育、藝術四個校園傳統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注意套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創設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熱情幫助學生“樹立愛學志向,培養樂學情趣,提高會學能力”,激勵引導學生學會“做學習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集體的主人”,激發學生滿懷信心地進取,主動生動地發展,愉快健康地成長。學校堅持素質教育發展目標,把握特色,落實課改,不斷提高整體辦學水平和師生整體素質,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和辦學效益。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獲大專文憑的占教師數42%,國小高級教師以上職稱占57%,省地級優秀青年教師有6人,省級國語測試員2人。近年來,有35位教師獲省級以上各類表彰,150多篇教學論文、經驗文章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獲獎。“敬業、愛生、團結、奉獻”的實小精神蔚然成風,教科研氛圍濃厚,成果突出。學校兩項課題被中央電教館分別確認為“‘十五’教育技術研究”規劃課題和青年課題;被全國少工委確定為“全國青少年信息技術教育實驗學校”,學生有500多人次參加國際、全國、省、地各項競賽獲獎;學校獲福建省青少年暨科教工作者電腦作品展示活動優秀組織獎,受到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科協等五家單位的表彰。教師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方案(含課件)和教育教學論文獲全國獎,教師設計的多媒體電腦課件多次在市、省比賽中名列前茅,學生電腦作品獲省青少年電腦作品比賽一等獎,並推薦參加全國比賽。學校連續獲第十二、十三、十四屆“雙龍杯”全國少兒書畫大賽“優秀組織獎”;在首屆全國中國小美術作品評選活動中,榮獲“全國藝教先進集體”;幾年來,學校受各級表彰達120多次,其中,受省級以上各類表彰42次,先後獲得省教育先進單位、省文明單位、省文明學校、省示範國小、全國少年先鋒隊雛鷹紅旗大隊,全國“實踐陶行知思想,推進素質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學校辦學成果載入《寧德雄風》、《福建國小名校》、《福建校典》、《中國名牌》福建卷。

相關條目

教育 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